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进入教材巡展
#
  • #

出版时间:2009年9月

出版社:山东人民出版社

获奖信息:省级教材  

以下为《刑事诉讼法学》的配套数字资源,这些资源在您购买图书后将免费附送给您:
  • 山东人民出版社
  • 9787209050241
  • 1-1
  • 69663
  • 0043157386-4
  • 平装
  • 16开
  • 2009年9月
  • 320
  • 280
  • 法学
  • 法学
  • D925.201
  • 法律
  • 本专科
内容简介
  本教材是山东省成人高等教育品牌专业建设法学系列教材之一,主要针对成人高等教育学员的学习特点编写。本书的*特点是使章节内容层次化:“教学要求”针对专科生与本科生提出了不同要求;从“基本原理”到“扩展知识”则逐步深入,既便于学员掌握基础知识,又可以开阔视野;“案例分析”和“思考习题”,既有针对性案例分析,又可以让学员及时自测。同时,在版面设计上预留了笔记区,以便于学员在学习过程中标记和记录。本书的编写人员中,既有深厚理论基础和丰富成人教育教学经验的教师,又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司法工作的一线人员。本教材既保持了理论的先进性,又秉承了贴近实务、提高学员综合能力的特点。
目录
前言第一章 刑事诉讼法学概述 第一节 刑事诉讼 第二节 刑事诉讼法 第三节 刑事诉讼法学 第四节 刑事诉讼法的制定目的、根据和任务第二章 刑事诉讼法的历史发展 第一节 外国刑事诉讼法的历史发展 第二节 中国刑事诉讼法的历史发展第三章 刑事诉讼中的专门机关 第一节 人民法院 第二节 人民检察院 第三节 公安机关第四章 刑事诉讼中的诉讼参与人 第一节 诉讼参与人 第二节 当事人 第三节 其他诉讼参与人第五章 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 第一节 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的概念、体系 第二节 侦查权、检察权、审判权由专门机关行使原则 第三节 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原则 第四节 依靠群众原则 第五节 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原则 第六节 对一切公民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原则 第七节 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原则 第八节 法律监督原则 第九节 有权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诉讼原则 第十节 审判公开原则 第十一节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权获得辩护原则 第十二节 未经法院判决不得确定任何人有罪原则 第十三节 保障诉讼参与人诉讼权利原则 第十四节 依照法定情形不予追究刑事责任原则 第十五节 追究外国人刑事责任适用我国刑事诉讼法原则第六章 管辖 第一节 刑事诉讼管辖概述 第二节 立案管辖 第三节 审判管辖第七章 回避 第一节 回避概述 第二节 回避的理由和人员范围 第三节 回避的程序第八章 辩护与刑事代理 第一节 辩护制度概述 第二节 辩护人的范围和辩护的种类 第三节 辩护人的职责和地位 第四节 辩护人的诉讼权利和诉讼义务 第五节 刑事代理制度第九章 刑事诉讼证据 第一节 证据的概念 第二节 证据的特征 第三节 法定的证据种类 第四节 理论上的证据分类 第五节 证明第十章 强制措施 第一节 强制措施概述 第二节 拘传 第三节 取保候审 第四节 监视居住 第五节 拘留 第六节 逮捕第十一章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 第一节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概述 第二节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当事人 第三节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提起和审判第十二章 期间和送达 第一节 期问 第二节 送达第十三章 立案 第一节 立案的概念和特征 第二节 立案的材料来源和条件 第三节 立案的程序第十四章 侦查 第一节 侦查概述 第二节 侦查行为 第三节 侦查终结第十五章 提起公诉 第一节 起诉概述 第二节 提起公诉 第三节 不起诉第十六章 刑事审判概述 第一节 刑事审判的概念、任务和意义 第二节 审判组织第十七章 刑事第一审程序 第一节 第一审程序的概念、任务和意义 第二节 公诉案件的第一审程序 第三节 自诉案件的第一审程序 第四节 简易程序 第五节 判决、裁定和决定第十八章 刑事第二审程序 第一节 第二审程序的概念和意义 第二节 第二审程序的提起 第三节 第二审程序的审判第十九章 死刑复核程序 第一节 死刑复核程序的概念和意义 第二节 判处死刑立即执行案件的复核程序 第三节 死刑缓期二年执行案件的复核程序第二十章 刑事审判监督程序 第一节 审判监督程序的概念和意义 第二节 审判监督程序的提起 第三节 再审案件的审判程序第二十一章 执行 第一节 执行的概念和意义 第二节 各种判决、裁定的执行程序 第三节 变更执行程序第二十二章 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诉讼程序 第一节 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程序概述 第二节 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程序特有的原则 第三节 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程序的特点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