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9787303183302
- 1版
- 89049
- 42246025-3
- 16开
- 2016-08
- 372
- 教育学
- 教育学
- G40-02
- 教育学
- 本科 研究生(硕士、EMBA、MBA、MPA、博士)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教育哲学是反思之学,编写一本教育哲学教材要做的是促进教师思考,不断反思各种教育观念、常识和问题,进而提升自身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于伟主编的《教育哲学》除了重视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外,更加注重对一些日常教育思维中的概念、命题和观点的反思,更加注重对当下一些教育热点与焦点的回应,从教育生活中的基本概念出发,从哲学的角度分析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帮助读者学会反思。
于伟主编的《教育哲学》除了重视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外,更加注重对一些日常教育思维中的概念、命题和观点的反思,更加注重对当下一些教育热点与焦点的回应,从教育生活中的基本概念出发,从哲学的角度分析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帮助读者学会反思。
目录
第一章 什么是教育哲学
第一节 什么是哲学
一、哲学史简述
二、哲学的若干属性
第二节 教育哲学的发展演进及其不同界定
一、教育哲学的发展演进
二、对教育哲学的不同界定
第三节 教师学习教育哲学的意义与方法
一、教师学习教育哲学的意义
二、教师学习教育哲学的方法
第二章 教育是什么
第一节 “教育”的起源与运用“教育”的方式
一、“教育”的中西方起源
二、“教育”在日常语言和理论陈述中的不同用法
第二节 教育哲学史中关于教育的经典阐释
一、《中庸》论教育:教育即循性修道
二、柏拉图论教育:教育是理想社会的工具
三、老庄论教育:教育即回归“本真”
四、卢梭论教育:教育即“自然人”与“爱国者”之培养
五、杜威论教育:教育即生活,即经验的改组与改造
六、李泽厚论教育:教育即工具和心理本体的培育生成
第三节 教育究竟是什么:当代解读
一、对于传统“教育”的当代挑战
二、思考之再思考:教育应有的三种意味
第三章 儿童是什么
第一节 儿童与哲学家
一、儿童是个哲学家
二、对儿童的哲学教育何以可能
第二节 儿童的创造性及其教育
一、如何理解儿童的创造性
二、如何培养儿童的创造性
第三节 图像社会中的儿童
一、世界正在进入图像时代
二、图像社会对儿童的影响
三、图像社会的儿童教育
第四节 儿童可教的人性假设与教育
一、儿童可教的理论观点和实践立场
二、儿童认识世界的方式与教育
三、儿童的道德成长与教育
第四章 教育目的
第一节 教育目的的哲学意蕴
一、教育目的的内涵和结构
二、思考教育目的问题的多重维度
第二节 教育目的确立的哲学理路
一、从演绎哲学角度
二、从分析哲学角度
三、从实证主义角度
第三节 对当下教育目的的哲学审视
一、对我国教育总目的的哲学审视
二、对新课改三维目标的哲学审视
第五章 知识
第一节 什么是知识
一、知识的基本概念
二、知识的类型
三、知识的演进历程
第二节 知识与诸要素的关系
一、知识与经验、常识
二、知识与智慧、能力
第三节 学校教育中知识的呈现
一、知识在教科书中的呈现
二、知识在隐性课程中的呈现
三、知识在经典名著中的呈现
四、知识在新媒介中的呈现
第六章 学习
第一节 学习与学习化社会
一、学习的本质
二、学习的目的
三、学习化社会
第二节 哲学理论与学习
一、唯理论与学习
二、经验论与学习
三、建构主义与学习
第三节 学习方式及其变革
一、什么是学习方式
二、几种重要的学习方式
三、信息技术背景下学习方式的变化
第七章 教学
第一节 什么是好的教学
一、“有效教学”的反思与批判
二、“好”的教学的标准
第二节 教学方式反思
一、启发式教学反思
二、为什么要向孩子学习
三、“翻转课堂”反思
第三节 教学中的自由、控制与民主问题
一、教学自由及其必要性反思
二、教学控制及其必要性反思
三、教学民主及其反思
第八章 教师
第一节 教师为什么必须“为人师表”
一、现实化的教师形象:“为人师表”的不同隐喻
二、内在化的教师使命:“为人师表”的重要功能
三、对象化的教师存在:“为人师表”的关系逻辑
