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精品与文化中国十五讲 / 名家通识讲座书系
¥35.00定价
作者: 彭林
出版时间:2012-11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9787301122273
- 1版
- 79913
- 41151102-5
- 平装
- 16流
- 2012-11
- 380
- 368
- 历史学
- 考古学
- K870.4
- 通选课
- 本科
内容简介
本书由作者在清华大学开设全校通选课(国家精品课程)的教材讲稿整理而成。全书内容涉及古代农业、天文、音乐、纺织、玉器、建筑等诸多领域,力图将考古学家和文物研究专家的高头讲章,转换成普通读者能够听懂的语言,把专家们的重要研究成果变成大众的共识,以充当考古学家、文物研究专家与大学生和普通读者之间的桥梁,使人们对文物研究的一些重要成果有更加深刻的了解,由此而对灿烂的中国古代文明形成比较直观的印象,对“文化中国”的含义有更为透彻的认识。
目录
《名家通识讲座书系》总序
初版自序
增订版前言
第一讲 河姆渡骨耜与中国古代农业文明
一 农业文明起源的几种学说
二 磁山一裴李岗遗址:粟起源于黄河流域
三 石破天惊河姆渡
四 澧县彭头山文化稻谷:刷新河姆渡记录
五 不能遗忘的原始稻作区:黄淮流域
六 玉蟾岩稻谷:一万年以前的古栽培稻
七 原始稻作的“边缘起源说”
第二讲 贾湖骨笛与中国古代七声音阶的起源
一 先秦文献所见的七声音阶
二 音乐史家对七声音阶起源时间的探索
三 周代有七声音阶:曾侯乙编钟作证
四 河南舞阳贾湖遗址概况
五 贾湖骨笛的鉴定
六 贾湖骨笛的年代与分期
七 贾湖骨笛的制作技巧
八 贾湖骨笛的未解之谜
九 上古时代为何偏爱五声音阶
第三讲 上孙家寨舞蹈纹盆与甘青地区的彩陶文化
一 彩陶的制作
二 仰韶彩陶的发现
三 甘青地区的彩陶文化
四 绚丽的甘青地区彩陶
五 中国彩陶文化是否西来
第四讲 河姆渡蚕纹杖饰与先秦服饰文化
一 “治其丝麻,以为布帛”
二 抽丝剥茧之谜
三 蚕桑发祥在何地
四 粘附在铜锈上的商代丝织品
五 成为国家行为的周代蚕桑业
六 东周时期的丝织品
七 先秦时代的服饰文化
第五讲 良渚“琮王”与中国史前时代的玉文化
一 绵延数千年的中国玉文化
二 新石器时代的中国古玉
三 古玉王国良渚
四 鬼斧神工的良渚玉器
五 解读良渚“神徽”
六 含山玉器:史前制玉的又一奇迹
第六讲 四羊方尊与长江流域的商代文明
一 长江流域:司马迁笔下的“荒蛮服地”
二 四羊方尊带来的疑问
三 盘龙城:长江之滨的商文化
四 吴城遗址:异军突起的江西商时期青铜文化
五 洋洋大观的新干商墓
六 新干商墓的文化属性
七 新干商墓:层出不穷的新课题
八 新干商墓:江南商代文明的冰山一角
第七讲 妇好墓象牙杯与先秦时期的生态环境
一 妇好墓为什么会有象牙杯?
二 史前时代华北地区的生态环境
三 象与先秦社会生活
四 解读吉美象尊
五 象逐步南移与消失的原因
第八讲 妇好偶方彝与青铜时代的礼乐文化
一 灿烂的中国青铜时代
二 何谓礼乐文化
三 青铜礼器
四 青铜礼器的组合
五 青铜乐器
第九讲 曾侯乙墓漆箱盖天文图与二十八宿的起源
一 《尧典》所见的上古天文学
二 北极、北斗和二十八宿
三 二十八宿起源于何地
四 铁证如山:曾侯乙墓漆箱盖星图
五 濮阳西水坡号墓:远古时代的北斗二宮图
六 西水坡号墓墓主身份之谜
第十讲 曾侯乙墓均钟与中国古代的律吕
一 三分损益法
二 匪夷所思:曾侯乙编钟的乐律
三 五弦琴乎?筑乎?
四 均钟!湮没千年的均钟!
