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进入教材巡展
#

出版时间:2016年6月

出版社:武汉大学出版社

以下为《建筑消防理论与应用》的配套数字资源,这些资源在您购买图书后将免费附送给您:
  • 武汉大学出版社
  • 9787307176744
  • 171689
  • 2016年6月
  • TU998.1
内容简介
  火灾是威胁现代建筑安全最常见的灾害,“消防工程”已成为建筑与土木类专业非常重要的专业课程之一。方正编著的《建筑消防理论与应用》根据建筑内火灾发生发展特点,讲述了火灾及烟气蔓延的基本原理与分析计算方法,系统介绍了建筑的耐火等级、防火分区、安全疏散、消防灭火、防排烟及火灾报警等基本理论、设计规范以及运营管理相关知识,简要介绍了针对大型复杂建筑开展的消防性能化设计原理与方法,并给出了工程应用案例。
  本书主要作为高等学校建筑与土木类专业高年级本科生或研究生教材,也可以供建筑消防设计与管理审核等相关技术人员学习参考。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燃烧
  1.1.1 燃烧原理
  1.1.2 燃烧条件
  1.1.3 燃烧类型
 1.2 火灾的定义和分类
  1.2.1 按照可燃物的燃烧特性分类
  1.2.2 按照一次火灾造成的损失分类
  1.2.3 按照火灾发生的场合分类
 1.3 火灾危害
 1.4 现代建筑火灾特点及防火基本概念
  1.4.1 现代建筑火灾特点
  1.4.2 现代建筑防火的基本概念
 1.5 建筑分类及危险等级
  1.5.1 按建筑用途分类
  1.5.2 按建筑高度分类
 1.6 建筑防火策略
第2章 建筑火灾特性
 2.1 可燃物分类与火灾荷载
  2.1.1 可燃物分类
  2.1.2 火灾荷载
 2.2 生产和储存危险品分类
 2.3 建筑火灾常见现象
  2.3.1 阴燃
  2.3.2 轰燃
  2.3.3 烟气回燃
 2.4 建筑火灾发展过程
  2.4.1 火灾的发生和发展
  2.4.2 火灾蔓延方式与途径
 2.5 火灾中热释放率
  2.5.1 火灾热释放率定义
  2.5.2 火灾热释放率测试方法
第3章 建筑火灾烟气及其扩散规律
 3.1 烟气的产生与性质
  3.1.1 烟气的产生
  3.1.2 烟气的性质
 3.2 烟气的流动与蔓延
  3.2.1 烟气流动主要驱动力
  3.2.2 烟气在建筑物內蔓延规律
 3.3 烟气流动的计算
  3.3.l 对称烟羽流
  3.3.2 门、窗烟羽流
  3.3.3 烟气顶棚射流
  3.3.4 烟气层计算
 3.4 烟在建筑内流动的特点
  3.4.1 烟囱效应
  3.4.2 风力影响
  3.4.3 机械通风系统以及电梯活塞效应
  3.4.4 烟气控制的基本方式
 3.5 烟气流动的计算机模拟模型
  3.5.1 概述
  3.5.2 经验模型
  3.5.3 区域模型
  3.5.4 网络模型
  3.5.5 场模型
  3.5.6 混合模型
第4章 建筑防火平面布置及防火分区
 4.1 防火间距
  4.1.1 相邻建筑火灾蔓延过程
  4.1.2 确定防火间距的基本原則
  4.1.3 改善防火间距不足的常用措施
  4.1.4 各类建筑的防火间距
 4.2 消防车道
  4.2.1 消防车道的设置条件
  4.2.2 尺寸要求
  4.2.3 其他要求
 4.3 水平防火分区及分隔设施
  4.3.1 水平防火分区
  4.3.2 水平防火分区分隔设施
 4.4 垂直防火分区及分隔设施
  4.4.1 垂直防火分区
  4.4.2 分隔设施
 4.5 防火分区设计标准
  4.5.1 民用建筑防火分区标准
  4.5.2 厂房防火分区标准
  4.5.3 库房防火分区标准
第5章 建筑材料耐火性能及防火保护
 5.1 建筑构件的耐火极限与燃烧性能
  5.1.1 建筑构件的耐火极限
  5.1.2 建筑构件的燃烧性能
 5.2 建筑耐火等级
  5.2.1 耐火等级的划分
  5.2.2 耐火等级的选择
  5.2.3 影响耐火极限的因素
 5.3 混凝土构件的耐火性能
  5.3.1 混凝土构件的力学性能
  5.3.2 高温时钢筋混凝土的破坏
  5.3.3 钢筋混凝土在火灾作用下的爆裂
  5.3.4 保护层对钢筋混凝土构件耐火性能的影响
  5.3.5 提高混凝土耐火性能的措施
 5.4 钢结构耐火性能
  5.4.1 钢材的比热容和导热系数
  5.4.2 钢结构的耐火性能
  5.4.3 钢结构的防火保护
 5.5 建筑内部装饰工程防火设计
  5.5.1 装饰材料防火
  5.5.2 其他方面的防火要求
  5.5.3 防火对策
