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生命科学(第2版)
作者: 朱炎,南蓬,卢大儒,曹凯鸣
出版时间:2023-08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9787040599398
- 2版
- 470048
- 46251028-0
- 大大16开
- 2023-08
- 800
- 482
- 生物科学类
- 本科
本书是在复旦大学《现代生物科学导论》基础上修订而成,并更名为《现代生命科学》。全书共14章,先对生命科学的总貌进行概述,然后全面系统地从微观到宏观介绍了生物学各基础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同时补充了生命科学近十年的新发展和新技术。主要内容包括:生命科学概述,生命的化学基础,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细胞的分裂与繁殖,能量与代谢,遗传与基因,表观遗传学,基因工程与生命伦理,基因组学,生命的进化,多样的生物类群,植物的结构与功能,动物的结构与功能,生态与环境。全书配有大量插图以及视频、课件等数字资源,有利于读者对内容的理解,也可激发阅读兴趣。
本书适合作为高等院校生物类专业本科生专业基础课教材,也可供中学生物教师、生物学爱好者及相关研究人员参考。
前辅文
第一章 生命科学概述
第一节 生命科学是以生物为研究对象的科学的集合
一、什么是生命
二、生命的结构层次
第二节 科学研究的方法
第三节 如何从事科学研究
一、检验假说
二、设立对照
三、结果预测
四、发展理论
五、科学研究的目的
第四节 达尔文的进化论是科学研究的典范
一、查理·达尔文
二、达尔文的证据
三、自然选择假说
四、达尔文之后的进化论:更多的证据
第五节 生命科学的四大主题
一、细胞理论
二、遗传
三、生命的多样性
四、生命的统一性
第六节 日新月异的生命科学
一、生命科学前沿热点
二、如何学习现代生命科学
第二章 生命的化学基础
第一节 构成生命的元素
第二节 化学键
一、离子键
二、共价键
三、电负性和氢键
四、疏水作用
五、范德瓦耳斯互作用
六、碳骨架和官能团
七、异构体
第三节 脂质
一、脂肪贮存大量能量
二、磷脂是生物膜的主要成分
三、其他脂质
第四节 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
一、单体与多聚物
二、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基础——蛋白质
三、糖类储存能量或构建物质
四、贮藏和传递遗传信息的生物大分子——核酸
五、研究大分子结构的方法
第三章 细胞的结构与功能
第一节 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一、细胞的大小
二、细胞的共性
第二节 细胞膜的化学组成
一、细胞膜由双层脂质膜组成
二、膜蛋白
三、细胞膜上的糖类
四、生物膜的不对称性
五、生物膜的流动性
第三节 细胞膜的物质转运
一、细胞膜的被动运输
二、细胞膜的主动运输
三、胞吞
四、胞吐
第四节 真核细胞的结构
一、真核生物细胞膜的特化结构
二、细胞核
三、内膜系统
四、线粒体与叶绿体
五、非膜结构的细胞器
六、细胞骨架
第五节 真核细胞的蛋白质分选
一、蛋白质分选信号
二、细胞中蛋白质的运输方式和途径
三、各类细胞器的蛋白质分选
第六节 细胞连接和细胞通信
一、细胞连接
二、细胞通信
三、细胞信号转导
四、细胞与外基质的连接与通信
五、植物细胞间通信
第四章 细胞的分裂与繁殖
第一节 染色体
一、染色体结构
二、染色体数量
第二节 有丝分裂
一、细胞分裂
二、有丝分裂过程
第三节 细胞周期调控
第四节 减数分裂
一、减数分裂的两次连续分裂
二、第一次减数分裂
三、第二次减数分裂
第五节 动植物有性生殖的配子形成
一、动物的配子形成
二、植物的配子形成
第六节 细胞的分化
一、细胞的分化潜能
二、干细胞
第七节 细胞凋亡
一、细胞凋亡的主要特点
二、凋亡的分子机制
第八节 DNA损伤与肿瘤
第五章 能量与代谢
第一节 能量的改变
第二节 ATP是能量的流通货币
第三节 酶是生物催化剂
一、活化能和反应速度
二、酶是生物催化剂
第四节 细胞呼吸的过程
一、糖酵解通过氧化葡萄糖生成丙酮酸获取化学能
二、丙酮酸氧化脱羧生成乙酰辅酶A
三、Krebs循环
四、电子传递链和氧化磷酸化
五、有氧呼吸的产率
六、细胞呼吸的调控
七、发酵
第五节 光合作用——光反应
第六章 遗传与基因
第一节 经典遗传学
一、孟德尔遗传方式
二、孟德尔遗传拓展
三、染色体遗传
四、性别决定
第二节 遗传的分子基础——DNA
一、什么是遗传物质
二、DNA如何复制
三、什么是基因
第三节 基因的结构与信息流
一、中心法则与信息流
二、遗传密码
三、基因转录
四、真核生物转录物的剪接加工
五、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基因表达的差异
第四节 基因的表达与调控
一、基因的转录调控
