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学工业出版社
- 9787122178565
- 78608
- 47153673-0
- 16开
- 2014-01
- 艺术学
- 设计学
- TU-856
- 风景园林
- 本科
内容简介
《景观建筑设计》以作者王胜永自身的设计、教学实践经验和理论研究为基础,主要介绍了景观建筑的演变、特点、属性,景观建筑设计相关知识以及景观建筑经典实例。全书既有理论阐述,又有设计方法的讲解,并且含有大量的图片信息。
《景观建筑设计》可以作为从事园林、景观建筑的工程技术人员、科研人员的设计参考书,也可供高等学校相关专业教学使用。
《景观建筑设计》可以作为从事园林、景观建筑的工程技术人员、科研人员的设计参考书,也可供高等学校相关专业教学使用。
目录
1 绪论1
1.1 景观与建筑1
1.1.1 景观1
1.1.2 建筑2
1.1.3 景观建筑3
1.1.4 园林建筑4
1.2 现代景观建筑的特点6
1.2.1 工程技术与艺术结合6
1.2.2 国际化与地方文化结合7
1.2.3 景观建筑与生态环境结合7
1.3 景观建筑与设计师11
1.3.1 设计师应具备的理念11
1.3.2 设计师应具备的能力11
2 景观建筑的渊源14
2.1 认识的产生14
2.1.1 景观建筑认识的起源14
2.1.2 东西方设计思想的差异15
2.2 中国古典园林与建筑20
2.2.1 中国古典园林20
2.2.2 中国园林建筑23
2.2.3 中国民居建筑30
2.3 外国古典园林及建筑37
2.3.1 古埃及与古西亚园林建筑37
2.3.2 日本古代园林及建筑40
2.3.3 欧洲园林及建筑45
2.4 西方近现代园林及建筑52
2.4.1 西方近现代园林的产生与发展52
2.4.2 美国的现代园林53
3 景观建筑的艺术属性57
3.1 现代艺术与景观建筑57
3.1.1 三位巨匠的贡献57
3.1.2 艺术语言的多元化58
3.2 现代景观建筑的实践68
3.2.1 概念艺术的特殊视角68
3.2.2 未来主义的速度与动感70
3.2.3 从大地艺术中寻找灵感71
3.2.4 极少主义的启示73
3.2.5 大众文化的波普艺术78
3.3 艺术运动中的景观建筑设计79
3.3.1 工艺美术运动79
3.3.2 新艺术运动81
3.3.3 无意识艺术创作81
3.4 现代景观建筑85
3.4.1 大师及作品85
3.4.2 现代主义的景观建筑91
3.4.3 后现代主义的景观建筑93
3.4.4 解构主义的景观建筑93
3.5 生态意识下的景观建筑96
3.5.1 关于生态景观96
3.5.2 代表作品97
3.6 高科技条件下的景观建筑100
3.6.1 新材料的运用101
3.6.2 建造技术102
3.6.3 照明技术103
3.6.4 数码技术104
3.7 仿生景观建筑105
3.8 商业化的景观建筑108
4 景观建筑的设计原理110
4.1 景观建筑的发展趋势110
4.1.1 形式与要素趋向多元110
4.1.2 现代与传统的对话111
4.1.3 功能面向现代生活111
4.1.4 自然与生态的理念111
4.2 景观建筑的形式语汇112
4.2.1 形状112
4.2.2 色彩114
4.2.3 肌理115
4.2.4 光影117
4.2.5 形态场118
4.3 景观建筑的形式美法则120
4.3.1 多样与统一120
4.3.2 节奏与韵律123
4.3.3 均衡与对称124
4.3.4 对比与调和125
4.3.5 比例与尺度126
4.3.6 主从与重点128
4.4 设计立意与风格定位130
4.4.1 继承传统历史文脉130
4.4.2 借鉴艺术的表现形式134
4.4.3 吸取现代建筑风格136
4.4.4 运用先进材料技术139
4.5 景观建筑的设计程序141
4.5.1 场地分析142
4.5.2 游人行为与心理分析143
4.5.3 交通与流线分析143
4.5.4 使用功能分析145
4.6 常见的造型手法146
4.6.1 三维延伸147
4.6.2 三势均衡148
4.6.3 形体隐藏148
4.6.4 艺术展示149
4.7 景观建筑的结构选型151
4.7.1 框架结构151
4.7.2 混合结构151
4.7.3 木结构151
4.7.4 钢结构152
4.7.5 空间结构153
4.7.6 索膜结构154
5 景观建筑的经典实例156
5.1 北京故宫建筑群156
5.2 北京天坛建筑群161
5.3 北京圆明园建筑群163
5.4 意大利威尼斯圣马可广场建筑群168
5.5 印度泰姬·玛哈尔陵墓170
5.6 美国流水别墅173
5.7 巴黎卢浮宫金字塔178
5.8 西班牙巴塞罗那新植物园健身中心180
