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鉴定学(第2版)(彩色版)(附数字课程)
作者: 王喜军
出版时间:2018-01-26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9787040478204
- 2版
- 119787
- 42252429-8
- 平装
- 16开
- 2018-01-26
- 490
- 310
- 医学
- 中药学
- R283
- 中药
- 本科
本书由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中药鉴定学”课程负责人、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王喜军教授担任主编,全国各高等中医药院校从事中药鉴定学教学与科研的专家教授共同编写而成。本书分总论、各论和附录三部分,共18 章。总论介绍中药鉴定学的内涵及任务,中药鉴定学的方法,将传统的四大鉴定融合于中药真实性鉴定、中药有效性鉴定及中药安全性鉴定等内容中,并将现代数码成像技术、指纹图谱技术、DNA 分子标记技术及植物代谢组学技术用于中药的鉴定。各论275 种常用中药作为重点示范讲解,配以大量珍贵的中药材原色图片,图文并茂,详细介绍药材的来源、性状鉴定、显微鉴定、理化鉴定、功效、应用及现代研究。同时,收载其他中药,重点叙述其来源、药用部位、主要成分及功能主治。附录中收集常用中药的理化鉴定实验法、薄层色谱的指标成分及实验方法等。
本书供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中药学和药学类专业学生使用,也是国家执业中药师资格考试的重要参考书。
前辅文
上篇 总论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中药与中药鉴定学
一、 中药及其分类与命名
二、 中药鉴定学的内涵及任务
第二节 中药鉴定学的产生和发展
一、 萌芽阶段
二、 性状记述阶段
三、 鉴别知识条理化阶段
四、 形成阶段
五、 内容完善与技术成熟阶段
六、 科学研究阶段
第二章 中药真实性鉴定
第一节 本草考证与中药真实性鉴定
一、 本草考证的意义
二、 本草考证的方法
三、 本草考证与中药品种
第二节 真实性鉴定的经典方法
一、 来源鉴定
二、 性状鉴定
三、 显微鉴定
四、 理化鉴定
第三节 真实性鉴定的现代技术
一、 指纹图谱技术
二、 DNA 分子标记技术
三、 植物代谢组学技术
第三章 中药有效性鉴定
第一节 中药有效性与药效物质基础
一、 有效性评价方法
二、 药效物质基础的表征及鉴定
第二节 中药有效性与中药质量标准
一、 药效物质基础与质量标记成分
二、 质量标记成分与质量标准
三、 质量标准内容及技术要求
四、 中药质量标准的研究
第四章 中药安全性鉴定
第一节 中药安全性鉴定技术与方法
一、 经典的安全性鉴定方法
二、 现代中药安全性鉴定方法
三、 中药安全性及其鉴定方法的研究
第二节 安全性与中药毒性成分
一、 中药有毒成分的分类
二、 中药毒性成分的鉴定
三、 中药毒性成分的分析方法
第五章 中药材质量变化规律与质量调控
第一节 中药材质量变化规律
一、 种质资源与药材质量
二、 环境因子与药材质量
三、 药用植物的生长发育与药材质量
四、 栽培技术与药材质量
第二节 中药材质量的调控
一、 种质资源优化与抚育
二、 繁殖环境及生态调控
三、 病害防治及田间管理
四、 采收期的选择
五、 加工方法的优化
六、 贮藏及养护调控
七、 执行《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第六章 中药材资源与可持续利用
第一节 中药材资源
一、 中药材资源的现状
二、 影响中药材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因素
第二节 发现中药材新资源的途径和方法
一、 从古代本草中挖掘中药材资源
二、 从民间用药经验及民族药中寻找中药材新资源
三、 根据生物的亲缘关系寻找中药材新资源
四、 以化学成分为线索寻找中药材新资源
五、 扩大药用部位,增加新品种
第三节 中药材资源的保护
一、 中药材资源保护对象
二、 建立和完善药用植(动)物自然保护区
三、 野生濒危药用资源的引种与驯化
四、 中药材资源的保护与发展
下篇 各论
第七章 根及根茎类中药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常用中药