二、转录因子如何识别基因表达调控元件
三、原核生物基因转录起始调控
四、真核生物基因远距离表达调控
第七章 表观遗传学
第一节 表观遗传学的范畴
第二节 DNA甲基化修饰
一、DNA甲基化
二、DNA甲基转移酶
第三节 染色质重塑
一、染色质结构
二、染色质重塑因子
三、组蛋白分子伴侣
四、组蛋白变体
第四节 组蛋白修饰
一、组蛋白甲基化修饰
二、组蛋白乙酰化修饰
三、组蛋白磷酸化修饰
第五节 非编码RNA
一、小ncRNA:siRNA和miRNA
二、长ncRNA
第八章 基因工程与生命伦理
第一节 重组DNA操作与基因克隆
第二节 基因工程的流程
第三节 基因工程技术应用
第四节 基因工程技术安全与伦理
第九章 基因组学
第一节 遗传图和物理图
一、作图标记与多态性
二、遗传图
三、物理图
第二节 基因组测序
一、测序技术的发展历程
二、全基因组测序策略
第三节 基因组测序计划
第四节 基因组结构分析
一、人类基因组的组成
二、基因组的编码基因
三、基因组的重复序列
第五节 基因组学研究与应用
一、比较基因组学
二、组学
三、基因组信息的应用
第十章 生命的进化
第一节 生物进化思想的产生和发展
一、拉马克学说
二、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
三、现代综合进化理论
四、木村资生的分子进化中性学说
五、生物进化思想的发展
第二节 生物的遗传与变异
一、表型可塑性
二、遗传重组
三、突变
第三节 生物种群的遗传结构与自然选择
一、种群的遗传结构
二、自然选择及其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第四节 种群分化与物种形成
一、种群的隔离与分化
二、物种与物种形成
第十一章 多样的生物类群
第一节 病毒
一、病毒的特性
二、亚病毒
三、病毒与人类疾病
第二节 原核生物界
一、原核生物细胞的基本特征
二、原核生物的主要类群
三、原核生物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
第三节 原生生物界
一、变形虫
二、草履虫
三、眼虫
四、衣藻
五、海带
第四节 真菌界
一、真菌的基本特性
二、真菌各类群的主要特征
三、真菌与其它生物的共生关系
第五节 植物界
一、苔藓植物
二、蕨类植物
三、裸子植物
四、被子植物
第六节 动物界
一、无体腔的无脊椎动物
二、具有假体腔的无脊椎动物
三、具有真体腔的无脊椎动物
四、具有脊索的动物
第十二章 植物的结构与功能
第一节 植物的组织
第二节 植物的营养器官
一、根的结构和功能
二、茎的结构和功能
三、叶的结构和功能
第三节 植物的生殖器官
一、花的形态和结构
二、种子的结构
三、被子植物果实的形态与结构
第十三章 动物的结构与功能
第一节 动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
一、动物中环境-功能-结构的适应
二、结构上有层次之分的功能涌现
三、动物的组织
四、器官和系统
第二节 消化系统
一、消化系统的类型与适应性
二、脊椎动物的消化系统
第三节 排泄系统
一、渗透调节
二、排泄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第四节 呼吸系统
一、气体交换
二、呼吸机制与呼吸调控
第五节 循环系统
一、循环系统与其它组织的密切联系
二、人类的心脏和心血管系统
三、循环系统的类型与进化
第六节 繁殖、生殖系统和胚胎发育
一、动物的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
二、人类生殖系统
三、受精和胚胎发育
四、辅助生殖技术
第七节 神经系统
一、神经系统的结构
二、突触的结构与功能
三、神经元电活动
四、感觉器官
第八节 运动系统
一、动物的运动系统
二、骨的结构
三、肌肉的收缩机制
四、神经调控肌肉收缩
第九节 内分泌系统与动物激素作用
一、内分泌系统
二、内分泌腺、激素及其主要生理功能
三、激素的作用机理
四、内分泌系统的功能调节
第十四章 生物与环境
第一节 生境与生态因子分类
一、生境的概念
二、生态因子分类
三、生物的能量和物质环境
四、生态因子及其效应
五、生态因子作用的一般特征
第二节 种群
一、种群生态学的基本特征
二、种群的数量变动与调节
第三节 群落
一、生物的种间关系
二、群落的基本特征
三、群落演替
第四节 生态系统
一、生态学系统
二、生态系统概念
三、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四、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第五节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一、生物多样性概念
二、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及保护对策
三、生物种质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