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圣陶全传(共三卷) / 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
作者: 商金林
出版时间:2008-08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 人民教育出版社
- 9787107276354
- 105144
- 42161714-3
- 32开
- 2008-08
- 教育学
- 教育学
- K825.6=74
- 通用
- 本科(长学制)
本书是叶圣陶先生的大型全传,旨在客观、真实而全方位地展示圣陶先生作为教育家、文学家、编辑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的生平业绩,彰显一个时代风云的变幻,以及一批中国知识分子的心灵历程。
叶圣陶先生(1894—1988)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教育家、文学家、编辑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早在1910年就开始发表作品,1912年开始执教,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先驱。20世纪20年代,圣陶先生作为文学研究会的发起人之一,曾主编过《文学周报》、《诗》月刊和《小说月报》。30年代,作为开明书店的“灵魂”,圣陶先生主编过“开明文学丛书”,以及《中学生》和《新少年》杂志。40年代,圣陶先生主编过《国文杂志》《国文月刊》《开明少年》《中国作家》,还担任过“中华全国文艺界协会”总务部主任(即“主席”)。此外圣陶先生还曾在多所小学、中学、大学执教,在商务印书馆和开明书店主编过一系列新文学丛书、教育丛书,编撰过几十种(套)大、中、小学语文教材。新中国成立前夕,圣陶先生曾任华北人民政府教科书编审委员会主任。新中国成立后,先后任出版总署副署长兼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和总编辑、教育部副部长兼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和总编辑,直至1966年。“文革”结束后,任教育部顾问、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委员会主席、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要职,为我国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鞠躬尽瘁。
圣陶先生的一生跨越晚清、民国和新中国三个时期,是我国近现代史上一些重大变革的“亲历者”和“参与者”,是20世纪一系列重大教育出版活动的领导者、决策者和组织者,再加上圣陶先生是集“教育家、文学家、编辑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四重身份于一身的“大家”,因此,其“全传”具有重大价值和社会意义,对研究中国近现代教育史、近现代文学史、近现代出版史,尤其是新中国教材编纂史研究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示范意义。
本书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叶圣陶传记研究的集大成之作,是向叶圣陶先生诞辰120周年、新中国成立65周年、设立教师节30周年(叶圣陶先生是设立教师节主要发起人之一)献的一份厚礼。
第一章 幼年、私塾、小学时代
一、诞生及家庭教育
二、读私塾与考秀才
三、爱国心的孕育
第二章 草桥中学的学习生活
一、风行一时的“学堂歌”
二、军国民教育
三、结社与办报
四、研读欧美小说
五、报考存古学堂
六、“天才”缘于勤奋
第三章 翘望西蜀风云
一、“老大之中国”的“雄健之少年”
二、寻找“思想明灯”
三、“神州光亮”后的亢奋
四、为 苏州“光复”尽“天职”
五、《大汉天声 祝辞》
六、
第四章 “言子庙”的欣慨
一、敬请袁希洛校长为谋教席
二、“应该自问是不是贡献的欠多”
三、“导儿童于乐为研习之境”
四、“使醇醇诸稚展发神辉”
五、纷至沓来的苦闷与烦恼
六、复劝学界模范为儿童造福
第五章 “痴怀渐醒”后的“决绝”
一、加入中国共产党
二、追随陈翼龙“倒袁”
三、传播“三无二各”
四、重新组建放社
五、“信仰”与失落的回归
六、“二次革命”的伤痕
七、“算来只馀枯寂”
第二编
第六章 从“抄胥贱役”到“在小说里讨生活”
一、难以想象的“抄胥贱役”
二、“浊流”中洁身自爱
第七章 文言小说:走向写实主义的盘山步履
一、作了两年又五个月的文言小说
二、“恶婆婆”与“单相思”
三、“人生故事”和“志异”
四、抨击袁氏政权
五、仿效名家名著
六、注重小说的教育作用和社会意义
七、哲理小说
八、爱情小说
九、写自己最熟悉的题材
十、毅然搁笔
十一、批判《玉梨魂》
十二、文言小说面面观
第八章 《新青年》的召唤
一、“空消时日,特非所宜”
二、遵从父命 执教尚公
三、“不减吴中烂醉狂歌之欢”
四、“多事之秋”的“嬗变”
五、“运我灵思与世界学术接触”
六、“提倡新文学之不可缓也”
第九章 真挚圣洁的爱情世界
一、词翰姻缘
二、情逾金石
三、“朝朝暮暮有独哀”
第十章 在第二个故乡-甪直
一、水乡古镇甪直
二、改革“小学作文教授”
三、“特 设一种相当的境遇”
四、“立教育基础于人生观”
五、“新文学”的探索和尝试
六、以“改造世界”为己任
七、“从此做了甪直人”
八、策励徐玉诺写“血与泪的文学”
第三编
第十一章 文学研究会的实干家
一、“半淞园摄影”成佳话
二、与朱自清和刘延陵“结缘”
三、主持文学研究会的日常工作
四、参与主编《文学旬刊》
五、印制文学家明信片
六、创办上海朴社
第十二章 探索新文学发展的途径
一、特别注重俄语文学
二、规范新文学的最高品格
三、述说作家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之重要
四、阐释新文学的“二个标准”
五、“为前生注定与文学绝缘的人们着想”
第十三章 开垦新诗创作和批评的田园
一、《诗》月刊的“缘起”
二、回应复古派的诽谤和驳难
三、“岂仅是我们的光荣”
第十四章 “从激昂的反抗到相对的肉搏”
一、“五卅”惨案中的《公理日报》
二、“笑将不复在我们唇上”
三、为“革新苏州”大造舆论
四、主编中国济难会会刊
五、把国民党党证撕得粉碎
六、“清党委员会”的“确凿证据”
第十五章 填补新文坛刹那间空虚的《小说月报》
一、擂响催人奋进的鼙鼓
二、揭橥“写这个不寻常的时代”的旗帜
三、寻找“尤见光辉的名篇”
四、兼容并蓄 广结文缘
五、开我国现代作家研究风气之先
六、筹组“易卜生诞辰百周年纪念专号”
七、真诚地与“革命文学家”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