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进入教材巡展
#
  • #

出版时间:2011-02-09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以下为《电工理论基础(第四版)翻译版》的配套数字资源,这些资源在您购买图书后将免费附送给您: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9787040306972
  • 1
  • 68996
  • 44210222-4
  • 平装
  • 16开
  • 2011-02-09
  • 1800
  • 1136
  • 工学
  • 电气工程
  • TM1-43
  • 电气信息类
  • 本科
内容简介

本书是俄罗斯电工理论界4位著名教授(2位原苏联科学院院士、2位俄罗斯技术科学院院士)集自己多年教学科研经验编著的《电工理论基础(第四版)》的翻译版,是一部展示俄罗斯“电工理论基础”教学改革及成果的权威性精品教材。


本教材根据电路、电磁场两门课程的内容分为四大部分:电磁场、电路和磁路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定律,线性电路理论,非线性电路和磁路理论,电磁场理论。内容比国内现行电路、电磁场教材丰富且深入,除国内大部分教材所论及的内容外,还包括电路的数值计算方法、z变换法、电路的综合、电路的诊断、非线性电路过渡过程解法等。每章附有问答题、练习题和任务题,并附有部分题目的解答。 本书适合高等学校电气信息类专业本科生、研究生及教师使用,也可供科技人员参考。


 

