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进入教材巡展
#

出版时间:2014-11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以下为《明清传奇与地方声腔关系考论》的配套数字资源,这些资源在您购买图书后将免费附送给您:
  • 上海人民出版社
  • 9787208125476
  • 146059
  • 2014-11
  • I207.37
作者简介
黄振林(1958-),男,江西临川人。东华理工大学文法与艺术学院教授、院长,“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学科负责人,江西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出版《成熟论》、《临川地方戏剧史》、《宜黄腔流变史》等专著,发表学术论文近100篇。获江西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次、田汉戏剧奖优秀论文一等奖1次。
查看全部
内容简介
《明清传奇与地方声腔关系考论》作者黄振林依靠扎实的文献基础和前人研究成果,基于戏曲作为舞台艺术的整体性研究,考察侧重文体与声腔剧种,而非案头,对深刻认识明清戏曲的舞台表演和声腔面貌具有重要价值。
  《明清传奇与地方声腔关系考论》视野开阔,思路清晰,文献基础扎实,既有高屋建瓴的宏观把握,又有细入毫末的微观研究,二者关系处理较好,论辩深入,时有独到之见。
  《明清传奇与地方声腔关系考论》是全国首部比较全面整理民间声腔和传奇的专著。《明清传奇与地方声腔关系考论》以明清传奇发展线索为经,以北曲声律作用、南方民间版本、词乐曲唱形态、诸腔、杂调特点、昆腔曲律、弦索与鼓板、梆子活跃态势等为纬,深入考察明清传奇与地方声腔相互依存关系,就牵涉到曲论范畴的许多问题进行深入反思,提出一些较为新颖独特的学术论点和论题,就传奇研究提出富有学术含量的学术结论。
目录
前言 关于明清传奇与地方声腔关系的新思考
第一章 北曲声律体系的成熟与文人对民间声腔的矛盾心态
 第一节 南北曲的二水分流与剧曲曲体的民间渊源
 第二节 宁王朱权的曲律自觉与北曲的格律轨范
 第三节 文乐结合:词蜕变为曲与文人的咏歌方式
 第四节 周德清的审音辨字和北曲的曲律归心
第二章 南方区域声腔的活跃与传奇“原生”的民间版本
 第一节 南北曲的此消彼长与南戏戏文的原生形态
 第二节 文人改本的恣情寄托和民间流传的世代累积
 第三节 南戏声腔的遗存概貌和重点区域的集中流变
 第四节 诸腔曲源的民间本色与旋律框架的民歌情调
第三章 弋阳俗腔的流布与明清传奇的历史抉择
 第一节 传统目连戏与弋阳腔的最初渊源
 第二节 弋阳腔的广泛流布与各地高腔的形成
 第三节 锣鼓帮腔的喧腾热闹与随心入腔的旋律流程
 第四节 弋阳戏班的戏神供奉与民间梨园的清源崇拜
第四章 从“词乐雅唱”到“剧曲俗唱”:文人传奇与民间歌谣的痛苦扭结
 第一节 剧曲俗唱的存在方式与民间歌谣的多重扭结
 第二节 剧曲俗唱的旋律内核:民歌小调与时尚小曲
 第三节 “依腔传字”的旋律形态与早期南戏的演唱方式
 第四节 汉字四声的声律韵味与“依字声行腔”的音乐原理
第五章 海盐腔传奇的崛起与南戏品质内涵的转移
 第一节 方言传唱的地方俗戏与歌谣搬演的温州戏文
 第二节 海盐腔传奇:文人濡染南戏与道德教化责任
 第三节 “以时文为曲”的儒门手脚与南戏本色的“绮词”开端
 第四节 整饬律化南戏曲词与戏文体制的根本转型
 第五节 晚明海盐腔传奇专属作家的存在及声腔遗存问题
第六章 宜黄腔的历史存在及其与明清传奇关系的争议
 第一节 明清两代宜黄腔的概念与其真实面貌
 第二节 关于明代是否存在“宜黄腔”的争议
 第三节 梅鼎祚《玉合记》是为“宜黄腔”创作的吗?
