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大学出版社
- 9787301254639
- 1版
- 87318
- 43170622-5
- 平装
- 16开
- 2015-03
- 242
- 236
- 法学
- 马克思主义理论
- A851.691
- 哲学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在中国的文学理论界,马克思主义一直是指导性的学术思想,所以多年来在学界影响深远,并且形成了一个比较系统的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研究体系和学者队伍。本书的研究和总结对象即是多年来马克思主义文论在中国的产生、发展与特征。编者深入分析了马克思主义对于中国文学理论的深远影响,对于这一思想脉络的梳理具有很大的学术价值。
目录
绪论
一、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历史发展进程
二、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现状与发展思路
三、学习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应有的方法和态度
第一章 文艺在社会结构中的位置
第一节 文艺是一种“社会意识形式”
1“意识形式”与“意识形态”的区别
2文艺同其他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
第二节 艺术与社会生活的关系
1关于“反映”问题
2文艺与生活关系中的“主体”因素
第三节 艺术的社会功能和价值
1文艺是促成社会变革的力量
2具有强烈的精神感染力
3文艺作品的价值基础
第二章 文艺活动是一种精神生产
第一节 “艺术生产”的一般性和特殊性
1“艺术生产”理论的提出
2一般劳动过程的特点
3“艺术生产”的过程
第二节 关于“艺术生产力”
1文艺的“生产性”
2文艺“精神方面的”生产力
第三节 文艺的社会和阶级属性
1对文艺社会和阶级属性的理解
2生产性与意识形态性的相互渗透
3“艺术生产”理论的方法论意义
第三章 艺术是掌握世界的专有方式
第一节 什么是“艺术精神的”掌握
1对“掌握世界方式”的理解
2艺术精神掌握世界方式的作用
第二节 “艺术精神的”掌握特征
1思维不脱离感性和形象
2真实性与倾向性的统一
3典型性格和典型环境
第二节 “艺术精神的”掌握对象与主体
1艺术精神掌握的对象
2悲剧性和喜剧性
3艺术精神掌握的主体和主体性
第四章 文艺作品的形式和技巧
第一节 形式与内容的同一性
1形式是一定内容的形式
2形式的相对独立性
第二节 关于“艺术性”问题
1判别作品艺术性的方法
2反对“玩弄美学技巧”
第三节 艺术形式的诸要素
1关于语言
2关于表现手法
3关于情节
第四节 艺术风格问题
1“风格即其人”
2艺术风格的特点
3关于文字风格
第五章 文艺批评标准与方法
第一节 文艺学说的批判精神
1批判精神的表现
2批判精神的成因
第二节 文艺批评的标准
1文艺批评“最高的标准”
2批评的美学观点和史学观点
3美学观点和史学观点的关系
第三节 文艺批评方法
1比较批评方法
2综合批评方法
3分析批评方法
第四节 文艺批评方法的本质特征
1自觉的辩证法基础
2文艺批评方法的最高境界
3文艺批评实践举例
第六章 文艺在历史中的演化规律
第一节 文艺发生的根源
1.“不自觉”艺术的实质
2人与现实审美关系的确立
3想象与实践能力的作用
第二节 文艺演变的社会条件
1.分工与艺术的发展
2.资本主义时代的艺术状况
第三节 物质生产与艺术发展的“不平衡关系”
1.“不平衡关系”的规定
2.“不平衡关系”的理论意义
第七章 人的解放与艺术的社会理想
第一节 文艺与人性、人道主义
1对人和人性的理解
2人道主义的逻辑基础
3文艺表现怎样的人性
第二节 文艺的审美和社会理想
1文艺理想及其实现条件
2未来时代艺术设想
第三节 文艺学说的核心与实质
1理论“内核”的思想脉络
2批评实践中的“内核”凝聚
3“内核”思想的理论延伸
一、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历史发展进程
二、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现状与发展思路
三、学习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应有的方法和态度
第一章 文艺在社会结构中的位置
第一节 文艺是一种“社会意识形式”
1“意识形式”与“意识形态”的区别
2文艺同其他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
第二节 艺术与社会生活的关系
1关于“反映”问题
2文艺与生活关系中的“主体”因素
第三节 艺术的社会功能和价值
1文艺是促成社会变革的力量
2具有强烈的精神感染力
3文艺作品的价值基础
第二章 文艺活动是一种精神生产
第一节 “艺术生产”的一般性和特殊性
1“艺术生产”理论的提出
2一般劳动过程的特点
3“艺术生产”的过程
第二节 关于“艺术生产力”
1文艺的“生产性”
2文艺“精神方面的”生产力
第三节 文艺的社会和阶级属性
1对文艺社会和阶级属性的理解
2生产性与意识形态性的相互渗透
3“艺术生产”理论的方法论意义
第三章 艺术是掌握世界的专有方式
第一节 什么是“艺术精神的”掌握
1对“掌握世界方式”的理解
2艺术精神掌握世界方式的作用
第二节 “艺术精神的”掌握特征
1思维不脱离感性和形象
2真实性与倾向性的统一
3典型性格和典型环境
第二节 “艺术精神的”掌握对象与主体
1艺术精神掌握的对象
2悲剧性和喜剧性
3艺术精神掌握的主体和主体性
第四章 文艺作品的形式和技巧
第一节 形式与内容的同一性
1形式是一定内容的形式
2形式的相对独立性
第二节 关于“艺术性”问题
1判别作品艺术性的方法
2反对“玩弄美学技巧”
第三节 艺术形式的诸要素
1关于语言
2关于表现手法
3关于情节
第四节 艺术风格问题
1“风格即其人”
2艺术风格的特点
3关于文字风格
第五章 文艺批评标准与方法
第一节 文艺学说的批判精神
1批判精神的表现
2批判精神的成因
第二节 文艺批评的标准
1文艺批评“最高的标准”
2批评的美学观点和史学观点
3美学观点和史学观点的关系
第三节 文艺批评方法
1比较批评方法
2综合批评方法
3分析批评方法
第四节 文艺批评方法的本质特征
1自觉的辩证法基础
2文艺批评方法的最高境界
3文艺批评实践举例
第六章 文艺在历史中的演化规律
第一节 文艺发生的根源
1.“不自觉”艺术的实质
2人与现实审美关系的确立
3想象与实践能力的作用
第二节 文艺演变的社会条件
1.分工与艺术的发展
2.资本主义时代的艺术状况
第三节 物质生产与艺术发展的“不平衡关系”
1.“不平衡关系”的规定
2.“不平衡关系”的理论意义
第七章 人的解放与艺术的社会理想
第一节 文艺与人性、人道主义
1对人和人性的理解
2人道主义的逻辑基础
3文艺表现怎样的人性
第二节 文艺的审美和社会理想
1文艺理想及其实现条件
2未来时代艺术设想
第三节 文艺学说的核心与实质
1理论“内核”的思想脉络
2批评实践中的“内核”凝聚
3“内核”思想的理论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