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荒漠化治理的制度分析与绩效评价
作者: 樊胜岳,张卉,乌日嘎
出版时间:2011-06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9787040315950
- 1
- 77408
- 60252108-0
- 平装
- 异16开
- 2011-06
- 310
- 265
- 管理学
- 公共管理
- P942.007.3
- 经济学类、工商管理类
- 本科 研究生及以上
《中国荒漠化治理的制度分析与绩效评价》从经济学、地理学和生态学相互交叉的角度,分析我国荒漠化的人为因素,剖析荒漠化治理效果不显著的原因。从制度分 析入手,研究土地集体所有、草地家庭承包和生态补偿制度对我国荒漠化治理的作用,比较了国家自然保护区建设、土地使用权分配和农村社区生态环境治理三种制 度设计的利弊,提出了市场化生态购买的制度安排。《中国荒漠化治理的制度分析与绩效评价》是荒漠化生态经济研究的新成果,对荒漠化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和荒漠 化防治研究具有借鉴与指导意义,可供从事生态管理、区域经济发展和荒漠化治理的研究人员和政府机构的相关人员参考。
前辅文
导言
第1章 荒漠化的人为成因与治理错位
一、荒漠化的概念
二、荒漠化的成因
三、当前荒漠化驱动力解释面临的困境
(一)已有的沙漠化驱动力理论研究
(二)对沙漠化驱动力的解释
(三)难以解释的沙漠化逆转现实
四、制度因素的引入及其作用
第2章 农村土地制度变迁对土地荒漠化的影响
一、1949—1978 年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对土地荒漠化的影响
(一)三次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大变革
(二)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对土地荒漠化的影响
二、改革开放后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对土地荒漠化的影响
(一)改革开放后的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二)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对土地荒漠化的影响
(三)农户的行为对沙质荒漠化的影响
三、现行土地使用权分配制度下生态补偿政策对荒漠化治理的作用
(一)我国生态补偿政策的实施情况
(二)生态补偿政策对荒漠化治理的作用
(三)生态补偿政策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第3章 草地使用权制度改革对土地荒漠化的影响
一、草地使用权制度改革
(一)新中国成立初期到改革开放前我国的草地使用权制度改革
(二)改革开放后的草地使用权制度改革
二、草地使用权制度对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影响
(一)研究区概况和调查方法
(二)草地使用权制度对牧民经济收入的影响
(三)草地使用权制度对草地退化的影响
(四)从个案分析看全国草地产权制度对草地生态保护的影响
三、导致牧户草原长期过度放牧的原因
(一)甘肃省肃南县概况及草地退化情况
(二)肃南县草地过度放牧的原因分析
第4章 荒漠生态治理政策在农户中的响应
一、内蒙古自治区四子王旗、武川县概况
二、近年来实施的生态治理政策的主要内容
三、生态治理政策在农户中的响应
(一)退耕还林
(二)禁牧
(三)生态移民
四、对四子王旗和武川县现行生态治理政策的思考
(一)退耕还林
(二)禁牧
(三)生态移民
第5章 基于农户的生态治理政策绩效评价
一、生态建设过程中的行为主体分析
(一)生态治理工程中的政府
(二)生态治理工程中的农户
(三)从政府和农户角度评价生态治理政策的不同
二、生态治理政策绩效评价的步骤与方法
(一)生态治理政策绩效评价组织方法
(二)定性分析方法
(三)定量分析方法
三、生态治理政策绩效评价的指标体系
(一)生态治理政策评价的原则
(二)评价体系的确定
(三)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四、达茂旗生态治理政策绩效评价
(一)生态治理政策出台前的生态状况
(二)生态治理政策主要涉及内容和措施
第6章 荒漠化地区生态管理的理论基础
一、生态系统的经济属性
(一)生态系统服务的类型
(二)生态系统服务的价值评估
二、生态环境的公共物品属性和生态退化
(一)生态环境的公共物品性
(二)生态环境的外部性
(三)生态系统服务的衰减
(四)生态系统及其服务改变的原因
三、生态系统资源配置的产权理论
(一)产权与外部性
(二)产权与激励
(三)产权的界定
四、生态建设和生态管理制度
(一)生态系统服务公共品的供给制度
(二)生态管理制度
第7章 生态环境管理制度的比较研究
一、政府主导的生态治理
(一)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
(二)大规模生态建设工程
二、市场主导型的生态治理
三、农村社区生态自主治理的制度
(一)环境社区治理问题的提出
(二)社区生态环境治理的独特优势
(三)社区治理的有效性与传统社区的瓦解
第8章 市场化的生态治理制度构建
一、市场化的生态治理制度的基本框架
(一)构建市场化生态治理制度的必要性和意义
(二)市场化的生态治理行为主体分析
(三)生态治理新制度的构建方法
二、农户的生态产品供给
三、企业生态产品的需求量——生态定额的确定
(一)生态足迹的概念
(二)生态足迹指数计算中的生物生产面积类型及其均衡化处理
(三)生态足迹指数的计算与分析
(四)企业生态定额的确定
四、市场化生态治理制度构建——以退耕还林补偿制度为例
(一)生态市场的建立过程
(二) 生态市场的定价
五、生态市场的投资评价分析
(一)期权概念的介绍
(二)布莱克—斯科尔斯期权定价模型
(三)生态购买的投资评价
六、构建生态市场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与解决方案
(一)对退耕的产权保证
(二)农户的生活保证
(三)退耕还林还草的检验标准
(四)经济林和草场的收益权归属
第9章 荒漠化治理对策路径的选择——以石羊河流域凉州区为例
一、问题的提出
二、自然与社会经济环境的分析与评价
(一)研究区自然环境概况
(二)研究区社会经济概况
三、石羊河流域人地系统现存的主要问题
(一)EES 系统的协调度评价
(二)生态环境面临的主要问题
(三)社会经济环境面临的主要问题
四、生态经济发展的产业模式
(一)葡萄种植+葡萄加工生态产业链模式
(二)果树+苜蓿生态产业链模式
(三)畜牧业+种植业产业链模式
(四)畜牧业+绿色蔬菜产业链模式
(五)面粉+饲料加工产业链模式
(六)蔬菜贮运和加工产业链模式
(七)调味品产业链模式
(八)畜产品加工产业链模式
(九)玉米化工产业链模式
(十)亚麻纺织产业链模式
五、生态经济区域模式的动态模拟
(一)对已有生态经济规划参数的模拟
(二)路径优化对发展生态经济的效果预测
六、发展生态经济的保障体系
(一)组织机构的建立和政府的职能
(二)投资与融资能力建设
(三)建立水资源合理使用的调配制度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