四、系统化的教师劳动:“为人师表”的内在结构
第二节 如何理解教师的专业成长
一、教师专业化:教师专业成长的历史前提
二、教师的教育信念:教师专业成长的灵魂
三、教师的教育权力:教师专业成长的核心
四、教师的教育自由:教师专业成长的追求
第三节 教师的个体教育理论
一、如何理解教师的个体教育理论
二、教师如何生成个体教育理论
第九章 班级
第一节 班级的诞生与演变
一、班级建立的哲学基础
二、知识生产方式的变革与班级的诞生
三、班级的演变与教育现代性
第二节 作为场域的班级
一、班级场域中的行动者角色
二、班级场域中的交往关系
三、班级场域中的空间建构
第三节 班级管理的价值迷思
一、“共同体”中的权力与民主
二、班级经营中的规训与自由
三、班级建设中的差异与公正
参考文献
关键术语表
后记
第一节 什么是哲学
一、哲学史简述
二、哲学的若干属性
第二节 教育哲学的发展演进及其不同界定
一、教育哲学的发展演进
二、对教育哲学的不同界定
第三节 教师学习教育哲学的意义与方法
一、教师学习教育哲学的意义
二、教师学习教育哲学的方法
第二章 教育是什么
第一节 “教育”的起源与运用“教育”的方式
一、“教育”的中西方起源
二、“教育”在日常语言和理论陈述中的不同用法
第二节 教育哲学史中关于教育的经典阐释
一、《中庸》论教育:教育即循性修道
二、柏拉图论教育:教育是理想社会的工具
三、老庄论教育:教育即回归“本真”
四、卢梭论教育:教育即“自然人”与“爱国者”之培养
五、杜威论教育:教育即生活,即经验的改组与改造
六、李泽厚论教育:教育即工具和心理本体的培育生成
第三节 教育究竟是什么:当代解读
一、对于传统“教育”的当代挑战
二、思考之再思考:教育应有的三种意味
第三章 儿童是什么
第一节 儿童与哲学家
一、儿童是个哲学家
二、对儿童的哲学教育何以可能
第二节 儿童的创造性及其教育
一、如何理解儿童的创造性
二、如何培养儿童的创造性
第三节 图像社会中的儿童
一、世界正在进入图像时代
二、图像社会对儿童的影响
三、图像社会的儿童教育
第四节 儿童可教的人性假设与教育
一、儿童可教的理论观点和实践立场
二、儿童认识世界的方式与教育
三、儿童的道德成长与教育
第四章 教育目的
第一节 教育目的的哲学意蕴
一、教育目的的内涵和结构
二、思考教育目的问题的多重维度
第二节 教育目的确立的哲学理路
一、从演绎哲学角度
二、从分析哲学角度
三、从实证主义角度
第三节 对当下教育目的的哲学审视
一、对我国教育总目的的哲学审视
二、对新课改三维目标的哲学审视
第五章 知识
第一节 什么是知识
一、知识的基本概念
二、知识的类型
三、知识的演进历程
第二节 知识与诸要素的关系
一、知识与经验、常识
二、知识与智慧、能力
第三节 学校教育中知识的呈现
一、知识在教科书中的呈现
二、知识在隐性课程中的呈现
三、知识在经典名著中的呈现
四、知识在新媒介中的呈现
第六章 学习
第一节 学习与学习化社会
一、学习的本质
二、学习的目的
三、学习化社会
第二节 哲学理论与学习
一、唯理论与学习
二、经验论与学习
三、建构主义与学习
第三节 学习方式及其变革
一、什么是学习方式
二、几种重要的学习方式
三、信息技术背景下学习方式的变化
第七章 教学
第一节 什么是好的教学
一、“有效教学”的反思与批判
二、“好”的教学的标准
第二节 教学方式反思
一、启发式教学反思
二、为什么要向孩子学习
三、“翻转课堂”反思
第三节 教学中的自由、控制与民主问题
一、教学自由及其必要性反思
二、教学控制及其必要性反思
三、教学民主及其反思
第八章 教师
第一节 教师为什么必须“为人师表”
一、现实化的教师形象:“为人师表”的不同隐喻
二、内在化的教师使命:“为人师表”的重要功能
三、对象化的教师存在:“为人师表”的关系逻辑
四、系统化的教师劳动:“为人师表”的内在结构
第二节 如何理解教师的专业成长
一、教师专业化:教师专业成长的历史前提
二、教师的教育信念:教师专业成长的灵魂
三、教师的教育权力:教师专业成长的核心
四、教师的教育自由:教师专业成长的追求
第三节 教师的个体教育理论
一、如何理解教师的个体教育理论
二、教师如何生成个体教育理论
第九章 班级
第一节 班级的诞生与演变
一、班级建立的哲学基础
二、知识生产方式的变革与班级的诞生
三、班级的演变与教育现代性
第二节 作为场域的班级
一、班级场域中的行动者角色
二、班级场域中的交往关系
三、班级场域中的空间建构
第三节 班级管理的价值迷思
一、“共同体”中的权力与民主
二、班级经营中的规训与自由
三、班级建设中的差异与公正
参考文献
关键术语表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