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权视阈下的法律权益结构 / 法律经济学译丛
¥38.00定价
作者: [美]伊恩·艾瑞斯
译者:朱莺 顾健 译;
出版时间:2014-08
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
- 复旦大学出版社
- 9787309106343
- 169244
- 2014-08
- D912.280.4
内容简介
近三十年来,期权理论的发展令经济和金融学领域的学术研究发生了革命性变化。法律经济学家亦开始借鉴金融学中的期权理论来重新诠释产权,并探索新的产权保护方式。伊恩·艾瑞斯教授的《期权视阈下的法律权益结构》一书探讨了期权理论对法学界主流观念的颠覆性影响,综述了司法实践中期权理论如何为法庭实施产权保护提供新的判决依据。
伊恩·艾瑞斯的《期权视阈下的法律权益结构》指出现行美国司法体制中的纰漏,并指出期权理论能够极大地拓展和完善法庭在分配法律权益时可以使用的方式方法。运用期权的原理,法庭可以赋予诉讼中的一方或双方强制购买(或强制出售)相关法律权益的选择权。而执行这项选择权的行为本身,就披露了选择权拥有方对该项法律权益的真实估值,因此受到选择权法律保护的权益,结果将落到对权益估值更高的一方手中,这正如拍卖所能达成的资源分配效果。如果能从法律经济学的角度看待产权保护问题,立法者就能够运用一系列新的方式保护合法权益。《期权视阈下的法律权益结构》一书提出的理论,能够有效地促使诉讼双方披露各自对产权的估值信息,从而帮助法庭实现更有效率的权益分配。
伊恩·艾瑞斯的《期权视阈下的法律权益结构》指出现行美国司法体制中的纰漏,并指出期权理论能够极大地拓展和完善法庭在分配法律权益时可以使用的方式方法。运用期权的原理,法庭可以赋予诉讼中的一方或双方强制购买(或强制出售)相关法律权益的选择权。而执行这项选择权的行为本身,就披露了选择权拥有方对该项法律权益的真实估值,因此受到选择权法律保护的权益,结果将落到对权益估值更高的一方手中,这正如拍卖所能达成的资源分配效果。如果能从法律经济学的角度看待产权保护问题,立法者就能够运用一系列新的方式保护合法权益。《期权视阈下的法律权益结构》一书提出的理论,能够有效地促使诉讼双方披露各自对产权的估值信息,从而帮助法庭实现更有效率的权益分配。
目录
译者序
前言
第一章 权利法案可以被解读为“期权法案”吗?
第一节 期权革命
第二节 法律领域的期权,或日选择权
第三节 本书几个出人意料的结论
第四节 后续章节安排
第一部分双边纠纷的规则
第二章 买方选择权与卖方选择权
第一节 卖方选择权的合理性
第二节 司法实践中的卖方选择权
第三节 在动产侵害案中增加卖方选择权规则的应用
第四节 结论
第三章 单方选择权的规则
第一节 两类基本的决定权下放
第二节 制定最佳赔偿金额
第三节 设定选择方
第四节 法庭决定利益分配
第四章 双选择方的责任规则
第一节 用选择权来体现双选择方规则
第二节 指定最佳转让赔偿金额
第三节 选择利益分配方案
第四节 指定选择方
第五节 在四类单一价格责任规则中决定采用哪一类
第五章 高阶责任规则
第一节 权益配置与内部拍卖的类比
第二节 设定最佳补偿金额
第三节 选择利益分配方案
第四节 指定选择方
第五节 在六类基本规则中进行选择
第六节 高阶规则在合同权益法律中的应用
第七节 结论
第二部分理论延伸
第六章 诉讼双方估价相关的情况
第一节 有形/无形资产观点中的理论与实证两个方面
第二节 重新审视价值相关问题
第三节 柠檬(次品)问题
第四节 结论
第七章 多次易手问题
第一节 双方无限次争夺问题
第二节 多方争夺问题
第三节 诉讼方数量问题
第八章 放松其他假设:运作成本、信息不对称与主观判断效应
第一节 攫取权益的运作成本
第二节 其他信息不对称假设
第三节 主观认知偏差和财富效应
第四节 无意识攫取权益
第九章 责任规则与财产规则下自主交易的效率比较
第一节 责任规则的信息效应
第二节 比较责任规则与财产规则的正式模型
第三节 双选择方责任规则的信息披露效应
第四节 正确选择规则种类
第五节 结论
第十章 对自主交易模型的实证检验
第一节 实验方法一
第二节 实验结果
第三节 本章结论
第十一章 责任规则与财产规则之争
第一节 已经被驳倒的比较两种规则相对效率的理论
第二节 其他可能影响两类规则相对效率的因素
第三节 结论
主要参考文献
全书分章 注释
前言
第一章 权利法案可以被解读为“期权法案”吗?
第一节 期权革命
第二节 法律领域的期权,或日选择权
第三节 本书几个出人意料的结论
第四节 后续章节安排
第一部分双边纠纷的规则
第二章 买方选择权与卖方选择权
第一节 卖方选择权的合理性
第二节 司法实践中的卖方选择权
第三节 在动产侵害案中增加卖方选择权规则的应用
第四节 结论
第三章 单方选择权的规则
第一节 两类基本的决定权下放
第二节 制定最佳赔偿金额
第三节 设定选择方
第四节 法庭决定利益分配
第四章 双选择方的责任规则
第一节 用选择权来体现双选择方规则
第二节 指定最佳转让赔偿金额
第三节 选择利益分配方案
第四节 指定选择方
第五节 在四类单一价格责任规则中决定采用哪一类
第五章 高阶责任规则
第一节 权益配置与内部拍卖的类比
第二节 设定最佳补偿金额
第三节 选择利益分配方案
第四节 指定选择方
第五节 在六类基本规则中进行选择
第六节 高阶规则在合同权益法律中的应用
第七节 结论
第二部分理论延伸
第六章 诉讼双方估价相关的情况
第一节 有形/无形资产观点中的理论与实证两个方面
第二节 重新审视价值相关问题
第三节 柠檬(次品)问题
第四节 结论
第七章 多次易手问题
第一节 双方无限次争夺问题
第二节 多方争夺问题
第三节 诉讼方数量问题
第八章 放松其他假设:运作成本、信息不对称与主观判断效应
第一节 攫取权益的运作成本
第二节 其他信息不对称假设
第三节 主观认知偏差和财富效应
第四节 无意识攫取权益
第九章 责任规则与财产规则下自主交易的效率比较
第一节 责任规则的信息效应
第二节 比较责任规则与财产规则的正式模型
第三节 双选择方责任规则的信息披露效应
第四节 正确选择规则种类
第五节 结论
第十章 对自主交易模型的实证检验
第一节 实验方法一
第二节 实验结果
第三节 本章结论
第十一章 责任规则与财产规则之争
第一节 已经被驳倒的比较两种规则相对效率的理论
第二节 其他可能影响两类规则相对效率的因素
第三节 结论
主要参考文献
全书分章 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