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茶高效栽培技术与加工 / 现代农业新技术丛书
¥25.00定价
作者: 谭云峰
出版时间:2016-08
出版社: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 9787535789570
- 87612
- 2016-08
- S794.4
内容简介
施肥量1确定施肥量的依据根据油茶营养元素循环研究,以综合经营措施亩产茶油33.9千克为例,对它的营养元素动态系统分析,油茶林木及其林下木、灌丛、土壤构成一个系统。降水、尘埃为输入系统的养分,地表径流、渗漏及果实输岀为该系统的养分输出。两者比较表眀:该系统每年氮的输入较输出多0.24千克/亩,这时氮处于积累过程;每年磷和钾的输出较输入多0.17千克/亩、1.47千克/亩,这时磷、钾处于亏损状态,若该油茶林要保持稳产则还需要施磷、钾肥,如再要提高该油茶林系统的产量,就氮、磷、钾都要施。这样才能保持土壤养分平衡和油茶林的持续增产。2确定施肥量的方法制定高产、稳定、优质的合理施肥方案是油茶生产现代化的重要环节,而合理施肥量的确定又是油茶栽培管理中的一项较为复杂的工作,它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因此,在生产实践中常采用以下方法:(1)施肥量理论计算以养分平衡法来计算,养分平衡法是根据油茶需肥量(吸收量)和土壤(没施肥的)能供肥量之差估算,具体施肥量的基本公式如下。D=(C-S)/R,式中D为施肥量;C为一定产量(目标产量)水平下的油茶吸收的养分量;S为土壤中天然供给(没施过肥)油茶吸收的养分量;R为所要施肥料的养分利用率。油茶吸收的养分量,即在栽培或施肥前制定油茶计划的产量,通常称目标产量,加上该产量生产所需要叶、枝等树体的总生物量中其营养元素的量,在拟定目标产量时要充分考虑以下因素:当地油茶平均生物量(采用标准木法)和最高生物量。幼年林油茶以林分平均生物量或优势树木生物量作为计算的基础数,然后提高10%定位目标产量;林地的自然条件及经营状况等进行综合考虑。(2)几个参数的确定1)基础产量的确定。以不施肥地块的油茶产量作为基础产量,其特点是操作容易,缺点是周期长,基础产量偏低。2)目标产量的确定。前三年平均单产和年递增率为基础,例如目标产量=前3年平均单产量 (前3年平均单产量×年递增率)(一般为10%~20%)。100千克油茶果所需要从土壤中吸收的养分量(养分系数)即油茶在生育周期中,形成一定的经济产量需要从介质(土壤、肥料)中吸收的各种养分数量。3)肥料利用率。是指油茶从所施肥料中吸收的某养分(如氮、钾)占施入肥料该养分总量的百分数。可用田间差减法,即利用施肥区油茶吸收的某养分量减去不施肥区油茶吸收的某养分量,再除以所施肥料中该养分总量,其商数就是肥料利用率。例如肥料利用率=施肥区油茶吸收的养分-不施肥区油茶吸收的养分肥料施用量×肥料养分含量×100%肥料中有效养分含量是个基础参数。与其他参数比较容易得到的。因为现在各种成品化肥的有效成分都是按化学工业部颁布标准生产的,都有定值。而且标明在肥料的包装物上。(3)肥料用量计算依照上述施肥用量计算公式和参数确定方法,利用我们已有的有关研究资料。目标产量定为每年鲜果500千克/亩,分别计算施肥量。不同地势、土壤类型下的普通油茶成林施肥量地形、土壤地点每亩施肥量。施肥量1确定施肥量的依据根据油茶营养元素循环研究,以综合经营措施亩产茶油33.9千克为例,对它的营养元素动态系统分析,油茶林木及其林下木、灌丛、土壤构成一个系统。降水、尘埃为输入系统的养分,地表径流、渗漏及果实输岀为该系统的养分输出。两者比较表眀:该系统每年氮的输入较输出多0.24千克/亩,这时氮处于积累过程;每年磷和钾的输出较输入多0.17千克/亩、1.47千克/亩,这时磷、钾处于亏损状态,若该油茶林要保持稳产则还需要施磷、钾肥,如再要提高该油茶林系统的产量,就氮、磷、钾都要施。这样才能保持土壤养分平衡和油茶林的持续增产。2确定施肥量的方法制定高产、稳定、优质的合理施肥方案是油茶生产现代化的重要环节,而合理施肥量的确定又是油茶栽培管理中的一项较为复杂的工作,它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因此,在生产实践中常采用以下方法:(1)施肥量理论计算以养分平衡法来计算,养分平衡法是根据油茶需肥量(吸收量)和土壤(没施肥的)能供肥量之差估算,具体施肥量的基本公式如下。D=(C-S)/R,式中D为施肥量;C为一定产量(目标产量)水平下的油茶吸收的养分量;S为土壤中天然供给(没施过肥)油茶吸收的养分量;R为所要施肥料的养分利用率。