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等教育出版社
- 9787040173444
- 1
- 90214
- 0063175111-2
- 平装
- 16开
- 2005-07-25
- 630
- 395
- 医学
- 药学
本书由博士生导师李胜男教授担任主编,由我国14所高等医学院校具有多年本科、专科药理学教学工作经验的专家教授合作编写而成。全书共分46章,约40万字,包括药理学总论、传出神经系统药理、麻醉药及中枢神经系统药理、循环系统及血液系统药理、内脏系统药理、内分泌系统药理、化学治疗药理、其他药物药理共8篇。本书每一章节前均有内容提要,突出重点内容;重点单词及术语均加注英文,书末附有中、英文索引;章后附有思考题。内容上简洁明了体现药理学的新进展。本教材是以全日制临床医学专科专业学生为主要对象,兼顾相关专业学生使用。也可作为临床医生和广大医学爱好者的参考书。
第一篇 药理学总论
第一章 绪言
第一节 药理学的性质与任务
一、药物产生效应的基础与特征
二、药理学的内容与任务
第二节 药理学发展简史
第三节 学习药理学的方法
第二章 药物代谢动力学
第一节 药物的跨膜转运
一、被动转运
二、主动转运
第二节 药物的体内过程
一、吸收
二、分布
三、生物转化
四、排泄
第三节 血药浓度变化的速率过程
一、速率过程及药物时量曲线
二、药物的转运速率及速率常数
三、房室模型
第四节 药物代谢动力学常用参数的计算及意义
一、生物利用度
二、表观分布容积
三、清除率
四、半衰期
五、稳态血药浓度
第三章 药物效应动力学
第一节 药物效应动力学的基本特征与规律
一、药物效应动力学研究的范畴
二、药理效应的选择性
第二节 药物的防治作用与不良反应
一、药物的防治作用
二、药物的不良反应
第三节 药物的量效关系
一、量反应
二、质反应
第四节 药物与受体的相互作用
一、受体类型
二、药物作用受体的方式
三、药物作用于受体的两个学说
四、药物与受体相互作用的表达方式
五、药物与受体作用的一些基本概念
六、药物作用于受体的基本特征
第五节 药物作用的机制
一、非特异性作用机制
二、特异性作用机制
三、通过药物分类理解药物作用机制
第六节 药物效应动力学与药物代谢动力学的关系
第四章 影响药物效应的因素
第一节 药物方面的因素
一、药物剂型与给药途径
二、剂量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三、给药时间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四、药物的相互作用
五、烟、酒、茶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第二节 机体方面的因素
一、生理因素
二、精神因素
三、遗传因素
四、病理因素
第三节 合理用药
第二篇 传出神经系统药理
第五章 传出神经系统药理概论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传出神经系统的递质和受体
一、传出神经系统的递质
二、传出神经系统的受体
第三节 传出神经系统的生理功能
第四节 传出神经系统药物的基本作用及分类
一、传出神经系统药物的基本作用
二、传出神经系统药物的分类
第六章 胆碱受体激动药
第一节 M、N胆碱受体激动药
第二节 M胆碱受体激动药
第三节 N胆碱受体激动药
第七章 抗胆碱酯酶药和胆碱酯酶复活药
第一节 胆碱酯酶
第二节 抗胆碱酯酶药
一、易逆性抗胆碱酯酶药
二、难逆性抗胆碱酯酶药
第三节 胆碱酯酶复活药
第八章 胆碱受体阻断药
第一节 M胆碱受体阻断药
一、阿托品和阿托品类生物碱
二、颠茄生物碱的合成、半合成代用品
第二节 N胆碱受体阻断药
一、神经节阻断药
二、骨骼肌松弛药
第九章 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
第一节 α、β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
第二节 α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
第三节 β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
第十章 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
第一节 α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
一、非选择性α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
二、选择性α1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
三、选择性α2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
第二节 β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
一、非选择性β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
二、选择性β1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
第三节 α、β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
第三篇 麻醉药及中枢神经系统药理
第十一章 麻醉药
第一节 局部麻醉药
第二节 全身麻醉药
一、吸入性麻醉药
二、静脉麻醉药
第三节 复合麻醉
