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进入教材巡展
#
  • #

出版时间:2022-05

出版社:重庆大学出版社

以下为《正常人体结构学(第2版)》的配套数字资源,这些资源在您购买图书后将免费附送给您:
  • 重庆大学出版社
  • 9787562497417
  • 2-4
  • 119758
  • 68242543-4
  • 2022-05
  • 医学
  • 基础医学
  • R471
  • 医学护理类
  • 高职
内容简介
梅盛平、徐国昌主编的《正常人体结构学(供临床影像护理口腔康复等专业用高等职业教育医学卫生类专业规划教材)》是高等职业教育医学卫生类专业规划教材之一。
全书共12章,插图470多幅。内容包括绪论、细胞、基本组织、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脉管系统、感觉器官、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胚胎学概要。
本教材将“五性”(思想性、先进性、科学性、启发性和适用性)与“原则”(必需、够用、实用)有机结合,对传统教学内容进行精炼、优化。适当介绍了一些新知识、新技术,用大量的篇幅介绍与临床有关的、适用的解剖学知识。 本书可作为高职、高专医学类各专业教材,还可作为在职医护人员的参考书。
目录
绪论
一、正常人体结构学的定义及其在医学中的地位
二、学习正常人体结构学的基本观点和方法
三、人体的组成和分部
四、解剖学姿势、方位术语和人体的轴与面
五、组织学常用研究技术
第一章 细胞
第一节 细胞的基本结构
一、细胞膜
二、细胞质
三、细胞核
第二节 细胞分裂
一、前期
二、中期
三、后期
四、末期
第三节 细胞的分化
第二章 基本组织
第一节 上皮组织
一、被覆上皮
二、腺上皮和腺
三、特殊上皮
四、上皮组织的特殊结构
第二节 结缔组织
一、固有结缔组织
二、软骨组织与软骨
三、骨组织与骨
四、血液
第三节 肌组织
一、骨骼肌
二、心肌
三、平滑肌
第四节 神经组织
一、神经元
二、神经胶质细胞
三、神经纤维
四、神经末梢
五、突触
第三章 运动系统
第一节 概述
一、骨
二、骨连结
第二节 躯干骨及其连结
一、躯干骨
二、躯干骨的连结
第三节 四肢骨及其连结
一、上肢骨及其连结
二、下肢骨及其连结
第四节 颅骨及其连结
一、颅骨
二、颅骨的连结
第五节 肌学
一、概述
二、躯干肌
三、头颈肌
四、四肢肌
第四章 消化系统
第一节 消化管
一、消化管壁的一般结构
二、口腔
三、咽
四、食管
五、胃
六、小肠
七、大肠
第二节 消化腺
一、肝
二、胰
第三节 腹膜
一、腹膜与腹膜腔
二、腹膜与脏器的关系
三、腹膜形成的主要结构
第五章 呼吸系统
第一节 呼吸道
一、鼻
二、喉
三、气管及主支气管
第二节 肺
一、肺的位置和形态
二、肺内支气管和支气管肺段
三、肺的微细结构
第三节 胸膜
一、胸膜与胸膜腔的概念
二、胸膜的分部及胸膜隐窝
三、胸膜与肺的体表投影
第四节 纵隔
第六章 泌尿系统
第一节 肾
一、肾的形态和位置
二、肾的构造
三、肾的被膜
四、肾的微细结构
五、肾的血液循环
第二节 输尿管
一、输尿管的分部
二、输尿管的狭窄
第三节 膀胱
一、膀胱的形态
二、膀胱的位置和毗邻
第四节 尿道
第七章 生殖系统
第一节 男性生殖系统
一、内生殖器
二、外生殖器
第二节 女性生殖系统
一、内生殖器
二、外生殖器
第三节 乳房和会阴
一、女性乳房
二、会阴
第八章 脉管系统
第一节 心血管系统
一、概述
二、心
三、血管
四、肺循环的血管
五、体循环的血管
第二节 淋巴系
一、淋巴管道
二、淋巴器官
第九章 感觉器官
第一节 眼
一、眼球
二、眼副器
第二节 眼的血管
一、眼的动脉
二、眼的静脉
第三节 耳
一、外耳
二、中耳
三、内耳
第四节 皮肤
一、表皮
二、真皮
三、皮肤的附属器
第十章 神经系统
第一节 概述
一、神经系统的作用和地位
二、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区分
三、神经系统的活动方式
四、神经系统常用术语
第二节 中枢神经系统
一、脊髓
二、脑
第三节 中枢神经的传导通路
一、感觉传导通路
二、运动传导通路
三、传导通路小结
第四节 脑、脊髓的被膜、血管和脑脊液循环
一、脑、脊髓的被膜
二、脑和脊髓的血液供应
三、脑脊液及其循环
四、脑屏障
第五节 周围神经系统
一、脊神经
二、脑神经
三、内脏神经
第十一章 内分泌系统
第一节 甲状腺
一、甲状腺的形态和位置
二、甲状腺的微细结构
第二节 甲状旁腺
一、甲状旁腺的形态和位置
二、甲状旁腺的微细结构
第三节 肾上腺
一、肾上腺的形态和位置
二、肾上腺的微细结构
第四节 垂体
一、腺垂体
二、神经垂体
第五节 松果体
第十二章 胚胎学概要
第一节 人体胚胎早期发育
一、生殖细胞
二、受精
三、卵裂和胚泡形成
四、植入与植入后子宫内膜的变化
五、胚层的形成和分化
第二节 胎膜与胎盘
一、胎膜
二、胎盘
第三节 胎儿的血液循环及出生后的变化
一、胎儿血液循环途径
二、胎儿血液循环的特点
三、胎儿出生后血液循环的变化
第四节 双胎、多胎和联胎
一、双胎
二、多胎
三、联胎
第五节 先天性畸形与优生
一、先天性畸形的发生原因
二、致畸敏感期
三、优生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