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购买美国国债策略研究
¥88.00定价
作者: 王立
出版时间:2014-11
出版社:经济管理出版社
- 经济管理出版社
- 9787509633465
- 145537
- 2014-11
- F832.6
内容简介
王立编著的《我国购买美国国债策略研究》针对美国国债利率走势预测和投资时机的选择,扩大了考察期限并设定了科学的样本筛选标准,从美国国债不同到期期限收益率时间序列角度出发,应用EViews5.0计算软件对短期、中期和长期美国国债利率时间序列进行格兰杰因果检验,研究如何改进对不同到期期限的美国国债收益率走势的预测。通过对利差变化与经济周期的关系研究,依据美国国债市场收益率特点选择了引入风险价值约束的马柯维茨均值一方差模型来对美国国债的购买策略进行了具体研究。鉴于我国已购买大量美国国债这一现实问题和面临的外汇储备风险,本书综合分析了美国国债风险产生的原因,结合中美经贸关系的具体特点,借鉴日本的历史经验和教训,利用以上计量经济学模型,提出优化我国购买美国国债的对策和措施,为完善我国购买美国国债策略提供决策参考。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本书写作意义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国外文献综述
二、国内文献综述
第三节 本书写作方法和技术路线
第四节 本书基本思路
第五节 本书写作目标与应用前景
第二章 美国国债市场综述
第一节 美国国债市场概述
一、美国国债的发行历史以及巨额国债的形成原因
二、美国国债的种类
三、美国国债的优势
四、美国国债市场的目标
五、美国国债市场的参与者
第二节 美国国债的一级市场
一、国债一级市场的参与者
二、国债一级市场的拍卖时间
三、国债一级市场的有关规则
四、国债一级市场的发行程序与管理机构
五、国债一级市场的管理目标与管理原则
第三节 美国国债的二级市场
一、国债二级市场的构成
二、国债二级市场的报价
三、国债二级市场的参与者
四、国债二级市场的交易时间
五、国债二级市场的场外交易
六、国债二级市场的结算方式
第四节 美国国债衍生品市场
一、美国国债期货市场的产生
二、美国国债期货合约的种类
三、国债期货交易的应用
四、国债期货交易监管体系
五、国债期货交易法律管理体系
六、美国国债期货市场的特点
第五节 美国国债市场的特点与作用
一、美国国债市场的特点
二、美国国债市场的作用
三、美国国债市场的监管
第三章 美国国债价格与收益率影响因素
第一节 美国国债的价格与价格发现
一、美国国债价格
二、美国国债的价格发现
第二节 美国国债的价格波动与投资风险
一、美国国债价格波动的基本定理
二、美国国债价格波动的影响因素
三、美国国债的投资风险
第三节 美国国债收益率的影响因素
一、利率期限结构模型的推导
二、收益率曲线的拟合
三、存续期间与收益率的关系
四、存续期间、凸面幅度和收益率的关系
五、宏观经济公告和收益率的关系
第四章 我国购买美国国债概况及相关分析
第一节 我国购买美国国债概况
一、我国购买美国国债的历史回顾
二、近年来我国购买美国国债的现状
三、金融危机的主要特征及美国国债安全性分析
第二节 我国购买美国国债的原因分析
一、我国购买美国国债的直接原因
二、我国购买美国国债的间接原因
三、我国投资美元资产的根本原因
第三节 我国购买美国国债的利弊分析
一、基于美国国债安全性的分析
二、基于美国国债流动性的分析
三、基于美国国债盈利性的分析
四、基于美国债务危机与评级下调的分析
第四节 中美国债问题的简单博弈理论分析
一、博弈过程分析
二、博弈结果解释
第五章 日本购买美国国债的历史教训与其失利的
实证分析
第一节 日本购买美国国债的历史教训
一、美国国债剧增的历史背景
二、日本购买美国国债的历史背景
三、日本购买美国国债的原因分析
四、日本对美国国债持有量的变化
五、日本对美国国债持有量的变化原因分析
六、美日国债问题博弈过程__
七、美日国债问题博弈结果
第二节 日本购买美国国债失利的实证分析
一、模型方法论
二、数据计算
三、日本持有美国国债的教训以及对我国的警示
四、小结
第六章 美国政府债务可持续性与我国购买美国国债决策的
实证依据
第一节 美国政府债务增长原因与新特点
一、美国政府债务长期持续增长的理论解释
二、美国政府债务激增并长存的原因
三、现阶段美国政府债务的新特点
第二节 美国政府债务赤字问题前景及对我国的影响
一、美国政府债务赤字问题前景分析
二、美国债务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第三节 美国经济危机后的政府经济救助措施
一、金融救助措施
二、扩张的财政政策
三、扩张的货币政策
四、促进就业措施
第四节 美国国债收益率之间的关系
一、美国国债收益率的统计分析
二、长短期国债利差与经济周期的关系
三、美国国债不同期限间收益率的实证分析
第五节 我国购买美国国债决策的实证依据
一、美国国债购买决策的静态描述
二、美国国债购买决策的动态描述
