新社会阶层的兴起与中国共产党领导权实现路径
¥42.00定价
作者: 宋华忠
出版时间:2014-08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 上海人民出版社
- 9787208123717
- 174189
- 2014-08
- D663
内容简介
新的社会阶层是在改革不断深入、对外开放不断深化中持续发展壮大的社会群体,经历了缓慢起步、快速成长阶段,进入了稳定发展时期。新社会阶层是改革开放的受益者,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培育者、参与者和推动者,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同时,新社会阶层的思想认识、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也具有多元多样的特点,存在着一些不利于社会和谐的因素。加强对新社会阶层的领导是中国共产党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宋华忠编著的《新社会阶层的兴起与中国共产党领导权实现路径》从理论层面论述了为什么要团结领导问题,在实践层面提出了怎么样团结引导问题,从民主党派、人民政协界别、基层党组织、社会组织、城市社区等层面,构建中国共产党团结引导新社会阶层的路径体系,指出加强对新社会阶层团结引导过程,就是实现中国共产党对新社会阶层领导权过程。
目录
序一
序二
导论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三)一手文献资料情况
三、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
(一)主要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三)创新之处
四、核心概念界定
(一)新社会阶层
(二)党的领导权
第一章 应运而生:新社会阶层的历史发展与基本状况
一、新社会阶层产生的历史背景
(一)国家现代化的整体转型
(二)改革开放的持续深入推进
二、新社会阶层的萌动、产生与成长
(一)缓慢起步阶段(1978—1992)
(二)快速成长阶段(1992—2002)
(三)稳定发展阶段(2002—2012)
三、新社会阶层的现状分析——以上海市为例
(一)上海新社会阶层六类群体的数量与行业分布
(二)上海新社会阶层的行为与思想特征分析
(三)值得重视的几个问题
小结
第二章 党对新阶层的领导权:理论渊源、基本条件与实现路径
一、经典作家关于无产阶级领导权思想的基本论述l
(一)马克思、恩格斯的无产阶级领导权思想
(二)列宁的无产阶级领导权思想
(三)毛泽东的无产阶级领导权思想
(四)基本结论与现实启迪
二、葛兰西的文化领导权思想及启示
三、党领导新社会阶层的基本条件和主要路径
(一)党实现对新社会阶层领导权的基本条件
(二)党对新社会阶层领导权的实现路径
小结
第三章 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党领导新社会阶层的制度保证
一、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社会整合功能
二、参政党:团结凝聚新社会阶层的组织依托
(一)民主党派社会基础的嬗变
(二)依托参政党团结凝聚新社会阶层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三、人民政协界别:党领导与整合新社会阶层的战略路径
(一)社会结构变化要求人民政协界别设置相应调整
(二)扩大新社会阶层有序政治参与需要进一步优化和调整政协界别政策
(三)积极稳妥调整人民政协界别政策
四、启示与思考: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作用与优势
小结
第四章 基层党组织:团结凝聚新社会阶层的模范堡垒
一、基层党组织: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
(一)基本概念与功能定位
(二)基层党组织与群众工作
二、基层党组织团结凝聚新社会阶层的方式与路径
(一)以真情服务为先导
(二)以社会资源为依托
(三)以社会实践为平台
(四)以“两新”组织党建为机遇
(五)以典型示范来引领
(六)以社区和社会组织为主要阵地
小结
第五章 社会组织:党团结凝聚新社会阶层的桥梁纽带
一、社会组织:概念、概况与功能
(一)基本概念
(二)发展概况
(三)基本功能
二、社会组织:团结凝聚新社会阶层人士的组织依托
(一)从“社会人”到“组织人”
(二)依托枢纽式社会组织联系机制团结凝聚新社会阶层
