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进入教材巡展
#
  • #

出版时间:2017-06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以下为《计算机病毒防护技术》的配套数字资源,这些资源在您购买图书后将免费附送给您:
  • 清华大学出版社
  • 9787302464617
  • 1-1
  • 102388
  • 16开
  • 2017-06
  • 工学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TP311.563
  • 计算机
内容简介
本书共8章,第1章概述与计算机病毒相关的理论研究成果和研究方法; 第2章介绍Windows系统的内部机制和工作方式; 第3章介绍引导型病毒、PE病毒与脚本病毒的攻击原理和基本方法; 第4章从检测技术和杀毒技术两个方面讨论计算机病毒的防御问题; 第5章主要介绍木马、蠕虫技术,以及恶意代码的发展方向; 第6章主要通过静态分析和动态调试介绍恶意代码的分析方法; 第7章介绍加密、变形等代码自保护技术; 第8章设计了一些与病毒攻防相关的小实验。本书主要面向信息安全专业的教学和研究,以及对病毒防护技术感兴趣的其他专业人员,可以作为信息安全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的“计算机病毒与防护”教材,以及其他相关课程的辅助教材,也可作为从事信息安全领域工作的科研人员或系统管理人员的参考用书。
目录
第1章计算机病毒基础
1.1计算机病毒的起源
1.1.1代码的自复制理论基础
1.1.2磁芯大战
1.1.3典型的计算机病毒
1.2计算机病毒的定义
1.2.1计算机病毒的结构
1.2.2计算机病毒的分类
1.3计算机病毒的基本原理
1.3.1计算机病毒的形式化模型
1.3.2计算机病毒的传播模型
1.3.3系统安全模型
1.3.4计算机病毒的防御
1.3.5计算机病毒的特征
1.4计算机病毒的命名
1.4.1命名规则
1.4.2计算机病毒的环境依赖性
第2章Win32系统关键技术
2.1Windows体系结构
2.1.1Win32的含义
2.1.2x86 CPU的工作模式
2.1.3内核态和用户态
2.1.4地址空间
2.2内存管理机制
2.2.1地址绑定
2.2.2Windows的分页机制
2.2.3i386的地址转换
2.2.4内存保护
2.2.5虚拟内存
2.2.6内存映射文件
2.3中断和异常
2.3.1中断
2.3.2Win32系统服务调用
2.3.3异常
2.4存储和文件系统
2.4.1硬盘物理结构
2.4.2硬盘分区结构
2.4.3FAT文件系统
2.4.4NTFS文件系统
2.5典型的可执行文件格式
2.5.1Windows可执行文件
文件
2.5.3可移植文件格式
2.5.4加载器
第3章计算机病毒的感染机制
3.1引导型病毒
3.1.1系统引导过程
3.1.2引导型病毒的感染原理
3.1.3主引导扇区代码分析
3.1.4引导型病毒的实现
3.2文件型病毒
3.2.1文件型病毒的感染机制
3.2.2可移植文件的操作方法
3.2.3空洞病毒的实现
3.2.4追加新节的实现
3.2.5病毒编写技术
3.3脚本病毒
3.3.1VBS病毒的原理
3.3.2VBS病毒的自保技巧
3.3.3VBS病毒生产机
3.4代码进化技术
3.4.1加密病毒
3.4.2寡态病毒
3.4.3多态病毒
3.4.4变形病毒
3.4.5病毒生产机
第4章计算机病毒防御技术
4.1扫描器技术
4.1.1特征码扫描
4.1.2快速扫描
4.1.3骨架检测
4.1.4精确识别技术
4.1.5算法扫描
4.2启发式检测
4.2.1静态启发式检测
4.2.2动态启发检测技术
4.2.3神经网络启发式检测
4.3行为检测器
4.4完整性检测器
4.5杀毒技术
4.5.1内存杀毒
4.5.2文件杀毒
4.5.3通用杀毒
第5章恶意代码技术的发展
5.1恶意代码及其分类
5.1.1恶意代码攻击机制
5.1.2常见的恶意代码
5.2特洛伊木马技术
5.2.1木马的攻击机制
5.2.2木马的传播技术
5.2.3木马的隐藏技术
5.2.4木马的通信技术
5.3蠕虫技术
5.4缓冲区溢出攻击
5.4.1缓冲区溢出攻击的原理
5.4.2缓冲区溢出攻击的实现
5.4.3ShellCode的编写技巧
第6章恶意代码的分析技术
6.1代码分析环境
6.2静态分析技术
6.2.1x86的指令编码格式
6.2.2x86反汇编
6.3动态跟踪技术
6.3.1Win32调试API
6.3.2Win32调试机制
6.3.3Win32的异常处理机制
第7章代码的自保护技术
7.1防反汇编技术
7.1.1采用加密常量
7.1.2采用复杂指令
7.1.3在操作码中混合数据
7.1.4使用压缩(加密)代码
7.1.5显式链接外部函数
7.1.6使用隐式的字符串
7.2反调试技术
7.2.1使用IsDebuggerPresent() API
7.2.2挂接x86系统调试中断
7.2.3利用代码的校验和检测断点
7.2.4在执行过程中检查栈状态
7.2.5通过异常处理器执行代码
7.3反启发式检测技术
7.3.1利用加壳技术
7.3.2追加多个病毒节
7.3.3伪造文件头部
7.3.4感染首节的空隙
7.3.5扩大首节的空洞
7.3.6压缩首节
7.3.7使用随机入口点
7.3.8隐藏代码节的属性
7.3.9重新计算校验和
7.3.10避免使用CALLtoPOP技巧
7.3.11使用非常规指令
7.3.12随机执行病毒代码
7.4抗替罪羊与反转录病毒
7.4.1抗替罪羊技术
7.4.2反转录病毒技术
7.4.3反转录病毒的典型行为
7.4.4反转录病毒的防范措施
第8章病毒实验设计
8.1实验总目的和要求
8.2引导型病毒的编写
8.3空洞病毒的编写
8.4追加病毒的编写
8.5脚本病毒的编写
8.6手工杀毒技巧
8.7恶意代码的分析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