第七章 熔铸曲律矩蠖与昆腔传奇的精致和尴尬
 第一节 顾坚和文人的雅集酬唱与早期昆腔的“止行吴中”
 第二节 “有魏良辅而北词几废”
 第三节 苏州昆歌终成天下第一雅曲
 第四节 词隐先生的持法至严与南词曲谱的精致矩矱
第八章 明代海盐腔、昆山腔行腔差异的历史描述
 第一节 海盐腔传奇的脚本与“浙音”的官话形态
 第二节 “婉媚”“婉媚极矣”:海盐腔、昆山腔的风格定位
 第三节 “转喉”:昆山腔迥别于海盐腔的独特技法
 第四节 不入弦索:海盐腔与昆山腔的本质差异
第九章 弦索南下和剧唱海盐诸腔的逐步衰落
 第一节 “板”“弦”分轨与南北腔的核心差异
 第二节 “曲”“剧”错位:弦索的尴尬和海盐诸腔的衰落
 第三节 海盐腔的引入及在临川的封闭性遗存
第十章 明代青阳腔的崛起及其曲体变迁特征
 第一节 明代传奇曲律规制的成熟与青阳腔的民间突围
 第二节 青阳腔对乐句的断分与民间曲体的错位
 第三节 江西湖口青阳腔音乐特征与帮腔风格
 第四节 文人的心理期待与青阳诸腔对弦索的抵制
第十一章 明代曲学中“诸腔”、“杂调”称谓与内涵的变迁
 第一节 “诸腔”“杂调”的曲学渊源与意义演变
 第二节 “弋阳诸腔”的曲体形态和民间流传
 第三节 关于余姚腔的争议及其在明代的流变
 第四节 “诸腔”“杂调”与昆腔的雅俗互补
第十二章 《曲品》的传奇批评与万历间曲学命题
 第一节 “尊北贬南”观念的颠覆与南曲地位的修复
 第二节 “事真体奇”的文体规制与关目“局段”的出新
 第三节 “本色当行”的曲学意义与金元格调的延展
第十三章 “句字转声”与“临川四梦”的曲牌、用韵、方言
 第一节 曲牌的“定律”、“定腔”与汤显祖的“句字转声”
 第二节 “临川四梦”旦、生用韵的规范与唱腔的优雅婉转
 第三节 方言俚唱与“临川四梦”净、丑、贴角的行腔风格
 第四节 婉媚昆腔向传奇弋腔的雅俗“转身”
第十四章 汤显祖的诗学观与晚明曲学批评
 第一节 “意趣神色”与汤显祖的诗学本质观
 第二节 “句字转声”与汤显祖的曲学声律观
 第三节 “率性而已”与汤显祖的诗学实践观
第十五章 《墨憨斋定本传奇》与冯梦龙的戏曲实践
 第一节 尊崇词隐曲律矩蠖的传奇戏笔
 第二节 《太霞新奏》与吴江派的曲体轨迹
 第三节 “悦性达情”与吴江曲家的崇雅态度
 第四节 《墨憨斋定本传奇》评点与冯梦龙的曲律观
第十六章 潮腔、泉腔的南戏遗韵与明清传奇
 第一节 潮泉腔的独特风韵与南戏的最远触角
 第二节 福建“梨园戏”的古拙风貌与南戏的“多点”起源
 第三节 莆仙戏的佛教色彩与传奇的鬼神情节
第十七章 从《钵中莲》传奇的年代归属看“花雅同本”的复杂性
 第一节 胡忌先生的疑问和“花部”诸腔的起始年限
 第二节 花部的犬牙交错与梆子腔的包容
 第三节 字面上的腔调表述与演唱方式的“偷换”
 第四节 民间演出本的情节叠加与“花雅同本”的复杂形态
第十八章 折子戏的兴起与舞台对昆腔的选择
 第一节 清唱、俗唱的分流与折子戏的兴起
 第二节 诸多“折本”的出现和舞台经典的形成
 第三节 草昆的概念及其在全国的流变
 第四节 灿烂晚霞的西落与百年雅曲的衰微
第十九章 花部的崛起与明清传奇的嬗变
 第一节 梆子腔系的体制与传统声腔的变异
 第二节 新兴梆子与古老弋腔的碰撞融合
第二十章 吴歙难抵梆子声
 第一节 唐英传奇的审美选择与昆腔的裂变
 第二节 “宗元”意识的崛起与传奇体制的变迁
 第三节 从“两头蛮”到“三锅爨”
 第四节 粤剧的梆子意味与文人传奇的最后消亡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