(三)现实困境与努力方向
小结
第六章 城市社区:党团结领导新社会阶层的基础阵地
一、城市社区的前世今生:上海实践
二、依托社区团结领导新社会阶层的可行性分析
(一)社区服务体系的建立健全
(二)各类社区人在不断成长
(三)社区民间组织快速发展
(四)基层民主建设稳步推进
(五)社区党建取得积极成效
三、依托社区团结凝聚新社会阶层的实践路径
(一)在社区党组织功能重塑中团结新社会阶层
(二)在凸显社区的服务功能中团结新社会阶层
(三)在社区民间组织和社区精英的成长中团结新社会阶层
(四)在社区公共精神的培育中团结新社会阶层
(五)在有序推进基层民主建设中团结新社会阶层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序二
导论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三)一手文献资料情况
三、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
(一)主要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三)创新之处
四、核心概念界定
(一)新社会阶层
(二)党的领导权
第一章 应运而生:新社会阶层的历史发展与基本状况
一、新社会阶层产生的历史背景
(一)国家现代化的整体转型
(二)改革开放的持续深入推进
二、新社会阶层的萌动、产生与成长
(一)缓慢起步阶段(1978—1992)
(二)快速成长阶段(1992—2002)
(三)稳定发展阶段(2002—2012)
三、新社会阶层的现状分析——以上海市为例
(一)上海新社会阶层六类群体的数量与行业分布
(二)上海新社会阶层的行为与思想特征分析
(三)值得重视的几个问题
小结
第二章 党对新阶层的领导权:理论渊源、基本条件与实现路径
一、经典作家关于无产阶级领导权思想的基本论述l
(一)马克思、恩格斯的无产阶级领导权思想
(二)列宁的无产阶级领导权思想
(三)毛泽东的无产阶级领导权思想
(四)基本结论与现实启迪
二、葛兰西的文化领导权思想及启示
三、党领导新社会阶层的基本条件和主要路径
(一)党实现对新社会阶层领导权的基本条件
(二)党对新社会阶层领导权的实现路径
小结
第三章 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党领导新社会阶层的制度保证
一、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社会整合功能
二、参政党:团结凝聚新社会阶层的组织依托
(一)民主党派社会基础的嬗变
(二)依托参政党团结凝聚新社会阶层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三、人民政协界别:党领导与整合新社会阶层的战略路径
(一)社会结构变化要求人民政协界别设置相应调整
(二)扩大新社会阶层有序政治参与需要进一步优化和调整政协界别政策
(三)积极稳妥调整人民政协界别政策
四、启示与思考: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作用与优势
小结
第四章 基层党组织:团结凝聚新社会阶层的模范堡垒
一、基层党组织: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
(一)基本概念与功能定位
(二)基层党组织与群众工作
二、基层党组织团结凝聚新社会阶层的方式与路径
(一)以真情服务为先导
(二)以社会资源为依托
(三)以社会实践为平台
(四)以“两新”组织党建为机遇
(五)以典型示范来引领
(六)以社区和社会组织为主要阵地
小结
第五章 社会组织:党团结凝聚新社会阶层的桥梁纽带
一、社会组织:概念、概况与功能
(一)基本概念
(二)发展概况
(三)基本功能
二、社会组织:团结凝聚新社会阶层人士的组织依托
(一)从“社会人”到“组织人”
(二)依托枢纽式社会组织联系机制团结凝聚新社会阶层
(三)现实困境与努力方向
小结
第六章 城市社区:党团结领导新社会阶层的基础阵地
一、城市社区的前世今生:上海实践
二、依托社区团结领导新社会阶层的可行性分析
(一)社区服务体系的建立健全
(二)各类社区人在不断成长
(三)社区民间组织快速发展
(四)基层民主建设稳步推进
(五)社区党建取得积极成效
三、依托社区团结凝聚新社会阶层的实践路径
(一)在社区党组织功能重塑中团结新社会阶层
(二)在凸显社区的服务功能中团结新社会阶层
(三)在社区民间组织和社区精英的成长中团结新社会阶层
(四)在社区公共精神的培育中团结新社会阶层
(五)在有序推进基层民主建设中团结新社会阶层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