三、结论
第七章 我国操作美国国债的政策建议
第一节 美国国债操作策略的基本原则
一、美国国债购买原则
二、美国国债卖出原则
三、美国国债持有原则
第二节 金融危机后期应对美元与美国国债市场风险的措施
一、应对美元与美国国债市场风险的短期措施
二、应对美元与美国国债市场风险的中长期措施
第三节 当前形势下我国购买美国国债的策略
一、增持与通货膨胀指数挂钩的美国国债(TIPS)
二、新购美国国债与期权挂钩
三、要求美方建立美国国债损失补偿机制
四、增加购买美国国债的合理附加条件
附录
参考文献
索引
后记
第一节 本书写作意义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国外文献综述
二、国内文献综述
第三节 本书写作方法和技术路线
第四节 本书基本思路
第五节 本书写作目标与应用前景
第二章 美国国债市场综述
第一节 美国国债市场概述
一、美国国债的发行历史以及巨额国债的形成原因
二、美国国债的种类
三、美国国债的优势
四、美国国债市场的目标
五、美国国债市场的参与者
第二节 美国国债的一级市场
一、国债一级市场的参与者
二、国债一级市场的拍卖时间
三、国债一级市场的有关规则
四、国债一级市场的发行程序与管理机构
五、国债一级市场的管理目标与管理原则
第三节 美国国债的二级市场
一、国债二级市场的构成
二、国债二级市场的报价
三、国债二级市场的参与者
四、国债二级市场的交易时间
五、国债二级市场的场外交易
六、国债二级市场的结算方式
第四节 美国国债衍生品市场
一、美国国债期货市场的产生
二、美国国债期货合约的种类
三、国债期货交易的应用
四、国债期货交易监管体系
五、国债期货交易法律管理体系
六、美国国债期货市场的特点
第五节 美国国债市场的特点与作用
一、美国国债市场的特点
二、美国国债市场的作用
三、美国国债市场的监管
第三章 美国国债价格与收益率影响因素
第一节 美国国债的价格与价格发现
一、美国国债价格
二、美国国债的价格发现
第二节 美国国债的价格波动与投资风险
一、美国国债价格波动的基本定理
二、美国国债价格波动的影响因素
三、美国国债的投资风险
第三节 美国国债收益率的影响因素
一、利率期限结构模型的推导
二、收益率曲线的拟合
三、存续期间与收益率的关系
四、存续期间、凸面幅度和收益率的关系
五、宏观经济公告和收益率的关系
第四章 我国购买美国国债概况及相关分析
第一节 我国购买美国国债概况
一、我国购买美国国债的历史回顾
二、近年来我国购买美国国债的现状
三、金融危机的主要特征及美国国债安全性分析
第二节 我国购买美国国债的原因分析
一、我国购买美国国债的直接原因
二、我国购买美国国债的间接原因
三、我国投资美元资产的根本原因
第三节 我国购买美国国债的利弊分析
一、基于美国国债安全性的分析
二、基于美国国债流动性的分析
三、基于美国国债盈利性的分析
四、基于美国债务危机与评级下调的分析
第四节 中美国债问题的简单博弈理论分析
一、博弈过程分析
二、博弈结果解释
第五章 日本购买美国国债的历史教训与其失利的
实证分析
第一节 日本购买美国国债的历史教训
一、美国国债剧增的历史背景
二、日本购买美国国债的历史背景
三、日本购买美国国债的原因分析
四、日本对美国国债持有量的变化
五、日本对美国国债持有量的变化原因分析
六、美日国债问题博弈过程__
七、美日国债问题博弈结果
第二节 日本购买美国国债失利的实证分析
一、模型方法论
二、数据计算
三、日本持有美国国债的教训以及对我国的警示
四、小结
第六章 美国政府债务可持续性与我国购买美国国债决策的
实证依据
第一节 美国政府债务增长原因与新特点
一、美国政府债务长期持续增长的理论解释
二、美国政府债务激增并长存的原因
三、现阶段美国政府债务的新特点
第二节 美国政府债务赤字问题前景及对我国的影响
一、美国政府债务赤字问题前景分析
二、美国债务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第三节 美国经济危机后的政府经济救助措施
一、金融救助措施
二、扩张的财政政策
三、扩张的货币政策
四、促进就业措施
第四节 美国国债收益率之间的关系
一、美国国债收益率的统计分析
二、长短期国债利差与经济周期的关系
三、美国国债不同期限间收益率的实证分析
第五节 我国购买美国国债决策的实证依据
一、美国国债购买决策的静态描述
二、美国国债购买决策的动态描述
三、结论
第七章 我国操作美国国债的政策建议
第一节 美国国债操作策略的基本原则
一、美国国债购买原则
二、美国国债卖出原则
三、美国国债持有原则
第二节 金融危机后期应对美元与美国国债市场风险的措施
一、应对美元与美国国债市场风险的短期措施
二、应对美元与美国国债市场风险的中长期措施
第三节 当前形势下我国购买美国国债的策略
一、增持与通货膨胀指数挂钩的美国国债(TIPS)
二、新购美国国债与期权挂钩
三、要求美方建立美国国债损失补偿机制
四、增加购买美国国债的合理附加条件
附录
参考文献
索引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