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进入教材巡展
#

出版时间:2014年11月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以下为《社会发展中的距离逻辑及关系动力》的配套数字资源,这些资源在您购买图书后将免费附送给您: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9787509766583
  • 71280
  • 2014年11月
  • B81-05
内容简介
  人的现实存在是一种有距离性(如时间距离与空间距离)的存在。社会实践的发生以距离的产生为基础,也即那些成为人的观照对象的存在,总是和人们的生存现实联系在一起而有距离的或在能把握的距离的极限之内的被超越了的存在。显然,只有当人们超越对象的距离的时候,人们才能将其作为反思与观照的实践对象,实践关系才成为可能。因此,有距离的存在,是人对现实的社会实践占有的表现,而社会距离使人从自然以及从类中分化出来,成为社会主体。这样,人的存在才是一种对象化存在。
  一切现实的存在都是一个“关系总体”。在社会实践范畴中,“关系动力”是由距离关系中的“差别与联系”(或关系的分分合合)所激励的一种动力梯度。社会实践的跨距离特性决定它可以形成一种包含大距离、大的梯度,能激励产生强大“关系动力”,形成有序发展格局的结构分岔。因此,在社会发展中对“距离逻辑”的有效应用可以促使各相关关系动力要素全面协调、合理互动,实现有机多元动力组合,形成良好的关系动力过程。
  信仰,这一概念标志着它与现实的一种距离关系动力分割的性质,理想的信仰距离关系必须与主体有一定的距离关系差异,表明了一种对事理的真实和心灵的真实的距离关系分割规定。
  信仰文化是一个距离分层、文化群落,是信仰与文化的关系动力形态。任何主流信仰文化都是作为一大距离性存在,在一个比较规范的文化群结构中,主流信仰文化要处于其距离关系动力网络的顶端。信仰文化的价值实效性具有一种距离关系的强作用,就是差别最大、联系最紧的作用,以主体自觉的距离逻辑、关系动力为基础。信仰文化的建构就是为了获得更大的关系动力,即要通过对存在的距离分割合理调控信仰文化距离关系形成的动力,实现对距离差异关系的弥合。
  在生态文明视域下,如果社会发展缺少“生态”的维度,必定是残缺不全的。从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与实践出发,信仰是有层次和境界的。非生态的信仰,从信仰文化价值实效性来看,是非长久的、非完型意义的、浅表层面的信仰。而生态信仰关涉到人类与其生存环境的永续存在和发展本身,与其他形态的信仰相比,当属一种高层次的、高境界的合理形态。这就决定了社会发展必须以合理的信仰文化为导向。所以,生态信仰文化价值的实效是促进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应是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生态信仰文化的构建应自觉找到社会信仰文化与科学发展、社会进步之间的内在距离关系,建立起生态信仰文化价值与生活世界的关系动力机制。
  蔡东伟编著的这本《社会发展中的距离逻辑及关系动力》的特点是把基础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结合起来。在基础理论研究方面,一是提出“距离”与“关系”两大范畴是社会发展问题研究的创新视角。主要内容包括对社会距离和距离逻辑、关系动力生态和社会交往关系动力等问题的研究。二是着重提出“生态信仰文化”概念,并从“距离逻辑”和“关系动力”的视角深入研究了这一社会发展的动力维度。主要内容包括对信仰文化、生态文明与生态信仰文化的关系,以及生态信仰文化的建构、培育及价值实效等的理论研究。在应用研究方面,基于对社会发展中的“距离”“关系动力”理论的研究,对社会发展中的关键主题,如社会舆情信息的传播与引导、社会治理创新、生态发展的权利与诉求、生态乡村建设、城镇化与循环经济等问题进行思考。
  根据研究内容关联度,本书整体布局分为上、下篇。上篇是对社会发展中的“距离”与“关系”范畴的展开研究,以及对社会舆情和社会治理问题的探讨。下篇是对生态信仰文化概念及其相关内容的深入研究,以及对生态发展、生态乡村建设等问题的思考。
  本书是从哲学、社会学视角对社会发展问题的基础理论研究及其应用的探讨,适合相关专业研究生学习辅助使用,也可供党政机关干部阅读参考,其他相关爱好者也能从本书中获得有益的启发。
目录
上篇 距离:社会发展研究的创新视角
导论
第一章 距离与关系
 第一节 距离范畴及社会距离
 第二节 关系、社会关系与对象化
 第三节 距离:关系动力
 第四节 有序、和谐社会的距离逻辑
第二章 关系生态论
 第一节 生态位理论与关系范畴
 第二节 关系生态中的分化与和谐
 第三节 关系生态中的价值构建
第三章 社会交往关系动力
 第一节 社会交往关系的内涵及动力
 第二节 社会交往关系动力价值集成及实效机制
 第三节 社会交往关系动力的主体性与关系消费
 第四节 我国有序和谐的社会交往关系构建
第四章 社会发展中的社会舆情与社会治理
 第一节 社会舆情信息传播的动力要素及其真相共识
 第二节 社会舆情危机与信息秘密
 第三节 社会舆情下社会治理共识及其距离逻辑
 第四节 社会交往关系维度下的社会治理机制及模式
下篇 信仰、文化与生态:社会发展的动力维度
第五章 生态信仰与社会信仰文化
 第一节 信仰、文化与信仰文化
 第二节 信仰文化价值自觉
 第三节 生态信仰与生态文明
 第四节 生态信仰与社会信仰文化价值实效
第六章 生态信仰文化及其价值实效
 第一节 生态信仰文化构建及其价值实效的距离逻辑
 第二节 社会信仰文化与生态信仰文化价值实效
 第三节 生态信仰文化教育及其价值实效的动力机制
第七章 生态发展的权利与诉求
 第一节 主体发展的生态权利
 第二节 生态发展权利的分配公正
 第三节 我国科学发展的生态伦理诉求
 第四节 以政府强制促动的城镇化的生态观照
第八章 生态乡村建设
 第一节 我国生态乡村建设的关系动力逻辑
 第二节 以农民为主体的生态乡村建设对策
 第三节 生态乡村循环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