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与技术木作 / 实验性工业设计系列教材
¥36.00定价
作者: 王菁菁,李孙霞,徐望霓,荀小翔
出版时间:2014-06
出版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9787112167104
- 1版
- 127448
- 48252033-5
- 平膜勒口
- 16开
- 2014-06
- 260
- 164
- 工学
- 土木工程
- TS66
- 产品设计
- 本科
内容简介
本书一共分为七章。第一章为绪论,其中回顾了“材料与技术(木)”课程在中国美术学院工业设计专业的发展历程,讨论了课程教学改革的三个方向,并对课程今后的发展提出了期望。第二章讲述了有关木材的基础知识,并列举了木材的最新发展案例。第三章介绍了木制品加工的基本知识,并用实例说明了制作的流程和注意事项。第四章简要梳理了有关木榫的知识和明式家具中的经典结构,同时结合实际案例探讨了将传统榫卯结构进行现代演绎的可能性。第五章介绍了有关木材弯曲的知识,同时以弯曲木为切入点讨论了材料、技术与设计之间的关系。第六章讲述了竹材的发展概况和态势,并结合实例针对竹材的文化价值和生态价值做了一定的阐述。第七章以案例分析为主提出了木制品设计的原则。
本书可作为广大工业设计专业本科学生的专业教材或辅助教材;对高校工业设计相关专业教师的教学工作也具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本书可作为广大工业设计专业本科学生的专业教材或辅助教材;对高校工业设计相关专业教师的教学工作也具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目录
序一
序二 实验性的思想探索与系统性的学理建构
前言
第一章 绪论
1.1 “材料与技术”课程反思
1.2 教学实践回溯
1.3 一课三省的“材料与技术·木作”
1.4 从“木材”到“木作”
第二章 认识木材:从一棵树到一块木板
课程内容
学习目的
2.1 记忆中的木材
2.2 木材的基本知识
2.3 再认识木材
思考题
第三章 木材基本加工工具与使用方法:工学益彰
课程内容
学习目的
3.1 从基本的手工工具开始
3.2 认识基本的木材加工机械设备
3.3 工学益彰:做一件漂亮的木制品
作业
第四章 传承出新:百变木榫
课程内容
学习目的
4.1 木榫的历史沿革
4.2 木榫连接的分类及技术要求
4.3 明式家具中的经典结构
4.4 传统榫卯结构的现代演绎
4.5 人文木榫与创作新意
思考题
第五章 外柔内刚:曲木的张力
课程内容
学习目的
5.1 实木弯曲
5.2 薄板胶合弯曲
5.3 其他弯曲成型工艺
5.4 个性化定制的乐趣——高密度纤维板的创新使用
思考题
第六章 自然的馈赠:从木到竹
课程内容
学习目的
6.1 本来的面目:圆竹,或是原竹
6.2 以竹代木:竹材人造板和竹集成材
6.3 竹子的价值:生态与文化
思考题
第七章 木作之源:联结真实的生活
课程内容
学习目的
7.1 随意的休憩:一张木凳
7.2 实用的收纳:一个木盒
7.3 简单的快乐:一副木板
7.4 记忆中的味道:一个木模
作业
参考文献
序二 实验性的思想探索与系统性的学理建构
前言
第一章 绪论
1.1 “材料与技术”课程反思
1.2 教学实践回溯
1.3 一课三省的“材料与技术·木作”
1.4 从“木材”到“木作”
第二章 认识木材:从一棵树到一块木板
课程内容
学习目的
2.1 记忆中的木材
2.2 木材的基本知识
2.3 再认识木材
思考题
第三章 木材基本加工工具与使用方法:工学益彰
课程内容
学习目的
3.1 从基本的手工工具开始
3.2 认识基本的木材加工机械设备
3.3 工学益彰:做一件漂亮的木制品
作业
第四章 传承出新:百变木榫
课程内容
学习目的
4.1 木榫的历史沿革
4.2 木榫连接的分类及技术要求
4.3 明式家具中的经典结构
4.4 传统榫卯结构的现代演绎
4.5 人文木榫与创作新意
思考题
第五章 外柔内刚:曲木的张力
课程内容
学习目的
5.1 实木弯曲
5.2 薄板胶合弯曲
5.3 其他弯曲成型工艺
5.4 个性化定制的乐趣——高密度纤维板的创新使用
思考题
第六章 自然的馈赠:从木到竹
课程内容
学习目的
6.1 本来的面目:圆竹,或是原竹
6.2 以竹代木:竹材人造板和竹集成材
6.3 竹子的价值:生态与文化
思考题
第七章 木作之源:联结真实的生活
课程内容
学习目的
7.1 随意的休憩:一张木凳
7.2 实用的收纳:一个木盒
7.3 简单的快乐:一副木板
7.4 记忆中的味道:一个木模
作业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