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9787549562961
- 160896
- 2015-01
- K203
内容简介
覃德清编著的《中国文化学》借助民族学、文化人类学和中国文化研究的理论方法,围绕“天”“地”“人”“文”四大维度,尝试进行中国文化学的理论探索,梳理中国文化历史脉络和演进历程;构筑关于中国区域文化的整体认知;认清中国文化创造和传承主体及其文化源流;领悟具有象征意义的中国文化杰作及其蕴涵的文明智慧,以此展示中国文化的整体风貌,构拟完整的中国文化认知地图,确立系统、科学、合理的历史观、疆域观、民族观和文化观,开拓中国文化学理论研究的新视野。
目录
前言
第一编 学科理论建构
第一章 中国文化核心概念的界定
一、文化涵义的多重解释
二、传统文化·民族文化
三、中国文化的内涵和外延
第二章 中国文化学的研究对象
一、文化演进系统
二、地域文化系统
三、民族文化系统
四、文化形态系统
第三章 中国文化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一、与民族学、社会学的关系
二、与历史学、考古学的关系
三、与哲学、心理学的关系
四、与民俗学、语言学的关系
第四章 中国文化学的理论建构
一、中国文化学的理论来源
二、中国文化学的理论构架
三、中国文化学的学科性质
四、中国文化学研究的途径和方法
五、中国文化学研究的宗旨和意义
第二编 中国文化演进历程
第五章 中国文化衍生的自然生态环境
一、中国文化衍生的地理空间
二、生态变迁与文化演进
三、生态系统安全与可持续发展
第六章 中国文化的起源与汇聚
一、中国人的起源:先祖从何而来?
二、满天星斗:中国文化的多元起源
三、百川归海: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
四、文明的曙光与帝国的缔造
五、三皇五帝·炎黄子孙·中华民族
第七章 从多元激荡到繁荣鼎盛
——中国文化上升时期的演进轨迹
一、中原文化主导地位的确立
二、百家争鸣的黄金时代
三、秦汉时期中国文化结构的定型
四、魏晋南北朝的多民族文化融合
五、唐代国势的隆盛与文化的繁荣
第八章 从文化汇融到文化重构
——中国文化的成熟、衰微与重构
一、多国对峙与多民族文化的激荡
二、中国文化的精致化与程朱理学的形成
三、明代的文化钳制与人性的觉醒
四、清代中国文化从强盛到衰微的演进轨迹
五、中华民族复兴之路的艰难探索
六、中国文化演进历程的多维阐释
第三编 中国区域文化格局
第九章 文化区域理论与中国区域文化的宏观审视
一、文化区域理论与中国文化区的划分
二、南方文化与北方文化的差异
三、南北方民族对中国文化的贡献
四、中国社会文化梯度与西部开发战略
第十章 北方区域文化特质
一、东北文化:在自然赐予中谋生创业
二、内蒙古文化:在驰骋中展现雄强博大
三、西北文化:在互动中体认苍茫人生
四、秦陇文化:文明渊薮,恢宏浩博
五、中原文化:华夏核心,光耀四海
六、齐鲁文化:儒雅之风,遗泽流芳
第十一章 南方区域文化特质
一、巴蜀文化: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二、荆楚文化:壮阔恢宏,聪颖坚毅
三、吴越文化:精明灵巧,人才荟萃
四、粤西文化:族群和谐,文明共生
五、粤东海南文化:开疆拓土,革新先锋
六、闽台文化:山水相依,台海一家
第十二章 滇黔青藏高原文化特质
一、滇黔文化:多元文化的古朴魅力
二、西藏文化:圣洁雪域的神性智慧
三、青海文化:江河之源的文化汇融
第四编 中国民族文化系统
第十三章 汉族文化的形成与演进
一、汉朝·汉人·汉族
二、汉族与周边民族的汇融
三、汉族文化的传播与扩展
四、汉族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的交流
五、汉族文化演进历程的省思
第十四章 北方少数民族文化的源流
一、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的文化源流
二、回族、柯尔克孜族的民族来源与文化特征
三、蒙古族文化的演进轨迹
四、满族文化的演化历程
五、北方其他少数民族的文化
第十五章 中南东南少数民族文化的源流
一、壮侗语族诸民族文化
二、苗瑶语族诸民族文化
三、畲族、土家族、京族、高山族文化
第十六章 西南少数民族文化的源流
一、族系构成与民族迁徙
二、藏族文化与藏传佛教
三、彝语支系诸民族的文化
四、西南其他民族的文化
第五编 中国文化形态结构
第十七章 文化符号与生活习俗
一、符号隐喻:文化信息的载体
二、服饰文化:时代风貌的表征
三、饮食文化:民族生命的滋养
四、居住文化:安所遂生的保证
五、行与交通:文化传播的路径
第十八章 集群规约与社会组织
一、婚姻习俗与家庭功能
二、乡土社会与宗族制度
三、王权系统的建构与更替
四、社会调控与族群凝聚
第十九章 信仰传统与精神重构
一、中国人信什么教?
