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哲学十五讲 / 名家通识讲座书系
¥35.00定价
作者: 林德宏
出版时间:2008-07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9787301081112
- 1版
- 116837
- 41151086-0
- 平装
- 大32开
- 2008-07
- 370
- 348
- 哲学
- 哲学
- N02
- 通选课
- 本科
内容简介
人类的精神中有两样成就始于惊奇,哲学和科学,但它们却有不同的遭遇。
上古时代,哲学是王,而现在,科学取而代之。这种转变本身就是科技哲学的一个话题。
本书探讨的是科学的起源,科学思想的发展历程,科学认识的自身特质和价值,技术的本质和价值,科技在人和自然界的互动中的功能,科学在整个人类历史文明中的作用。
上古时代,哲学是王,而现在,科学取而代之。这种转变本身就是科技哲学的一个话题。
本书探讨的是科学的起源,科学思想的发展历程,科学认识的自身特质和价值,技术的本质和价值,科技在人和自然界的互动中的功能,科学在整个人类历史文明中的作用。
目录
《名家通识讲座书系》总序
第一讲 科学技术哲学学科概论
一 两上保名的并存
二 科学技术哲学的研究对象
三 科学技术哲学的学科性质
四 科学技术哲学的价值
第二讲 人:创造者
一 人的本质
二 人类的起源
三 人的需要
四 人的能力
五 人的创造活动
六 以人为中心
第三讲 自然界的存在与演化
一 自然界的物质性
二 自然界的系统性
三 自然界演化的方向
四 自然界的进化
五 自然界的和谐
第四讲 人工自然
一 人工自然研究的历史
二 人工自然的内涵
三 人工自然物的特点
四 人工自然物的进化
五 人工生命
六 人工自然观研究的意义
第五讲 自然观的演变
一 古代有机自然观
二 近代形而上学自然观
三 机械自然观
四 19世纪科学与新自然观
第六讲 20世纪科学思想
一 基本粒子研究
二 量子力学
三 相对论
四 爱因斯坦的科学思想
五 普里高津的科学思想
六 量子场论、弦理论、量子宇宙学
第七讲 自然科学的本质与价值
一 科学的划界
二 科学的本质
三 科学与伪科学、反科学
四 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
五 自然科学的价值
第八讲 科学认识
一 科学认识的发生
二 科学认识的本质
三 科学认识的结构
四 科学知识的生产形态
第九讲 科学方法的价值
一 科学方法的内涵
二 科学方法的合理性
三 科学方法的效率
第十讲 自然科学的基本方法
一 观察法
二 实验法
三 科学抽象
四 归纳与演绎
五 分析与综合
第十一讲 技术的本质与价值
一 技术的本质
二 技术与科学的关系
三 技术的功能
四 技术的价值
五 技术与人关系的演变
第十二讲 高技术的价值
一 高技术的特征
二 劳动的信息化
三 生命与人体的技术化
四 物质改造活动的微型化
第十三讲 技术“双刃剑”
一 “双刃剑”的内涵
二 技术应用负面效应的表现
三 高技术应用的忧虑
四 技术应用的责任
五 对技术应用的必要约束
第十四讲 人与自然
一 自然生存与自然界
二 技术生存与自然界
三 人与自然的和谐
四 可持续发展
第十五讲 科技文化与人文文化
一 两种文化的内涵
二 古代人文型农业文化
三 近代科技型工业文化
四 两种文化的分离
五 科学技术与人的异化
六 新的综合
后记
第一讲 科学技术哲学学科概论
一 两上保名的并存
二 科学技术哲学的研究对象
三 科学技术哲学的学科性质
四 科学技术哲学的价值
第二讲 人:创造者
一 人的本质
二 人类的起源
三 人的需要
四 人的能力
五 人的创造活动
六 以人为中心
第三讲 自然界的存在与演化
一 自然界的物质性
二 自然界的系统性
三 自然界演化的方向
四 自然界的进化
五 自然界的和谐
第四讲 人工自然
一 人工自然研究的历史
二 人工自然的内涵
三 人工自然物的特点
四 人工自然物的进化
五 人工生命
六 人工自然观研究的意义
第五讲 自然观的演变
一 古代有机自然观
二 近代形而上学自然观
三 机械自然观
四 19世纪科学与新自然观
第六讲 20世纪科学思想
一 基本粒子研究
二 量子力学
三 相对论
四 爱因斯坦的科学思想
五 普里高津的科学思想
六 量子场论、弦理论、量子宇宙学
第七讲 自然科学的本质与价值
一 科学的划界
二 科学的本质
三 科学与伪科学、反科学
四 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
五 自然科学的价值
第八讲 科学认识
一 科学认识的发生
二 科学认识的本质
三 科学认识的结构
四 科学知识的生产形态
第九讲 科学方法的价值
一 科学方法的内涵
二 科学方法的合理性
三 科学方法的效率
第十讲 自然科学的基本方法
一 观察法
二 实验法
三 科学抽象
四 归纳与演绎
五 分析与综合
第十一讲 技术的本质与价值
一 技术的本质
二 技术与科学的关系
三 技术的功能
四 技术的价值
五 技术与人关系的演变
第十二讲 高技术的价值
一 高技术的特征
二 劳动的信息化
三 生命与人体的技术化
四 物质改造活动的微型化
第十三讲 技术“双刃剑”
一 “双刃剑”的内涵
二 技术应用负面效应的表现
三 高技术应用的忧虑
四 技术应用的责任
五 对技术应用的必要约束
第十四讲 人与自然
一 自然生存与自然界
二 技术生存与自然界
三 人与自然的和谐
四 可持续发展
第十五讲 科技文化与人文文化
一 两种文化的内涵
二 古代人文型农业文化
三 近代科技型工业文化
四 两种文化的分离
五 科学技术与人的异化
六 新的综合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