 5.6 阻燃材料及其应用
  5.6.1 阻燃性塑料
  5.6.2 阻燃性橡胶
  5.6.3 阻燃纤維材料
第6章 建筑物内人员安全疏散
 6.1 安全分区与疏散路线
  6.1.1 疏散安全分区
  6.1.2 疏散路线的布置与疏散设施
 6.2 安全疏散时间与距离
  6.2.1 允许疏散时间
  6.2.2 安全疏散距离
 6.3 安全出口
  6.3.1 安全出口的数量
  6.3.2 安全出口的总宽度
 6.4 超高层建筑人员疏散策略
 6.5 人员疏散分析计算方法
  6.5.1 疏散计算的理论模型
  6.5.2 日本的疏散时间计算方法简介
 6.6 计算机仿真模型简介
  6.6.1 STEPS
  6.6.2 Simulex
  6.6.3 buildingEXODUS
  6.6.4 网络网格复合模型(SGEM)
第7章 建筑消防系统
 7.1 消火栓系统
  7.1.l 室夕b消火栓系统
  7.1.2 室內消火栓系统
 7.2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7.2.1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设置场所
  7.2.2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组成与分类
  7.2.3 闭式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7.2.4 开式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7.2.5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水力计算
 7.3 气体灭火系统
  7.3.1 气体灭火系统的分类
  7.3.2 气体灭火系统的组成
  7.3.3 气体灭火系统的工作原理
  7.3.4 气体灭火系统的设置场所
 7.4 灭火器材及公共消防设备
  7.4.1 简易灭火工具和器材
  7.4.2 灭火器
  7.4.3 灭火器的配置
 7.5 细水雾灭火系统的应用
  7.5.1 细水雾的定义
  7.5.2 细水雾灭火机理
  7.5.3 细水雾灭火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7.5.4 细水雾灭火系统的典型应用
第8章 建筑防排烟系统
 8.1 火灾烟气的危害及控制方法
  8.1.1 火灾烟气的危害
  8.1.2 火灾烟气的控制方法
 8.2 自然排烟
  8.2.1 自然排烟方式的选择
  8.2.2 自然排烟系统的设计要求
  8.2.3 自然排烟开窗面积的计算
 8.3 机械排烟
  8.3.1 机械排烟系统的设置场所
  8.3.2 机械排烟系统的组成和设置要求
  8.3.3 机械排烟量的计算与选取
 8.4 机械加压送风防烟系统
  8.4.1 机械加压送风防烟系统的设计要求
  8.4.2 机械加压送风系统送风方式与设置要求
  8.4.3 加压送风量的计算与选取
第9章 建筑消防自动报警系统
 9.1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简介
  9.1.1 基本设计形式
  9.1.2 基本要求
 9.2 火灾探测器及报警控制器
  9.2.1 火灾探测器
  9.2.2 火灾报警控制器
 9.3 火灾应急照明及应急广播系统
  9.3.1 火灾应急照明系统
  9.3.2 火灾应急广播系统
 9.4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
  9.4.1 设计原则与要求
  9.4.2 系统设计的主要内容
  9.4.3 系统布线
 9.5 智能建筑安全防护系统介绍
第10章 建筑性能化防火设计
 10.1 处方式防火设计和性能化防火设计
 10.2 性能化防火设计发展情况
  10.2.1 英国
  10.2.2 加拿大
  10.2.3 新西兰
  10.2.4 美国
  10.2.5 日本
  10.2.6 澳大利亚
 10.3 性能化防火设计的基本程序与步骤
  10.3.1 性能化防火设计基本程序
  10.3.2 性能化防火设计步骤
 10.4 性能化防火设计的应用实例
  10.4.1 工程简介
  10.4.2 防火设计目标
  10.4.3 消防设计方案
  10.4.4 火灾场景设置
  10.4.5 消防设计方案评估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