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进入教材巡展
#

出版时间:2014-09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以下为《政府绩效评价公众参与与官僚自主性——控制官僚的一项杭州实践》的配套数字资源,这些资源在您购买图书后将免费附送给您: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9787516147818
  • 147152
  • 2014-09
  • D630.1
内容简介

  官僚自主性是伴生于组织化社会的一个传统难题,它意味着官僚机构及个体有可能脱离权力委托人的控制,理性地为自身牟取私利。近年来,地方政府尝试在部门绩效考核过程中引入公众参与,意在探索体制内外的两套控制官僚逻辑的结合点,实现垂直监督与水平监督的衔接。黄俊尧编著的《政府绩效评价公众参与与官僚自主性--控制官僚的一项杭州实践/解读中国丛书》以杭州的“公众参与式”绩效评价为研究对象,爬梳其十余年间的发展线索,力求呈现“制度化”、“公众参与”、“官僚控制”三个要点的有机联系,客观评析此类政府创新的效果与局限,进而从“结构-行动者”的视角来探究其蕴含的深层逻辑和政治启示。本书最后基于古今中西的相关经验,提炼和比较了“复合型”、“单一性”与“轴心化”三种控制官僚的总体模式。

目录
导论
 第一节 问题缘起:官僚自主性与官僚控制
 第二节 核心概念界定
  一 官僚自主性相关概念
  二 “公众参与”、“政府绩效评价”的相关概念
 第三节 研究综述:官僚自主性的多维解析
  一 宪政分权体制的维度
  二 传统君权政治的维度
  三 社会主义国家的维度
  四 作为规制策略的“参与式”绩效评价
 第四节 研究方法与结构框架
  一 研究视角与方法
  二 结构框架
第一章 “公众参与式”绩效评价:一项创新机制在杭州的
  兴起(2000一2001年度)
 第一节 “公众参与式”绩效评价的缘起
  一 宏观背景
  二 地方动力
  三 微观依据
 第二节 公众满意度测评的制度构成
  一 组织架构、评选对象与评选内容
  二 复合的评选主体结构
  三 统计排序与奖惩办法
  四 结果运用
 第三节 公众参与与官僚机构回应
  一 公众参与概况
  二 官僚机构的回应
  三 评价回路的形成
 第四节 官僚自主性的诊断与矫治
  一 诊断官僚自主性
  二 动员与回应公众
  三 规制官僚机构
 第五节 小结与讨论
  一 评选绩效
  二 制度改进
  本章附录
第二章 “公众参与式”绩效评价的合理化:调整、巩固、
  充实与提高(2002—2004年度)
 第一节 合理化时期的制度调整与应用
  一 评选对象与主体的调整
  二 评选计分方法的完善
  三 排序与奖惩办法的更新
  四 评选结果的出炉
 第二节 政府绩效评价过程中的多元互动
  一 公众:以效率和民生为表达主题
  二 官僚机构:常规与策略行动间的选择
  三 政治领导层:作为主导者的双向回应
 第三节 小结与讨论
  一 阶段性评价
  二 留有余味的问题
  本章附录
第三章 从“满意单位不满意单位评选”到“综合考评”:
  制度转型抑或路径依赖?(2005年度以来)
 第一节 杭州政府绩效评价的转型动因
  一 外部压力
  二 内在张力
  三 前期准备
 第二节 综合考评体系:组织考核+社会评价
  一 综合考评概况
  二 领导考评
  三 目标考核
  四 社会评价
 第三节 考评制度的衔接与调整
  一 功能互补
  二 衔接方案
  三 制度调整
  四 结果评析
 第四节 综合考评体系中的行动者
  一 公众参与的两个检视维度
  二 官僚机构的改进与抵制
  三 政治领导层的平衡手
 第五节 小结与讨论
  一 公众参与环节评析
  二 综合考评的合理性与控制力
  三 制度转型与路径依赖
  本章附录
第四章 行动过程的再阐释与官僚控制的创新模式
 第一节 一个以行动者为中心的分析视角
  一 行动者视角
  二 行动者分类
 第二节 行动者的诸要素比较
  一 公众行动要素的内部比较
  二 官僚机构的资源、动机与策略.
  三 政治领导层的行动要素分析
 第三节 政府绩效评价中的行动者博弈
  一 官僚机构Vs.政治领导层:离心与控制
  二 官僚机构vs.公众:关系与策略
  三 政治领导层Vs.公众:吸纳与参与
  四 制度与行动者
 第四节 “公众制度化参与”:一种新型控制官僚模式
  一 官僚自主性的产生及规制可能
  二 从“压力型考核”到“公众制度化参与”的实践.
  三 小结:一种新型控制官僚模式
第五章 政府绩效评价、公众参与与官僚自主性
 第一节 结构性压力与精英选择:参与式绩效评价的第一
  重逻辑
  一 结构性的外部压力
  二 政治精英的理性选择
 第二节 群众路线与公众参与:参与式绩效评价的第二重
  逻辑
  一 群众路线:两个理解视角
  二 公众参与:总结性的讨论
  三 “参与式”绩效评价的价值意蕴
 第三节 创新与差异:控制官僚的路径和策略比较
  一 从群众运动到公众制度化参与:一项历时性比较
  二 控制官僚的中西比较
  余论
 第一节 三种总体性的官僚控制模式
  一 模式提炼
  二 模式比较
 第二节 杭州实践的简要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