五 雨台山律管:又一种战国调音器
第十一讲 越王句践剑与吴越地区的冶铸技术
一 文献中的吴越之剑
二 剑与先秦社会
三 吴王夫差剑出土知多少
四 地不爱宝越王剑频频面世
五 揭开吴越复合剑的千古之谜
六 吴越之剑的菱形暗格纹技术
七 薄壁同心圓剑首:高妙在何处
八 剑的衰落
第十二讲 秦陵铜车马与先秦时代的造车技术
一 文献所见的先秦马车
二 田野考古所见的商周车辆
三 《考工记》记载的造车工艺
四 秦陵铜车马概说
五 秦陵铜车马的学术价值
六 秦陵铜车马的精湛工艺
第十三讲 泉州宋船与中国古代的造船技术
一 文献所见的原始渡河工具
二 绰墩山出土的渡河浮木
三 我国古代舟船的遗迹
四 中国古船制造的原创性技术
五 泉州宋船的发现
六 泉州宋船的结构与建造技术
第十四讲 正统针灸铜人与中国古代的经络学说
一 针、灸、经络溯源
二 扁鹊与仓公的针灸医术
三 《内经》与针灸
四 马王堆帛书、张家山汉简中的经络文献
五 明代正统针灸铜人
六 针灸是中医学对世界文明的重要贡献
第十五讲 《周易》、《周礼》与故宫、北京城
一 《周易》与《周礼》其书
二 忽必烈:《周礼》建国之制的第一位实行者
三 明清故宮、北京城的阴阳五行格局
四 故宮:礼制与审美情趣统一的典范
初版后记
增订版后记
初版自序
增订版前言
第一讲 河姆渡骨耜与中国古代农业文明
一 农业文明起源的几种学说
二 磁山一裴李岗遗址:粟起源于黄河流域
三 石破天惊河姆渡
四 澧县彭头山文化稻谷:刷新河姆渡记录
五 不能遗忘的原始稻作区:黄淮流域
六 玉蟾岩稻谷:一万年以前的古栽培稻
七 原始稻作的“边缘起源说”
第二讲 贾湖骨笛与中国古代七声音阶的起源
一 先秦文献所见的七声音阶
二 音乐史家对七声音阶起源时间的探索
三 周代有七声音阶:曾侯乙编钟作证
四 河南舞阳贾湖遗址概况
五 贾湖骨笛的鉴定
六 贾湖骨笛的年代与分期
七 贾湖骨笛的制作技巧
八 贾湖骨笛的未解之谜
九 上古时代为何偏爱五声音阶
第三讲 上孙家寨舞蹈纹盆与甘青地区的彩陶文化
一 彩陶的制作
二 仰韶彩陶的发现
三 甘青地区的彩陶文化
四 绚丽的甘青地区彩陶
五 中国彩陶文化是否西来
第四讲 河姆渡蚕纹杖饰与先秦服饰文化
一 “治其丝麻,以为布帛”
二 抽丝剥茧之谜
三 蚕桑发祥在何地
四 粘附在铜锈上的商代丝织品
五 成为国家行为的周代蚕桑业
六 东周时期的丝织品
七 先秦时代的服饰文化
第五讲 良渚“琮王”与中国史前时代的玉文化
一 绵延数千年的中国玉文化
二 新石器时代的中国古玉
三 古玉王国良渚
四 鬼斧神工的良渚玉器
五 解读良渚“神徽”
六 含山玉器:史前制玉的又一奇迹
第六讲 四羊方尊与长江流域的商代文明
一 长江流域:司马迁笔下的“荒蛮服地”
二 四羊方尊带来的疑问
三 盘龙城:长江之滨的商文化
四 吴城遗址:异军突起的江西商时期青铜文化
五 洋洋大观的新干商墓
六 新干商墓的文化属性
七 新干商墓:层出不穷的新课题
八 新干商墓:江南商代文明的冰山一角
第七讲 妇好墓象牙杯与先秦时期的生态环境
一 妇好墓为什么会有象牙杯?
二 史前时代华北地区的生态环境
三 象与先秦社会生活
四 解读吉美象尊
五 象逐步南移与消失的原因
第八讲 妇好偶方彝与青铜时代的礼乐文化
一 灿烂的中国青铜时代
二 何谓礼乐文化
三 青铜礼器
四 青铜礼器的组合
五 青铜乐器
第九讲 曾侯乙墓漆箱盖天文图与二十八宿的起源
一 《尧典》所见的上古天文学
二 北极、北斗和二十八宿
三 二十八宿起源于何地
四 铁证如山:曾侯乙墓漆箱盖星图
五 濮阳西水坡号墓:远古时代的北斗二宮图
六 西水坡号墓墓主身份之谜
第十讲 曾侯乙墓均钟与中国古代的律吕
一 三分损益法
二 匪夷所思:曾侯乙编钟的乐律
三 五弦琴乎?筑乎?
四 均钟!湮没千年的均钟!
五 雨台山律管:又一种战国调音器
第十一讲 越王句践剑与吴越地区的冶铸技术
一 文献中的吴越之剑
二 剑与先秦社会
三 吴王夫差剑出土知多少
四 地不爱宝越王剑频频面世
五 揭开吴越复合剑的千古之谜
六 吴越之剑的菱形暗格纹技术
七 薄壁同心圓剑首:高妙在何处
八 剑的衰落
第十二讲 秦陵铜车马与先秦时代的造车技术
一 文献所见的先秦马车
二 田野考古所见的商周车辆
三 《考工记》记载的造车工艺
四 秦陵铜车马概说
五 秦陵铜车马的学术价值
六 秦陵铜车马的精湛工艺
第十三讲 泉州宋船与中国古代的造船技术
一 文献所见的原始渡河工具
二 绰墩山出土的渡河浮木
三 我国古代舟船的遗迹
四 中国古船制造的原创性技术
五 泉州宋船的发现
六 泉州宋船的结构与建造技术
第十四讲 正统针灸铜人与中国古代的经络学说
一 针、灸、经络溯源
二 扁鹊与仓公的针灸医术
三 《内经》与针灸
四 马王堆帛书、张家山汉简中的经络文献
五 明代正统针灸铜人
六 针灸是中医学对世界文明的重要贡献
第十五讲 《周易》、《周礼》与故宫、北京城
一 《周易》与《周礼》其书
二 忽必烈:《周礼》建国之制的第一位实行者
三 明清故宮、北京城的阴阳五行格局
四 故宮:礼制与审美情趣统一的典范
初版后记
增订版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