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 9787207105943
- 71830
- 2015-12
- D64
内容简介
李俊奎主编的《思想政治教育学导论》力求围绕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和基础理论,使学生通过本书的学习尽快了解和掌握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基本理论和学术前沿问题。该书紧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具有一定的操作性和可读性。
目录
绪论
第一节 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一、思想政治教育及其相关概念的、分析
二、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三、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基本范畴
四、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学科特点
五、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体系
第二节 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形成与发展
一、学科建设进程
二、学科建设经验与发展展望
第三节 思想政治教育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一、思想政治教育学与教育学的关系
二、思想政治教育学与伦理学的关系
三、思想政治教育学与心理学的关系
四、思想政治教育学与政治学的关系
五、思想政治教育学与社会学的关系
第四节 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意义和研究方法
一、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意义
二、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方法
第一章 思想政治教育本质论
第一节 思想政治教育的起源
一、原始社会思想政治教育产生的根源性动力
二、原始社会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
第二节 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
一、思想政治教育一般本质:人类社会精神实践
二、思想政治教育具体本质的阐释
第三节 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
一、原始社会思想政治教育本真的表现
二、阶级社会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的演变
三、社会主义社会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的回归
第二章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论
一、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内涵
二、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类型
三、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性质与特点
四、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地位与功能
第一节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内涵
一、西方哲学对“主体”的理解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主体”内涵
三、“显主体”与“潜主体”
第二节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特征
一、主体的自主性
二、主体的能动性
三、主体的选择性
四、主体的创造性
第三节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之间的关系
一、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关系的特点
二、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关系的影响因素
三、正确处理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关系的对策
第三章 思想政治教育客体论
第一节 思想政治教育客体研究概览
一、思想政治教育客体研究意义
二、思想政治教育客体研究的发展
三、思想政治素质——思想政治教育的客体
第二节 思想政治素质的内涵
一、思想素质
二、政治素质
三、思想政治素质的基本特征
第三节 思想政治素质的结构
一、思想政治素质结构的内涵
二、思想政治素质结构的内在本质
三、思想政治素质的基本结构
第四节 思想政治素质的形成与发展
一、思想政治素质的产生
二、思想政治素质发展的一般规律
三、思想政治素质的影响因素
第四章 思想政治教育中介论
一、思想政治教育中介的内涵
二、思想政治教育中介的特征和价值
三、思想政治教育中介的结构
第一节 思想政治教育目的
一、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特征
二、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意义
三、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确立原则
四、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划分和实现
第二节 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一、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内涵及基本特征
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构成
三、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科学确定
第三节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一、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内涵与意义
二、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选择与运用
第四节 思想政治教育载体
一、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内涵和特征
二、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功能和形态
三、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选择和运用
第五章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论
第一节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论的构成
一、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内涵与构成
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矛盾与特征
第二节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论的运行
一、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本环节
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运行
第三节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论的规律
一、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具体规律
第六章 思想政治教育环境论
第一节 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内涵、类型和特征
一、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内涵
二、思想政治教育环境要素和类型
三、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特征
第二节 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功能及其影响
一、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功能
二、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影响
第三节 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优化
一、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优化的依据
二、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优化的原则
三、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优化的方法和路径选择
第七章 思想政治教育效益论
一、关于思想政治教育效益内涵的研究
二、关于思想政治教育效益表现形态的研究
三、关于思想政治教育成本—效益观的研究
四、关于思想政治教育效益评价标准的研究
五、关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益的对策研究
第一节 思想政治教育效益的内涵
一、思想政治教育效益的含义
二、思想政治教育效益的特征
第二节 思想政治教育效益的形态
一、思想政治教育效益形态的构成
二、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体效益
三、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效益
四、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效益
第三节 思想政治教育效益评价
一、思想政治教育效益评价的特点及功能
二、思想政治教育效益评价的原则与标准
参考文献
后记
第一节 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一、思想政治教育及其相关概念的、分析
二、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三、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基本范畴
四、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学科特点
五、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体系
第二节 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形成与发展
一、学科建设进程
二、学科建设经验与发展展望
第三节 思想政治教育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一、思想政治教育学与教育学的关系
二、思想政治教育学与伦理学的关系
三、思想政治教育学与心理学的关系
四、思想政治教育学与政治学的关系
五、思想政治教育学与社会学的关系
第四节 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意义和研究方法
一、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意义
二、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方法
第一章 思想政治教育本质论
第一节 思想政治教育的起源
一、原始社会思想政治教育产生的根源性动力
二、原始社会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
第二节 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
一、思想政治教育一般本质:人类社会精神实践
二、思想政治教育具体本质的阐释
第三节 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
一、原始社会思想政治教育本真的表现
二、阶级社会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的演变
三、社会主义社会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的回归
第二章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论
一、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内涵
二、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类型
三、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性质与特点
四、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地位与功能
第一节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内涵
一、西方哲学对“主体”的理解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主体”内涵
三、“显主体”与“潜主体”
第二节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特征
一、主体的自主性
二、主体的能动性
三、主体的选择性
四、主体的创造性
第三节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之间的关系
一、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关系的特点
二、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关系的影响因素
三、正确处理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关系的对策
第三章 思想政治教育客体论
第一节 思想政治教育客体研究概览
一、思想政治教育客体研究意义
二、思想政治教育客体研究的发展
三、思想政治素质——思想政治教育的客体
第二节 思想政治素质的内涵
一、思想素质
二、政治素质
三、思想政治素质的基本特征
第三节 思想政治素质的结构
一、思想政治素质结构的内涵
二、思想政治素质结构的内在本质
三、思想政治素质的基本结构
第四节 思想政治素质的形成与发展
一、思想政治素质的产生
二、思想政治素质发展的一般规律
三、思想政治素质的影响因素
第四章 思想政治教育中介论
一、思想政治教育中介的内涵
二、思想政治教育中介的特征和价值
三、思想政治教育中介的结构
第一节 思想政治教育目的
一、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特征
二、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意义
三、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确立原则
四、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划分和实现
第二节 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一、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内涵及基本特征
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构成
三、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科学确定
第三节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一、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内涵与意义
二、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选择与运用
第四节 思想政治教育载体
一、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内涵和特征
二、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功能和形态
三、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选择和运用
第五章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论
第一节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论的构成
一、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内涵与构成
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矛盾与特征
第二节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论的运行
一、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本环节
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运行
第三节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论的规律
一、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具体规律
第六章 思想政治教育环境论
第一节 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内涵、类型和特征
一、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内涵
二、思想政治教育环境要素和类型
三、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特征
第二节 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功能及其影响
一、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功能
二、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影响
第三节 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优化
一、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优化的依据
二、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优化的原则
三、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优化的方法和路径选择
第七章 思想政治教育效益论
一、关于思想政治教育效益内涵的研究
二、关于思想政治教育效益表现形态的研究
三、关于思想政治教育成本—效益观的研究
四、关于思想政治教育效益评价标准的研究
五、关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益的对策研究
第一节 思想政治教育效益的内涵
一、思想政治教育效益的含义
二、思想政治教育效益的特征
第二节 思想政治教育效益的形态
一、思想政治教育效益形态的构成
二、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体效益
三、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效益
四、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效益
第三节 思想政治教育效益评价
一、思想政治教育效益评价的特点及功能
二、思想政治教育效益评价的原则与标准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