狗脊
绵马贯众
骨碎补
细辛
大黄
拳参
虎杖
何首乌
怀牛膝
川牛膝
商陆
银柴胡
太子参
威灵仙
川乌(附:制川乌)
草乌
附子
白头翁
白芍
赤芍
黄连
升麻
防己
北豆根
乌药
延胡索
板蓝根
常山
地榆
苦参
山豆根
葛根
甘草
黄芪
远志
甘遂
白蔹
人参(附:红参)
西洋参
三七
白芷
当归
独活
羌活
前胡
川芎
藁本
防风
柴胡
明党参
北沙参
龙胆
秦艽
白前
白薇
紫草
丹参
黄芩
玄参
地黄
胡黄连
巴戟天
茜草
续断
天花粉
桔梗
党参
南沙参
木香
川木香
白术
苍术
紫菀
漏芦
三棱
泽泻
香附
天南星
半夏
白附子
石菖蒲
百部
川贝母
浙贝母
黄精
玉竹
重楼
天冬
麦冬
知母
山药
射干
干姜
莪术
姜黄
郁金
高良姜
天麻
山慈菇
白及
第八章 茎木类中药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常用中药
川木通
木通(附:关木通)
大血藤
苏木
鸡血藤
沉香(附:进口沉香)
通草
钩藤
第九章 皮类中药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常用中药
桑白皮(附:桑枝、桑叶、桑椹)
牡丹皮
厚朴(附:厚朴花)
肉桂(附:桂枝)
杜仲(附:杜仲叶)
合欢皮
黄柏
关黄柏
白鲜皮
五加皮
秦皮
香加皮
地骨皮
第十章 叶类中药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常用中药
石韦
蓼大青叶
大青叶
番泻叶
枸骨叶
侧柏叶(附:柏子仁)
枇杷叶
罗布麻叶
第十一章 花类中药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常用中药
松花粉
辛夷
槐花
丁香
洋金花
金银花(附:山银花)
菊花
野菊花
红花
蒲黄
西红花
第十二章 果实及种子类中药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常用中药
荜茇
马兜铃
王不留行
五味子
肉豆蔻
葶苈子
覆盆子
木瓜
山楂
苦杏仁
桃仁
郁李仁
金樱子
决明子
补骨脂
枳壳(附:枳实)
香橼
陈皮
青皮
橘核
化橘红
佛手
吴茱萸
川楝子
巴豆
酸枣仁
胖大海
使君子
诃子
小茴香
蛇床子
山茱萸
连翘
女贞子
马钱子
夏枯草
枸杞子
栀子
瓜蒌
车前子(附:车前草)
牛蒡子
苍耳子
薏苡仁
槟榔
砂仁
红豆蔻
草豆蔻
益智
第十三章 全草类中药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常用中药
伸筋草
麻黄
槲寄生
桑寄生
鱼腥草
肿节风
仙鹤草
紫花地丁
金钱草
广藿香
荆芥
益母草(附:茺蔚子)
薄荷
肉苁蓉
穿心莲
车前草(附:车前子)
白花蛇舌草
茵陈
青蒿
大蓟(附:小蓟)
蒲公英
淡竹叶
石斛
第十四章 藻、菌、地衣类中药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常用中药
海藻
冬虫夏草
灵芝
茯苓(附:茯苓皮)
猪苓
雷丸
马勃
松萝
第十五章 树脂类中药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常用中药
苏合香
乳香(附:洋乳香)
没药
阿魏(附:进口阿魏)
安息香(附:泰国安息香)
血竭(附:国产血竭)
第十六章 其他类中药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常用中药
海金沙
青黛
儿茶
冰片(合成龙脑)(附:天然冰片)
五倍子
芦荟
第十七章 动物类中药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常用中药
地龙
水蛭
石决明
珍珠(附:珍珠母)
牡蛎
海螵蛸
全蝎
蜈蚣
土鳖虫
桑螵蛸
蝉蜕
斑蝥
僵蚕
蜂蜜(附:蜂蜡)
海马
海龙
蟾酥
哈蟆油
龟甲
鳖甲
蛤蚧
金钱白花蛇
蕲蛇
乌梢蛇
鸡内金
穿山甲
五灵脂
熊胆粉
阿胶
麝香
鹿茸(附:鹿角、鹿角霜)
牛黄
羚羊角
第十八章 矿物类中药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常用中药
朱砂
雄黄
自然铜
赭石
信石
滑石
石膏
芒硝
磁石
轻粉
炉甘石
硫黄
附录
主要参考文献
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