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进入教材巡展
#
  • #

出版时间:2012年1月

出版社:中国农业出版社

获奖信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以下为《动物毒理学(第二版)》的配套数字资源,这些资源在您购买图书后将免费附送给您:
  • 中国农业出版社
  • 9787109156364
  • 2
  • 91163
  • 42218876-3
  • 2012年1月
  • 农学
  • 兽医学
  • R996.3
  • 兽医学
  • 本科
内容简介
本教材共分10章,从理论和实践方面对动物毒理学的各个领域进行了论述,力求反映该学科的最新进展和动向。第一至五章主要介绍毒理学的基本概念,毒物的生物转运、生物转化、毒性作用机理及影响毒性作用的因素;第六至八章主要介绍毒物 的一般毒性作用、特殊毒性作用及评价;第九、十章从人和动物健康角度对动物中毒的原因、诊断、治疗与预防以及动物性食品中兽药及化学物残留进行论述。另外,本书还附有实验指导,以规范动物毒理学实验研究。
目录
第二版前言
第一版前言
第一章 绪论
  一、毒理学发展史
  二、毒理学的任务
  三、毒理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四、毒理学的分支学科
第二章 动物毒理学的基本概念
 第一节 毒物、毒性和毒性作用
  一、毒物及其分类
  二、毒性、危险性及安全性
  三、毒性参数
  四、毒性作用及其分类
 第二节 剂量一效应关系和剂量一反应关系
  一、剂量、效应与反应
  二、剂量-效应关系和剂量一反应关系
  三、剂量一效应曲线和剂量一反应曲线
 第三节 损害作用与非损害作用
  一、损害作用与非损害作用
  二、正常值和对照值
第三章 毒物的生物转运
 第一节 毒物的跨膜转运
  一、被动转运
  二、特殊转运
  三、膜动转运
 第二节 毒物的吸收途径
  一、经胃肠道吸收
  二、经皮肤吸收
  三、经呼吸道吸收
  四、经其他途径吸收
 第三节 毒物的分布与贮存
  一、分布
  二、贮存
 第四节 毒物的排泄
  一、经肾脏排泄
  二、经胆汁排泄
  三、经呼吸道排泄
  四、经其他途径排泄
 第五节 毒物动力学概念
  一、经典毒物动力学模型
  二、生理毒物动力学模型
第四章 化学毒物的生物转化
 第一节 化学毒物生物转化的方式
  一、氧化反应
  二、还原反应
  三、水解反应
  四、结合反应
 第二节 化学毒物的肝外生物转化
  一、呼吸道中外源化学毒物的生物转化
  二、肾脏中外源化学毒物的生物转化
  三、小肠中外源化学毒物的生物转化
  四、胎盘中外源化学毒物的生物转化
 第三节 化学毒物代谢酶的诱导和抑制
  一、化学毒物代谢酶的诱导
  二、化学毒物代谢酶的抑制
  三、化学毒物代谢酶被诱导和抑制的毒理学意义
 第四节 影响化学毒物生物转化的因素
  一、环境因素
  二、化学因素
  三、生理因素
  四、遗传因素
第五章 毒性作用机理及影响毒性作用的因素
 第一节 毒性作用机理
  一、化学毒物对生物膜的损害作用
  二、化学毒物与细胞大分子的共价结合
  三、化学毒物对细胞钙稳态的影响
  四、干扰酶系统
  五、影响细胞修复
 第二节 影响毒性作用的因素
  一、化学毒物方面因素
    二、动物机体方面因素
    三、环境因素
    四、联合作用
第六章  毒物的一般毒性作用及评价
  第一节  急性毒性试验
    一、基本概念及试验目的
    二、急性毒性试验设计
    三、急性毒性试验的评价
  第二节  蓄积毒性试验
    一、基本概念及试验目的
    二、蓄积毒性试验方法
    三、蓄积毒性试验的评价
  第三节  亚慢性、慢性毒性试验
    一、基本概念及试验目的
    二、亚慢性毒性试验设计
    三、慢性毒性试验设计
    四、亚慢性和慢性毒性试验的评价
第七章  化学物的特殊毒性作用
  第一节  外源化学物的致突变作用
    一、致突变的类型
    二、化学致突变作用的机理
    三、DNA损伤的修复
    四、突变的不良后果
    五、致突变物的检测及评价
  第二节  外源化学物的致癌作用
    一、化学致癌物及其分类
    二、化学致癌机理
    三、化学致癌物的检测与判别
    四、化学致癌试验的评价
  第三节  外源化学物对生殖与发育过程的影响
    一、外源化学物的生殖毒性作用
    二、外源化学物的发育毒性作用
    三、生殖发育毒性试验的评价方法
  第四节  外源化学物的免疫毒性作用
    一、外源化学物对免疫系统的影响
    二、外源化学物免疫抑制机理
    三、免疫毒理学试验与检测方案
    四、免疫毒理学试验设计
第八章  安全毒理学评价
  第一节  概述
    一、基本概念
    二、安全评价程序的概况
    三、毒理学安全性评价程序的内容
    四、安全性评价中需注意的问题
  第二节  化学物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
    一、兽药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
    二、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
    三、农药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
第九章  动物中毒的原因、诊断、治疗和预防
  第一节  动物中毒的常见病因
  第二节  动物中毒病的诊断
    一、病史调查
    二、临诊症状
    三、病理诊断
    四、毒物检验
    五、生物学诊断
    六、治疗性诊断
  第三节  动物中毒病的治疗
    一、病因疗法
    二、解毒疗法
    三、支持和对症疗法
  第四节  动物中毒病的预防
第十章  动物性食品中兽药及化学物残留
  第一节  概述
    一、兽药及化学物残留现状
    二、引起残留的兽药和化学物种类及其危害
    三、最高残留限量和休药期
    四、监控和防范残留的措施
  第二节  残留分析
    一、常用术语
    二、残留分析的原理
    三、残留分析方法的分类
    四、残留分析方法建立的步骤
    五、样品处理方法
    六、色谱分析方法
    七、免疫分析方法
    八、微生物学检测方法
实验指导
  实验一  基本操作技术
  实验二  经口急性毒性试验
  实验三  代谢试验
  实验四  局部刺激试验
  实验五  小鼠精子畸形试验
  实验六  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
  实验七  骨髓细胞染色体畸变分析试验
  实验八  姊妹染色单体交换试验
  实验九  鼠伤寒沙门菌回复突变试验
  实验十  显性致死突变试验
  实验十一  小鼠初级精母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
  实验十二  大鼠致畸试验
  实验十三  大鼠肝微粒体制备及有关酶活性的测定
主要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