第十二章 镇静催眠药
第一节 苯二氮类
第二节 巴比妥类
第三节 其他镇静催眠药
第十三章 抗癫药和抗惊厥药
第一节 抗癫药
第二节 抗惊厥药
第十四章 治疗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药
第一节 抗帕金森病药
一、拟多巴胺类药
二、胆碱受体阻断药
第二节 治疗阿尔茨海默病药
一、胆碱酯酶抑制剂
二、M受体激动剂
第十五章 抗精神失常药
第一节 抗精神病药
一、吩噻嗪类
二、硫杂蒽类
三、丁酰苯类
四、其他类
第二节 抗躁狂症药
第三节 抗抑郁症药
一、三环类抗抑郁症药
二、NA再摄取抑制药
三、5-HT再摄取抑制药
四、其他抗抑郁药
第四节 抗焦虑药
第十六章 阿片类镇痛药
第一节 阿片受体激动药
第二节 阿片受体部分激动药
第三节 阿片受体拮抗药
第十七章 解热镇痛抗炎药及抗痛风药
第一节 概述
一、解热作用
二、镇痛作用
三、抗炎和抗风湿作用
第二节 非选择性环氧酶抑制剂
一、水杨酸类
二、苯胺类
三、其他有机酸类
四、吡唑酮类
第三节 选择性环氧酶抑制剂
第四节 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药物
第四篇 循环系统及血液系统药理
第十八章 作用于钙离子通道的药物
第一节 钙拮抗药概述
第二节 钙拮抗药的作用与临床应用
第三节 常用钙拮抗药
第十九章 抗心律失常药
第一节 心律失常的电生理学基础
一、正常心肌电生理
二、心律失常发生机制
第二节 抗心律失常药的基本电生理作用及药物分类
一、抗心律失常药的基本电生理作用
二、抗心律失常药分类
第三节 常用抗心律失常药
一、Ⅰ类 钠通道阻滞药
二、Ⅱ类 β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
三、Ⅲ类 延长APD的药物(钾通道阻滞药)
四、Ⅳ类 钙通道阻滞药
第四节 快速型心律失常的用药选择
第二十章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药理
第一节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
一、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构成
二、局部组织的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
三、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功能
第二节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药
一、 ACE抑制药的药理作用
二、 ACE抑制药的作用机制
三、 ACE抑制药的分类及常用药物
第三节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药
第二十一章 利尿药和脱水药
第一节 利尿药
一、利尿药的分类
二、利尿药作用的生理学基础
三、常用利尿药
第二节 脱水药
第二十二章 抗高血压药
第一节 抗高血压药物的分类
第二节 常用抗高血压药
一、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药
二、钙通道阻滞药
三、利尿降压药
四、交感神经抑制药
五、血管扩张药
第三节 抗高血压药物的应用原则
一、根据高血压程度选用药物
二、根据合并症选用药物
三、采用个体化治疗方案
第二十三章 抗心绞痛药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硝酸酯类
第三节 β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
第四节 钙拮抗药
第五节 其他抗心绞痛药
第二十四章 抗慢性心功能不全药
第一节 抗慢性心功能不全药物的分类
第二节 强心苷类
第三节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抑制药
一、血管紧张素Ⅰ转化酶抑制药
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药
第四节 利尿药
第五节 β受体阻断药
第六节 其他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的药物
一、扩血管药
二、β受体激动药
三、磷酸二酯酶抑制药
第二十五章 抗动脉粥样硬化药
第一节 调血脂药
一、HMG-CoA还原酶抑制药
二、胆汁酸螯合剂
三、烟酸类
四、苯氧酸类
第二节 抗氧化剂
第三节 多烯脂肪酸类
第四节 黏多糖和多糖类
第二十六章 作用于血液及造血系统的药物
第一节 促凝血药
一、促进凝血因子生成药
二、作用于血管的促凝血药
第二节 抗凝血药
一、体内、体外抗凝血药
二、体内抗凝血药
三、体外抗凝血药
第三节 抗血栓药
一、抗血小板药
二、纤维蛋白溶解药
第四节 抗贫血药
一、铁制剂类
二、维生素类
三、基因重组类
第五节 促白细胞生成药
一、基因重组类
二、维生素类
第六节 血容量扩充药
一、血浆
二、血浆代用品
第五篇 内脏系统药理
第二十七章 作用于消化系统的药物
第一节 抗消化性溃疡药
一、抗酸药
二、抑制胃酸分泌药
三、增强胃黏膜屏障作用药
四、抗幽门螺杆菌药
第二节 消化功能调节药
一、助消化药
二、胃肠促动药及止吐药
三、止泻药及吸附药
四、泻药
五、利胆药
第二十八章 作用于呼吸系统的药物
第一节 平喘药
一、支气管扩张药
二、抗炎性平喘药
三、抗过敏平喘药
第二节 镇咳药
一、中枢性镇咳药
二、外周性镇咳药
第三节 祛痰药
一、黏液分泌促进药
二、黏痰溶解药
