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进入教材巡展
#

出版时间:2014

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以下为《计算机网络基础》的配套数字资源,这些资源在您购买图书后将免费附送给您:
  •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9787303099375
  • 91514
  • 65153603-9
  • 16开
  • 2014
  • 工学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TP393
  • 专业基础课
  • 高职
内容简介
  楼桦、张金生、於志强编著的《计算机网络基础(计算机类专业21世纪高职高专系列规划教材)》是一本面向高等职业教育、高等专科教育及成人教育的计算机网络教材,也是计算机网络相关专业的理论基础教材。《计算机网络基础(计算机类专业21世纪高职高专系列规划教材)》主要介绍了计算机网络的关键组成和相关协议,《计算机网络基础(计算机类专业21世纪高职高专系列规划教材)》在讲述理论过程中注重技术要解决的问题及采用的方法,部分章节针对高职高专特点对技术内容的诠释进行了革新。通过本书的学习,目的是使学生建立一个面向应用的、可以拓展的、成为体系的计算机网络理论架构。
  全书共分为9章,章节安排的顺序按照协议自底向上的次序进行编排,章节的安排都经过了作者的教学实践,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目录
第一章  导言——计算机网络的历史和体系结构
  学习目标
  1.1  计算机网络的概念
  1.2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
    1.2.1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
    1.2.2  计算机网络在我国的发展
  1.3  计算机网络知名厂商
    1.3.1  仙童半导体(FairchildSemiconductor)公司
    1.3.2  施乐(Xerox)公司
    1.3.3  思科(Cisco)公司
  1.4  ISO/OSI参考模型与TCP/IP协议族
    1.4.1  ISO/OSI参考模型
    1.4.2  TCP/IP协议族
    1.4.3  本书涉及的协议在TCP/IP协议族中的层次位置
  习题
第二章  传输介质
  学习目标
  2.1  传输介质
    2.1.1  铜线
    2.1.2  光纤
    2.1.3  无线传输
  2.2  传输标准
    2.2.1  局域网常用介质传输标准
    2.2.2  宽带接入技术
  习题
第三章  网络层——IP地址基础
  学习目标
  3.1  IP地址的定义
    3.1.1  定义
    3.1.2  IP地址的特点
    3.1.3  IP地址的分配
  3.2  IP地址的分类
  3.3  IP地址的VLSM技术
    3.3.1  划分子网
    3.3.2  子网掩码
    3.3.3  定长子网掩码FLSM
    3.3.4  可变长子网掩码VLSM
  3.4  IP地址的CIDR技术
  3.5  IP包的分片和重组
    3.5.1  IP数据报的格式
    3.5.2  IP包的分片与重组
  3.6  ICMP请求和应答报文
    3.6.1  ICMP报文
    3.6.2  ICMP应用举例
    3.6.3  PING命令参数
    3.6.4  PING命令返回结果
  3.7  IPv6
    3.7.1  IPv4的设计缺陷
    3.7.2  IPv6的新特性
    3.7.3  IPv6分组
    3.7.4  IPv4到IPv6的过渡策略
  习题
第四章  链路层——介质访问控制方法
  学习目标
  4.1  以太网技术
    4.1.1  局域网标准与OSI的关系
    4.1.2  CSMA/CD
    4.1.3  MAC地址
    4.1.4  以太网的帧格式
    4.1.5  网卡和集线器
    4.1.6  交换以太网
    4.1.7  快速以太网
    4.1.8  千兆位以太网
    4.1.9  万兆位以太网
  4.2  令牌环网
    4.2.1  令牌环网的工作原理
    4.2.2  令牌环媒体访问控制协议
  4.3  FDDI
    4.3.1  FDDI网的工作原理
    4.3.2  FDDI网络组成
    4.3.3  FDDI主要技术指标以及与令牌环网的比较
  4.4  无线局域网技术
    4.4.1  IEEE802.11协议结构
    4.4.2  CSMA/CA
    4.4.3  IEEE802.11标准
  4.5  其他无线网络技术
    4.5.1  无线城域网
    4.5.2  蓝牙技术
  习题
第五章  地址解析协议(ARP)
  学习目标
  5.1  以太网寻址
  5.2  MAC地址和IP地址建立关联要解决的问题
  5.3  标准的ARP地址解析过程
  5.4  标准ARP地址解析过程的改进
  5.5  改进的ARP地址解析过程
  习题
第六章  交换(switching)式以太网及其相关技术
  学习目标
  6.1  共享式以太网的缺点
  6.2  网桥与交换机对冲突域的隔离
    6.2.1  网桥的工作原理
    6.2.2  交换机的微分段
  6.3  VLAN技术
    6.3.1  VLAN技术的提出
    6.3.2  VLAN的划分方法
    6.3.3  VLAN间通信方法
    6.3.4  VLAN的优点总结
  6.4  生成树协议
  6.5  端口会聚技术
  习题
第七章  路由(routing)技术
  学习目标
  7.1  网络层通信概述
    7.1.1  电路交换与分组交换
    7.1.2  面向连接与面向非连接
  7.2  路由的基本概念
    7.2.1  路由器的主要功能
    7.2.2  路由表项的参数组成
  7.3  路由实例解析
    7.3.1  一个路由器连接两个网络
    7.3.2  两个路由器连接三个网络
    7.3.3  对路由实例的进一步思考
  7.4  动态路由协议
    7.4.1  RIP协议
    7.4.2  OSPF协议
    7.4.3  RIPV2与OSPF协议的比较
  7.5  NAT协议
    7.5.1  NAT的技术类型
    7.5.2  NAT协议的应用场景
  习题
第八章  传输层协议(17CP、UDP)
  学习目标
  8.1  面向非连接的弱点
    8.1.1  传输层功能概述
    8.1.2  传输层中的两个协议
    8.1.3  传输层提供的服务
    8.1.4  面向非连接的弱点
  8.2  数据包的乱序、丢失和重复问题的解决
    8.2.1  传输协议的差错控制措施
    8.2.2  TCP协议的差错控制措施
  8.3  TCP连接的建立和关闭
    8.3.1  TCP报文段的首部
    8.3.2  TCP连接的建立
    8.3.3  TCP连接的关闭
  8.4  流量控制
    8.4.1  窗口流量控制
    8.4.2  拥塞控制
    8.4.3  TCP的定时管理
  8.5  复用技术
    8.5.1  端口复用
    8.5.2  端口分配
    8.5.3  套接字(socket)
  8.6  用户数据报协议UDP
    8.6.1  UDP数据报
    8.6.2  UDP端口的复用、分用
    8.6.3  UDP的工作过程
    8.6.4  用户数据报的用途
  习题
第九章  应用层——域名系统(DNS)
  学习目标
  9.1  名称系统的进化
    9.1.1  无层次的命名机制
    9.1.2  层次型的树形命名机制
  9.2  域名系统(DomainNameSystem)
  9.3  域名的使用
  9.4  DNS名称解析服务
  习题
术语汇总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