油茶吸收的养分量,即在栽培或施肥前制定油茶计划的产量,通常称目标产量,加上该产量生产所需要叶、枝等树体的总生物量中其营养元素的量,在拟定目标产量时要充分考虑以下因素:当地油茶平均生物量(采用标准木法)和最高生物量。幼年林油茶以林分平均生物量或优势树木生物量作为计算的基础数,然后提高10%定位目标产量;林地的自然条件及经营状况等进行综合考虑。(2)几个参数的确定1)基础产量的确定。以不施肥地块的油茶产量作为基础产量,其特点是操作容易,缺点是周期长,基础产量偏低。2)目标产量的确定。前三年平均单产和年递增率为基础,例如目标产量=前3年平均单产量 (前3年平均单产量×年递增率)(一般为10%~20%)。100千克油茶果所需要从土壤中吸收的养分量(养分系数)即油茶在生育周期中,形成一定的经济产量需要从介质(土壤、肥料)中吸收的各种养分数量。3)肥料利用率。是指油茶从所施肥料中吸收的某养分(如氮、钾)占施入肥料该养分总量的百分数。可用田间差减法,即利用施肥区油茶吸收的某养分量减去不施肥区油茶吸收的某养分量,再除以所施肥料中该养分总量,其商数就是肥料利用率。例如肥料利用率=施肥区油茶吸收的养分-不施肥区油茶吸收的养分肥料施用量×肥料养分含量×100%肥料中有效养分含量是个基础参数。与其他参数比较容易得到的。因为现在各种成品化肥的有效成分都是按化学工业部颁布标准生产的,都有定值。而且标明在肥料的包装物上。(3)肥料用量计算依照上述施肥用量计算公式和参数确定方法,利用我们已有的有关研究资料。目标产量定为每年鲜果500千克/亩,分别计算施肥量。不同地势、土壤类型下的普通油茶成林施肥量地形、土壤地点每亩施肥量。显示全部信息
目录
第一章 概论
第一节 油茶简介及栽培、分布情况
一、植物科、属
二、栽培历史
三、我国现有油茶面积、总产量
第二节 油茶林生态功能和社会效益
一、油茶的生态功能
二、油茶的社会效益
第三节 油茶的营养成分及其医疗保健
一、茶油是绿色纯天然高档保健食用油
二、茶油的保健作用
第四节 我国油茶生产与产业发展概况
第二章 油茶生物学特性
第一节 油茶生态学特性
一、油茶的分布
二、油茶林生长与气候、土壤、光照等立地条件关系
第二节 油茶生长发育特性
一、油茶的生命周期与发育阶段
二、油茶年发育周期
第三章 油茶物种和优良品种
第一节 我国油茶的主要栽培物种
一、普通油茶
二、小果油茶
三、攸县油茶
四、浙江红花油茶
五、腾冲红花油茶
六、越南油茶
七、广宁红花油茶
八、博白大果油茶
九、多齿红山茶
第二节 油茶主要优良品种
一、通过国家审(认)的油茶良种
二、地方区域油茶优良品种
第四章 油茶优良单株和优良品种类型的选择
第一节 油茶优良类型选择
一、什么是选择育种
二、油茶优良类型选择
第二节 优良单株的选择
一、什么是优树
二、优树选择标准
三、优树的当代鉴定
第三节 优良品种、类型的选择和鉴定
一、选择标准
二、选择方法
三、鉴定
第五章 油茶优良品种繁育技术
第一节 油茶繁育苗圃地选择与规划
一、苗圃地选择
二、苗圃地的规划与整地
……
第六章 油茶丰产林栽培技术
第七章 现有油茶林高产经营和低产林改造
第八章 油茶林土、肥、水管理
第九章 油茶病虫害无公害防治技术
第十章 油茶加工与综合利用
第一节 油茶简介及栽培、分布情况
一、植物科、属
二、栽培历史
三、我国现有油茶面积、总产量
第二节 油茶林生态功能和社会效益
一、油茶的生态功能
二、油茶的社会效益
第三节 油茶的营养成分及其医疗保健
一、茶油是绿色纯天然高档保健食用油
二、茶油的保健作用
第四节 我国油茶生产与产业发展概况
第二章 油茶生物学特性
第一节 油茶生态学特性
一、油茶的分布
二、油茶林生长与气候、土壤、光照等立地条件关系
第二节 油茶生长发育特性
一、油茶的生命周期与发育阶段
二、油茶年发育周期
第三章 油茶物种和优良品种
第一节 我国油茶的主要栽培物种
一、普通油茶
二、小果油茶
三、攸县油茶
四、浙江红花油茶
五、腾冲红花油茶
六、越南油茶
七、广宁红花油茶
八、博白大果油茶
九、多齿红山茶
第二节 油茶主要优良品种
一、通过国家审(认)的油茶良种
二、地方区域油茶优良品种
第四章 油茶优良单株和优良品种类型的选择
第一节 油茶优良类型选择
一、什么是选择育种
二、油茶优良类型选择
第二节 优良单株的选择
一、什么是优树
二、优树选择标准
三、优树的当代鉴定
第三节 优良品种、类型的选择和鉴定
一、选择标准
二、选择方法
三、鉴定
第五章 油茶优良品种繁育技术
第一节 油茶繁育苗圃地选择与规划
一、苗圃地选择
二、苗圃地的规划与整地
……
第六章 油茶丰产林栽培技术
第七章 现有油茶林高产经营和低产林改造
第八章 油茶林土、肥、水管理
第九章 油茶病虫害无公害防治技术
第十章 油茶加工与综合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