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成效的评价及其实证分析
¥38.00定价
作者: 李群
出版时间:2014-07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9787516143483
- 69088
- 2014-07
- F120.3
内容简介
李群编著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成效的评价及其实证分析》得到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结题证书号为201 30632)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基础研究学者项目资助。成果梳理了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研究现状、国内外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及成效评价研究综述;所有指标体系中的指标都选取动态指标,以说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成效的变化,不仅对全国和各省、市、自治区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成效进行了评价,还考察了中国县域经济转型的情况,建立了一套监测和评价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成效的动态指标体系,并利用L—Q灰色预测模型GM(1,1)对全国的评价指数进行了相应预测;对劳动者素质进行了问卷调查;研究了劳动者素质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以及航空航天器制造业劳动者素质提升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找出中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目录
第一章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研究现状
第一节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内涵
一 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内涵和关系
二 经济增长方式和经济发展方式的内涵和关系
三 经济发展方式的类型
第二节 中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历史进程
一 改革开放以前中国的经济发展方式
二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发展方式
三 党的十六大以来不断深化对转变经济发展
方式的认识
第三节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意义
一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解决当前经济问题的根本出路
二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后危机时代的客观趋势
三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更注重经济社会全面、协调、
持续发展的内涵
四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全面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
的根本要求
第四节 中国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过程中的问题和典型做法
一 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所面临的挑战
二 中国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过程中的典型做法
第五节 小结
第二章 国内外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及成效评价研究综述
第一节 国外关于经济发展理论研究的演变过程
一 将单一的经济增长视为经济发展的理论研究
二 经济发展理论开始涉及社会层面的研究
三 可持续发展阶段的理论研究
四 以人为核心,追求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研究
第二节 国内关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评价体系
一 单一指标法
二 综合指标法
第三节 对现有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评价体系的简单总结
一 指标体系的完备性问题
二 指标体系的适用范围问题
三 指标权重的选择问题
第四节 小结
第三章 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成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第一节 编制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评价指数原则
一 政策导向性
二 独立性
三 可比性
四 可操作性
第二节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成效评价指标体系的介绍
一 全国、各省、自治区的评价指标
二 指标的筛选与界定过程
三 县域评价指标
第三节 评价指数的计算方法
一 指标的标准化处理
二 指标权重的确定
三 总指数模型的建立与计算
第四节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成效评价指数结果与分析
一 全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成效评价指数结果与分析
二 各省、直辖市自治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成效评价指数
结果与分析
三 县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成效评价指数结果与分析
四 结论
第五节 小结
第四章 劳动者素质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第一节 提高中国劳动者素质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系
一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呼唤劳动者素质提升
二 提高劳动者素质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保障
第二节 中国劳动者素质的聚类判别
一 劳动者素质的区域聚类判别
二 劳动者素质提高与经济发展的相关性判别
第三节 中国劳动者素质评价指标体系与素质指数
一 建立劳动者素质评价指标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的重要意义
二 劳动者素质评价指标体系与素质指数的建立
三 中国劳动者素质报告
四 中国区域劳动者素质比较报告
第五章 航空航天器制造业劳动者素质提升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第一节 航空航天器制造业发展概况
一 航空航天器制造业发展概况
二 航空航天器制造业发展的空间分布
三 航空航天器制造业R&D人员总量特征及区域
分布特征
第二节 R&D人员与航空航天器制造业发展的相关性分析
一 R&D人员与航空航天器制造业发展的相关性分析
二 R&D人员对航空航天器制造业发展的贡献率分析
第三节 航空航天器制造业R&D人员适配度分析
一 航空航天器制造业R&D人员适配度指数及排序
二 航空航天器制造业R&D人员适配度分界值检验
第六章 对中国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建议
第一节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国际经验借鉴
第二节 中国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所需要采取的措施
第三节 小结
附录