第二十九章 子宫平滑肌兴奋药和抑制药
第一节 子宫平滑肌兴奋药
一、垂体后叶素类
二、前列腺素类
三、麦角生物碱类
第二节 子宫平滑肌抑制药
一、选择性β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
二、其他
第三十章 组胺和抗组胺药
第一节 组胺及组胺受体激动剂
一、组胺
二、组胺受体激动剂
第二节 抗组胺药
一、H1受体阻断药
二、H2受体阻断药
第六篇 内分泌系统药理
第三十一章 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
第一节 糖皮质激素类药
第二节 盐皮质激素类药
第三节 促皮质素及皮质激素抑制药
第三十二章 甲状腺激素及抗甲状腺药
第一节 甲状腺激素类药
一、天然药物类
二、合成药物类
第二节 抗甲状腺药
一、硫脲类
二、碘制剂
三、放射性碘
四、β受体阻断药
第三十三章 胰岛素及口服降血糖药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胰岛素及其类似物
一、胰岛素
二、胰岛素类似物
第三节 口服降血糖药
一、促胰岛素分泌药
二、胰岛素增敏剂
三、减少或延缓葡萄糖吸收的药物
第三十四章 性激素类药及避孕药
第一节 性激素概述
一、分类
二、性激素分泌的调节
三、性激素的作用机制
第二节 雌激素类药及抗雌激素类药
一、雌激素类药
二、雌激素受体拮抗药
第三节 孕激素类药
第四节 雄激素类药和同化激素类药
一、雄激素类药
二、同化激素类药
第五节 避孕药
一、主要抑制排卵的避孕药
二、抗着床避孕药
三、男性避孕药
四、外用避孕药
第七篇 化学治疗药理
第三十五章 抗菌药物概论
第一节 抗菌药物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 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
一、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
二、影响胞质膜的通透性
三、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
四、抑制细菌叶酸代谢
五、抑制细菌核酸代谢
第三节 细菌的耐药性
一、细菌耐药性分类
二、耐药性产生机制
第四节 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原则
一、抗菌药物的选用原则
二、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
第三十六章 β-内酰胺类抗生素
第一节 抗菌作用机制和细菌耐药机制
一、抗菌作用机制
二、细菌耐药机制
第二节 青霉素类
一、天然青霉素
二、半合成青霉素
第三节 头孢菌素类
第四节 其他β-内酰胺类抗生素
一、碳青霉烯类
二、头霉素类
三、单环β-内酰胺类
四、氧头孢烯类
第五节 β-内酰胺酶抑制剂及其复方制剂
第三十七章 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类及多肽类抗生素
第一节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一、按化学结构分类
二、抗菌作用及机制
三、耐药机制
四、药代动力学
五、常用药物
第二节 林可霉素类抗生素
第三节 多肽类抗生素
一、万古霉素类
二、多黏菌素类
三、杆菌肽类
第三十八章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第三十九章 四环素类及氯霉素类抗生素
第一节 四环素类
第二节 氯霉素类
第四十章 人工合成抗菌药
第一节 喹诺酮类抗菌药
一、概述
二、抗菌作用机制
三、细菌耐药机制
四、氟喹诺酮类的药理学共同特性
五、常用氟喹诺酮类药物
第二节 磺胺类抗菌药
一、概述
二、常用磺胺类药物
第三节 其他合成抗菌药
第四十一章 抗病毒药和抗真菌药
第一节 抗病毒药
一、抗HIV药
二、其他抗病毒药
第二节 抗真菌药
一、抗生素类抗真菌药
二、唑类抗真菌药
三、丙烯胺类抗真菌药
四、嘧啶类抗真菌药
第四十二章 抗结核病药及抗麻风病药
第一节 抗结核病药
一、一线抗结核病药
二、二线抗结核病药
三、新一代抗结核病药
四、抗结核病药的应用原则
第二节 抗麻风病药
第四十三章 抗寄生虫药
第一节 抗疟药
一、疟疾的发病机制及疟原虫的生活史
二、常用抗疟药及分类
三、抗疟药的联合应用
第二节 抗阿米巴病药及抗滴虫病药
一、抗阿米巴病药
二、抗滴虫病药
第三节 抗血吸虫病药
第四节 抗丝虫病药
第五节 抗蠕虫药
第四十四章 抗恶性肿瘤药物
第一节 抗肿瘤药物的药理学基础
一、抗恶性肿瘤药物的分类
二、抗肿瘤药物的药理作用机制
三、耐药性机制
第二节 常用抗恶性肿瘤药物
一、烷化剂
二、抗代谢药
三、抗肿瘤抗生素
四、抗肿瘤植物药
五、激素类抗肿瘤药
六、铂类配合物及其他
第三节 抗肿瘤药的联合应用
第八篇 其他药物药理
第四十五章 影响免疫功能的药物
第一节 免疫抑制剂
第二节 免疫增强剂
第四十六章 基因治疗药物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基因治疗的分类、方式与途径
一、基因治疗的分类
二、基因治疗的方式
三、基因治疗的途径
第三节 基因转移的技术
第四节 基因治疗的靶向调控
一、目的基因表达空间的定位
二、目的基因表达时序的调控
三、目的基因表达水平的调控
第五节 基因治疗的应用和展望
一、基因治疗的应用
二、基因治疗的展望
中文药名索引
英文药名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