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进入教材巡展
#

出版时间:2013年8月

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

以下为《数字媒介与文学批评的转型》的配套数字资源,这些资源在您购买图书后将免费附送给您:
  • 上海三联书店
  • 9787542642660
  • 135624
  • 2013年8月
  • 未分类
  • 未分类
  • I06-39
内容简介

  黎杨全编著的《数字媒介与文学批评的转型》讲述了:数字媒介深刻改变了文学的生产、传播、消费与评价模式。《数字媒介与文学批评的转型》主要以传统的“专家批评”与新生的“草根批评”这两种批评类型作为研究对象,考察数字媒介提供的赛博空间给文学批评的场域、主体、方法与话语等方面带来的转型。

目录
绪论
  一、概念与对象
  二、文献综述
  三、研究思路
  四、方法论设定
  五、创新之处
第一章 数字媒介与批评场域的新变
 第一节 批评场域的结构、资本与惯习
  一、位置、占位与关系
  二、“资本”的构成与转换
  三、惯习的形塑、特征与危机
 第二节 批评场域中的斗争、共谋与炒作
  一、专家与草根对文学“合法性”的争夺
  二、符号暴力、误识与共谋
  三、媒体批评的介入与炒作
 第三节 接纳、归附与试水:互动的尝试与困境
  一、学院、专家的“接纳”与写手的“归附”
  二、传统作家的“试水”
  二、互动的困境
第二章 个体与人群:批评主体的精神分析
 第一节 专业批评家的网络生存:自我的幻象与调整
  一、“凝视”的转换与权力的衰微
  二、前台与后台:自我的幻象
  三、从立法者到阐释者
 第二节 草根批评者的群体性存在:狂欢及其幻象
  一、“追文族”:读写互动与共同体意识
  二、“草根游民”:冒犯、躲避与身体政治学
  三、狂欢的困局与幻象
第三章 认知困境与批评方法、解读策略的设定
 第一节 赛博空间与“再现”危机
  一、文本海洋与“精神分裂”
  二、“规训”空间与身心沉浸
 第二节 寓言式批评与整体性研究
  一、“潜水采珠人”与寓言式批评
  二、“认知测绘”、“总体性”与整体研究
 第三节 抵抗、盗猎与微观政治学
  一、行走的修辞学:“使用”中的盗猎
  二、价值的辩证法:抵抗的悖论
第四章 批评话语的转型与公共领域的建构
 第一节 话语的转型:从独白到交互
  一、专家的“术语”与草根的“行话”
  二、“共同体”的内部循环与松散人群的“在场”交互
  三、批评功能的弱化与强化
 第二节 文学公共领域的可能、困境与现实
  一、可能:身体的“隐匿”与精神的对话
  二、困境:语言暴力、群体压力与符号权力
  三、现实的尝试:“龙空论坛”与“小众菜园”
 第三节 由“文学”到“社会”:文学批评公共性的重塑
  一、批评的学院化与公共性的丧失
  二、“专业性”与“公共性”的可能性结合
  三、普遍的法团主义与知识分子国际
结论:文学批评的空间转向与“业余性”的生成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