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进入教材巡展
#

出版时间:2014-06

出版社:东南大学出版社

以下为《城市跨河形态与设计(第2版)》的配套数字资源,这些资源在您购买图书后将免费附送给您:
  • 东南大学出版社
  • 9787564149901
  • 160612
  • 2014-06
  • F299.21
内容简介
  杨春侠著的《城市跨河形态与设计(第2版)》重点围绕我国跨河城市现有开发中存在的问题、矛盾,提出了跨河城市与河流的整合对策,以及跨河地区与河流的互动对策,并总结出五点综合策略。这种既有理论分析,又紧密结合我国实际的写作方式,在我国当前普遍重视城市生态、整治河流水体、建设滨水地区的情况下,对跨河城市的建设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目录
总序
再版前言
0导论
 O.1 研究背景
 O.2 研究意义
 O.3 概念界定
  0.3.1 跨河城市
  0.3.2 城市形态
 O.4 研究方法和总体框架
1 城市跨河形态的生成机制和演进特征
 1.1 城市跨河形态的生成机制
  1.1.1 经济发展动力
  1.1.2 自然地理条件
  1.1.3 科学技术支持
  1 1 4 社会文化因素
 1.2 城市跨河形态的演进特征
  1.2.1 阶段特征
  1.2.2 模式特征
 本章小结
2 跨河城市与河流的关系及其变迁
 2.1河 流在跨河城市中的主导作用
  2.1.1 河流与城市兴衰
  2.1.2 河流与城市安全
  2.1.3 河流与城市布局
  2.1.4 河流与城市交通
  2.1.5 河流与城市景观
  2.1.6 河流与城市生态
  2.1.7 河流与城市文化
 2.2 河流属性对跨河城市的影响
  2.2.1 水体特性
  2.2.2 河流宽度
  2.2.3 河流形态
  2.2.4 航运条件
 2.3 跨河城市与河流的关系变迁
  2.3.1 社会进步促进河流角色转换
  2.3.2 城市建设引发城河生态变迁
  2.3.3 理念转变决定人河关系演进
 本章小结
3 我国城市跨河发展现状
 3.1 进入大规模跨河发展时期
  3.1.1 城市用地拓展产生巨大动力
  3.1.2 跨河交通建设提供坚实保障
  3.1.3 航运开发利于突破大河障碍
 3.2 城市跨河形态面临的问题
  3.2.1 城河关系脱节
  3.2.2 两岸缺乏关联
  3.2.3 河流特色减弱
  3.2.4 专业设计独立
  3.2.5生态建设薄弱
 本章小结
4 城市总体形态与河流的互动对策
 4.1 强化以河主导的城市肌理
  4.1.1 确保河流的肌理特色
  4.1.2 协调城河的肌理关系
  4.1.3 建立顺应河流的沿岸肌理
 4.2 促进近河城市中心的发展
  4.2.1 建设利于跨河发展的近河中心
  4.2.2 保障近河中心作用的充分发挥
 4.3 建构河为骨架的开放空间
  4.3.1 确立水域开放空间的主导地位
  4.3.2 架构联结城河的开放空间网?
 
 4.4 组织凭河而成的空间视景
  4.4.1 构筑丰富有序的对岸景
  4.4.2 创造两岸和谐的纵观景
 本章小结
5 跨河地区形态与河流的整合对?
 
 5.1 建立面向河流的跨河地区形态
  5.1.1 区段形态
  5.1.2 要素形态
 5.2 促成水体与城区的交融
  5.2.1 水位涨落与城市活动相结合
  5.2.2 水质改善与两岸开发相协?
  
  5.2.3 水体恢复与地区环境相和?
 5.3 完善河岸与水陆的衔接
  5.3.1 协调防洪与亲水的矛?
  
  5.3.2 减小堤坝与景观的冲突
  5.3.3 促进河岸与生态的融?
 
 5.4 推进桥梁与两岸形态的融合
  5.4.1 挖掘多重特性
  5.4.2 创造丰富形态
  5.4.3 复合多样功能
  5.4.4 满足人车需求
  5.4.5 与环境相协凋
 5.5 重视岛屿对环境的贡献
  5.5.1 重视特有属性
  5.5.2 提高公共性
  5.5.3 促进生态化
  5.5.4 平衡开发量
  5.5.5 适当建设人工岛
 本章小结
6 综合策略与实施建议
 6.1 城市以河取向
 6.2 两岸联合设计
 6.3 提升河流特色
 6.4 要素综合组织
 6.5 建立生态与行为复合中心
参考文献
图片来源
表格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