二、当代中国的合法宗教
三、信念的力量:宗教功能与心智统合
四、精神重构:从迷惑中警醒
第二十章 审美精神与文化理想
一、审美精神的原初意象
二、“艺境”与“异境”的营造
三、情感愉悦与生存质量
四、诗性智慧与“和美圣境”的追寻
五、民族精神与文化理想的实现
参考文献
后记
第一编 学科理论建构
第一章 中国文化核心概念的界定
一、文化涵义的多重解释
二、传统文化·民族文化
三、中国文化的内涵和外延
第二章 中国文化学的研究对象
一、文化演进系统
二、地域文化系统
三、民族文化系统
四、文化形态系统
第三章 中国文化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一、与民族学、社会学的关系
二、与历史学、考古学的关系
三、与哲学、心理学的关系
四、与民俗学、语言学的关系
第四章 中国文化学的理论建构
一、中国文化学的理论来源
二、中国文化学的理论构架
三、中国文化学的学科性质
四、中国文化学研究的途径和方法
五、中国文化学研究的宗旨和意义
第二编 中国文化演进历程
第五章 中国文化衍生的自然生态环境
一、中国文化衍生的地理空间
二、生态变迁与文化演进
三、生态系统安全与可持续发展
第六章 中国文化的起源与汇聚
一、中国人的起源:先祖从何而来?
二、满天星斗:中国文化的多元起源
三、百川归海: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
四、文明的曙光与帝国的缔造
五、三皇五帝·炎黄子孙·中华民族
第七章 从多元激荡到繁荣鼎盛
——中国文化上升时期的演进轨迹
一、中原文化主导地位的确立
二、百家争鸣的黄金时代
三、秦汉时期中国文化结构的定型
四、魏晋南北朝的多民族文化融合
五、唐代国势的隆盛与文化的繁荣
第八章 从文化汇融到文化重构
——中国文化的成熟、衰微与重构
一、多国对峙与多民族文化的激荡
二、中国文化的精致化与程朱理学的形成
三、明代的文化钳制与人性的觉醒
四、清代中国文化从强盛到衰微的演进轨迹
五、中华民族复兴之路的艰难探索
六、中国文化演进历程的多维阐释
第三编 中国区域文化格局
第九章 文化区域理论与中国区域文化的宏观审视
一、文化区域理论与中国文化区的划分
二、南方文化与北方文化的差异
三、南北方民族对中国文化的贡献
四、中国社会文化梯度与西部开发战略
第十章 北方区域文化特质
一、东北文化:在自然赐予中谋生创业
二、内蒙古文化:在驰骋中展现雄强博大
三、西北文化:在互动中体认苍茫人生
四、秦陇文化:文明渊薮,恢宏浩博
五、中原文化:华夏核心,光耀四海
六、齐鲁文化:儒雅之风,遗泽流芳
第十一章 南方区域文化特质
一、巴蜀文化: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二、荆楚文化:壮阔恢宏,聪颖坚毅
三、吴越文化:精明灵巧,人才荟萃
四、粤西文化:族群和谐,文明共生
五、粤东海南文化:开疆拓土,革新先锋
六、闽台文化:山水相依,台海一家
第十二章 滇黔青藏高原文化特质
一、滇黔文化:多元文化的古朴魅力
二、西藏文化:圣洁雪域的神性智慧
三、青海文化:江河之源的文化汇融
第四编 中国民族文化系统
第十三章 汉族文化的形成与演进
一、汉朝·汉人·汉族
二、汉族与周边民族的汇融
三、汉族文化的传播与扩展
四、汉族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的交流
五、汉族文化演进历程的省思
第十四章 北方少数民族文化的源流
一、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的文化源流
二、回族、柯尔克孜族的民族来源与文化特征
三、蒙古族文化的演进轨迹
四、满族文化的演化历程
五、北方其他少数民族的文化
第十五章 中南东南少数民族文化的源流
一、壮侗语族诸民族文化
二、苗瑶语族诸民族文化
三、畲族、土家族、京族、高山族文化
第十六章 西南少数民族文化的源流
一、族系构成与民族迁徙
二、藏族文化与藏传佛教
三、彝语支系诸民族的文化
四、西南其他民族的文化
第五编 中国文化形态结构
第十七章 文化符号与生活习俗
一、符号隐喻:文化信息的载体
二、服饰文化:时代风貌的表征
三、饮食文化:民族生命的滋养
四、居住文化:安所遂生的保证
五、行与交通:文化传播的路径
第十八章 集群规约与社会组织
一、婚姻习俗与家庭功能
二、乡土社会与宗族制度
三、王权系统的建构与更替
四、社会调控与族群凝聚
第十九章 信仰传统与精神重构
一、中国人信什么教?
二、当代中国的合法宗教
三、信念的力量:宗教功能与心智统合
四、精神重构:从迷惑中警醒
第二十章 审美精神与文化理想
一、审美精神的原初意象
二、“艺境”与“异境”的营造
三、情感愉悦与生存质量
四、诗性智慧与“和美圣境”的追寻
五、民族精神与文化理想的实现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