5.9 日本滋贺县美秀美术馆182
5.10 西班牙马德里才西展览馆185
5.11 美国芝加哥千禧公园露天音乐厅187
5.12 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中国国家馆189
5.13 澳门科学馆190
5.14 日本播磨科学公园管理室192
参考文献195
1.1 景观与建筑1
1.1.1 景观1
1.1.2 建筑2
1.1.3 景观建筑3
1.1.4 园林建筑4
1.2 现代景观建筑的特点6
1.2.1 工程技术与艺术结合6
1.2.2 国际化与地方文化结合7
1.2.3 景观建筑与生态环境结合7
1.3 景观建筑与设计师11
1.3.1 设计师应具备的理念11
1.3.2 设计师应具备的能力11
2 景观建筑的渊源14
2.1 认识的产生14
2.1.1 景观建筑认识的起源14
2.1.2 东西方设计思想的差异15
2.2 中国古典园林与建筑20
2.2.1 中国古典园林20
2.2.2 中国园林建筑23
2.2.3 中国民居建筑30
2.3 外国古典园林及建筑37
2.3.1 古埃及与古西亚园林建筑37
2.3.2 日本古代园林及建筑40
2.3.3 欧洲园林及建筑45
2.4 西方近现代园林及建筑52
2.4.1 西方近现代园林的产生与发展52
2.4.2 美国的现代园林53
3 景观建筑的艺术属性57
3.1 现代艺术与景观建筑57
3.1.1 三位巨匠的贡献57
3.1.2 艺术语言的多元化58
3.2 现代景观建筑的实践68
3.2.1 概念艺术的特殊视角68
3.2.2 未来主义的速度与动感70
3.2.3 从大地艺术中寻找灵感71
3.2.4 极少主义的启示73
3.2.5 大众文化的波普艺术78
3.3 艺术运动中的景观建筑设计79
3.3.1 工艺美术运动79
3.3.2 新艺术运动81
3.3.3 无意识艺术创作81
3.4 现代景观建筑85
3.4.1 大师及作品85
3.4.2 现代主义的景观建筑91
3.4.3 后现代主义的景观建筑93
3.4.4 解构主义的景观建筑93
3.5 生态意识下的景观建筑96
3.5.1 关于生态景观96
3.5.2 代表作品97
3.6 高科技条件下的景观建筑100
3.6.1 新材料的运用101
3.6.2 建造技术102
3.6.3 照明技术103
3.6.4 数码技术104
3.7 仿生景观建筑105
3.8 商业化的景观建筑108
4 景观建筑的设计原理110
4.1 景观建筑的发展趋势110
4.1.1 形式与要素趋向多元110
4.1.2 现代与传统的对话111
4.1.3 功能面向现代生活111
4.1.4 自然与生态的理念111
4.2 景观建筑的形式语汇112
4.2.1 形状112
4.2.2 色彩114
4.2.3 肌理115
4.2.4 光影117
4.2.5 形态场118
4.3 景观建筑的形式美法则120
4.3.1 多样与统一120
4.3.2 节奏与韵律123
4.3.3 均衡与对称124
4.3.4 对比与调和125
4.3.5 比例与尺度126
4.3.6 主从与重点128
4.4 设计立意与风格定位130
4.4.1 继承传统历史文脉130
4.4.2 借鉴艺术的表现形式134
4.4.3 吸取现代建筑风格136
4.4.4 运用先进材料技术139
4.5 景观建筑的设计程序141
4.5.1 场地分析142
4.5.2 游人行为与心理分析143
4.5.3 交通与流线分析143
4.5.4 使用功能分析145
4.6 常见的造型手法146
4.6.1 三维延伸147
4.6.2 三势均衡148
4.6.3 形体隐藏148
4.6.4 艺术展示149
4.7 景观建筑的结构选型151
4.7.1 框架结构151
4.7.2 混合结构151
4.7.3 木结构151
4.7.4 钢结构152
4.7.5 空间结构153
4.7.6 索膜结构154
5 景观建筑的经典实例156
5.1 北京故宫建筑群156
5.2 北京天坛建筑群161
5.3 北京圆明园建筑群163
5.4 意大利威尼斯圣马可广场建筑群168
5.5 印度泰姬·玛哈尔陵墓170
5.6 美国流水别墅173
5.7 巴黎卢浮宫金字塔178
5.8 西班牙巴塞罗那新植物园健身中心180
5.9 日本滋贺县美秀美术馆182
5.10 西班牙马德里才西展览馆185
5.11 美国芝加哥千禧公园露天音乐厅187
5.12 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中国国家馆189
5.13 澳门科学馆190
5.14 日本播磨科学公园管理室192
参考文献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