附录1 2003-2010年全国及各省、自治区经济发展方式
转变评价指数
附录2 2003-2010年各省、自治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评
价指数平均值排名
附录3 2005-2010年县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评价指数
附录4 全国及各省、自治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评价
指标体系三级指标数值
附录5 县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评价指标体系三级指标数值
附录6 探索总结沂源革命老区转型模式创新经验国情调研
附录7 中国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典型做法与
对策建议国情调研
附录8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劳动者素质状况问卷调研图片
参考文献
后记
第一节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内涵
一 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内涵和关系
二 经济增长方式和经济发展方式的内涵和关系
三 经济发展方式的类型
第二节 中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历史进程
一 改革开放以前中国的经济发展方式
二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发展方式
三 党的十六大以来不断深化对转变经济发展
方式的认识
第三节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意义
一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解决当前经济问题的根本出路
二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后危机时代的客观趋势
三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更注重经济社会全面、协调、
持续发展的内涵
四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全面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
的根本要求
第四节 中国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过程中的问题和典型做法
一 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所面临的挑战
二 中国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过程中的典型做法
第五节 小结
第二章 国内外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及成效评价研究综述
第一节 国外关于经济发展理论研究的演变过程
一 将单一的经济增长视为经济发展的理论研究
二 经济发展理论开始涉及社会层面的研究
三 可持续发展阶段的理论研究
四 以人为核心,追求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研究
第二节 国内关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评价体系
一 单一指标法
二 综合指标法
第三节 对现有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评价体系的简单总结
一 指标体系的完备性问题
二 指标体系的适用范围问题
三 指标权重的选择问题
第四节 小结
第三章 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成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第一节 编制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评价指数原则
一 政策导向性
二 独立性
三 可比性
四 可操作性
第二节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成效评价指标体系的介绍
一 全国、各省、自治区的评价指标
二 指标的筛选与界定过程
三 县域评价指标
第三节 评价指数的计算方法
一 指标的标准化处理
二 指标权重的确定
三 总指数模型的建立与计算
第四节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成效评价指数结果与分析
一 全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成效评价指数结果与分析
二 各省、直辖市自治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成效评价指数
结果与分析
三 县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成效评价指数结果与分析
四 结论
第五节 小结
第四章 劳动者素质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第一节 提高中国劳动者素质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系
一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呼唤劳动者素质提升
二 提高劳动者素质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保障
第二节 中国劳动者素质的聚类判别
一 劳动者素质的区域聚类判别
二 劳动者素质提高与经济发展的相关性判别
第三节 中国劳动者素质评价指标体系与素质指数
一 建立劳动者素质评价指标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的重要意义
二 劳动者素质评价指标体系与素质指数的建立
三 中国劳动者素质报告
四 中国区域劳动者素质比较报告
第五章 航空航天器制造业劳动者素质提升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第一节 航空航天器制造业发展概况
一 航空航天器制造业发展概况
二 航空航天器制造业发展的空间分布
三 航空航天器制造业R&D人员总量特征及区域
分布特征
第二节 R&D人员与航空航天器制造业发展的相关性分析
一 R&D人员与航空航天器制造业发展的相关性分析
二 R&D人员对航空航天器制造业发展的贡献率分析
第三节 航空航天器制造业R&D人员适配度分析
一 航空航天器制造业R&D人员适配度指数及排序
二 航空航天器制造业R&D人员适配度分界值检验
第六章 对中国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建议
第一节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国际经验借鉴
第二节 中国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所需要采取的措施
第三节 小结
附录
附录1 2003-2010年全国及各省、自治区经济发展方式
转变评价指数
附录2 2003-2010年各省、自治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评
价指数平均值排名
附录3 2005-2010年县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评价指数
附录4 全国及各省、自治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评价
指标体系三级指标数值
附录5 县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评价指标体系三级指标数值
附录6 探索总结沂源革命老区转型模式创新经验国情调研
附录7 中国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典型做法与
对策建议国情调研
附录8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劳动者素质状况问卷调研图片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