目录

 第一卷
  第一部分 电磁场、电路和磁路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定律
   第1章 电磁场概念和定律的总结
    1.1 电磁场、电路和磁路理论课题的物理基础
    1.2 带电基本粒子和物质的特殊形式———电磁场
    1.3 电与磁现象之间的关系———电场和磁场是统一的电磁场的两个方面
    1.4 带电粒子和物体的电荷与它们电场的关系———高斯定理
    1.5 物质的极化、电偏移和麦克斯韦假设
    1.6 传导电流、转移电流和位移电流
    1.7 电流连续性定理
    1.8 电压、电位差和电动势
    1.9 磁通和磁通连续性原理
    1.10 电磁感应定律
    1.11 磁链,自感和互感电动势,电磁惯性原理
    1.12 电动势电场和涡流电场
    1.13 磁场与电场的耦合
    1.14 物质的磁化强度和磁场强度
    1.15 全电流定律
    1.16 电磁场的基本方程
   第2章 电场和磁场的能量和机械显现
    2.1 带电物体系统的能量和电场中能量的分布
    2.2 通电回路系统的能量和磁场中的能量分布
    2.3 对带电物体的作用力
    2.4 电磁力
   第1—2 章的问答题、练习题和任务题
    1.1 带电粒子和物体电荷与它们电场的关系
    1.2 电位移和麦克斯韦公理
    1.3 电流种类和电流连续性原理
    1.4 电压和电位
    1.5 磁感应强度和磁通连续性原理
    1.6 电磁感应定律
    1.7 电感和互电感
    1.8 电动势电场和涡流电场
    1.9 磁场与电场的关系
    1.10 物质的磁化强度和全电流定律
    2.1 带电物体系统的能量和通电回路的能量
    2.2 对带电物体的作用力;电磁力
   第3章 电路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定律
    3.1 电路和磁路
    3.2 电路元件;电路的有源和无源部分
    3.3 电路中的物理现象和具有分布参数的电路
    3.4 在电路理论中采用的科学抽象,它们的实际意义和应用范围;带有集中参数的电路
    3.5 电路的参数;线性与非线性电路和磁路
    3.6 电路基本元件中电压与电流的关系
    3.7 电路元件中电流和电动势以及在它们端子上电压的假定正方向
    3.8 电动势源和电流源
    3.9 电路图
    3.10 电路图的拓扑概念;电路的图
    3.11 节点关联矩阵
    3.12 电路定律
    3.13 电路电流的节点方程
    3.14 电路的回路方程;回路矩阵
    3.15 对电路截面中电流的方程;截面矩阵
    3.16 关联矩阵、回路矩阵和截面矩阵之间的关系
    3.17 电路方程总系统;描述集中参数电路中过程的微分方程
    3.18 分析与综合———电路理论的两项主要任务
  第二部分 线性电路理论
   第4章 正弦电流电路的基本性质和等效参数
    4.1 正弦电动势、电压和电流;正弦的电动势源和电流源
    4.2 周期电动势、电压和电流的有效值和平均值
    4.3 以旋转矢量表示正弦电动势、电压和电流;矢量图
    4.4 R、L、C串联电路中稳定的正弦电流
    4.5 G、L、C并联电路中稳定的正弦电流
    4.6 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和视在功率
    4.7 正弦电流电路中的瞬时功率和能量振荡
    4.8 被看作二端网络的复杂交流电路的等效参数
    4.9 给定频率下二端网络的等效电路
    4.10 多因素对电路等效参数的影响
   第3—4 章的问答题、练习题和任务题
    3.1 电路元件
    3.2 电路中的源
    3.3 电路图的拓扑概念
    3.4 基尔霍夫定律
    3.5 拓扑矩阵
    3.6 电路方程
    4.1 正弦电动势、电压和电流的特性
    4.2 相量图
    4.3 R、L、C串联和并联电路的电流
    4.4 正弦电流电路的功率
    4.5 被看作二端网络的电路的等效参数
   第5章 稳定正弦和恒定电流下电路的计算方法
    5.1 复数符号法
    5.2 复阻抗和复导纳
    5.3 复数形式的欧姆定律和基尔霍夫定律表达式
    5.4 按复电压和复电流计算功率
    5.5 串联电路的计算
    5.6 并联电路的计算
    5.7 混联电路的计算
    5.8 关于复杂电路的计算
    5.9 基于将三角形联结变换为星形联结的电路计算
    5.10 电动势源与电流源的变换
    5.11 回路电流法
    5.12 节点电压法
    5.13 截面法
    5.14 混合变量法
    5.15 叠加定理和基于它的电路计算方法
    5.16 互易定理和基于它的电路计算方法
    5.17 等效发电机法
    5.18 有互电感电路的计算
    5.19 具有线性特性的变压器;理想变压器
    5.20 经电场耦合的电路
    5.21 复杂电路中的功率平衡
    5.22 直流激励下复杂电路的计算
    5.23 复杂电路稳态的计算问题
    5.24 电路计算的拓扑法
   第5章的问答题、练习题和任务题
    5.1 复数符号法
    5.2 复杂电路的计算方法
    5.3 含互感电路的计算
   第6章 谐振现象和频率特性
    6.1 电路中有关谐振和频率特性的概念
    6.2 R、L、C串联场合的谐振
    6.3 R、L、C串联电路的频率特性
    6.4 G、L、C并联的谐振
    6.5 G、L、C并联电路的频率特性
    6.6 仅含电抗元件电路的频率特性
    6.7 一般情况下电路的频率特性
    6.8 感应耦合回路中的谐振
    6.9 电路中谐振现象的实际意义
   第7章 三相电路的计算
    7.1 多相电路和系统及其分类
    7.2 电动势非对称和电路非对称情况下三相系统的计算
    7.3 旋转磁场的获得
    7.4 非对称三相系统的对称分量分解
    7.5 运用对称分量法的三相电路计算
   第8章 周期非正弦电动势、电压和电流电路的计算
    8.1 周期非正弦电动势作用下线性电路瞬时稳定电压和电流的计算方法
    8.2 非正弦电压下电流曲线形状与电路特性的关系
    8.3 周期非正弦电流、电压和电动势的有效值
    8.4 周期非正弦电流和电压的有功功率
    8.5 三相电路中高次谐波的特点
    8.6 关于有对称形状的电流或电压曲线时高次谐波的组成
    8.7 复数形式的傅里叶级数表达式
    8.8 拍频振荡
    8.9 调制振荡
   第6—8 章的问答题、练习题和任务题
    6.1 R、L、C串联谐振
    6.2 G、L、C并联谐振
    6.3 仅含电抗元件电路中的谐振
    6.4 电路的频率特性
    6.5 任意结构电路中的谐振
    7.1 多相电路和系统的分类
    7.2 三相电路的计算
    7.3 旋转磁场
    7.4 对称分量法
    8.1 周期非正弦电压下电路的计算
    8.2 非正弦电压下电路中电流的曲线形式
    8.3 周期非正弦量的有效值;有功功率
    8.4 三相电路中的高次谐波
  第一卷习题解答(第1—8章)
   1.1 粒子和物体电荷与它们电场的关系;高斯定理
   1.2 电位移和麦克斯韦公理
   1.3 电流种类和电流连续性原理
   1.4 电压和电位
   1.5 磁感应强度和磁通连续性定理
   1.6 电磁感应定律
   1.7 电感和互电感
   1.8 电动势电场和涡流电场
   1.9 磁场与电场的关系
   1.10 物质的磁化强度和全电流定律
   2.1 带电物体系统的能量和通电回路的能量
   2.2 作用在带电物体上的力;电磁力
   3.1 电路元件
   3.2 电路中的源
   3.3 电路图的图———电路图的拓扑
   3.4 基尔霍夫定律
   3.5 拓扑矩阵
   3.6 电路方程
   4.1 正弦电动势、电压和电流的特性
   4.2 相量图
   4.3 R、L、C串联和并联电路的电流
   4.4 正弦电流电路的功率
   4.5 被看作二端网络的电路的等效参数
   5.1 复数符号法
   5.2 复杂电路的计算方法
   5.3 含互感电路的计算
   6.1 R、L、C串联谐振
   6.2 G、L、C并联谐振
   6.3 仅含有电抗元件电路中的谐振
   6.4 电路的频率特性
   6.5 任意结构电路中的谐振
   7.1 多相电路和系统的分类
   7.2 三相电路的计算
   7.3 旋转磁场
   7.4 对称分量法
   8.1 周期非正弦电压下电路的计算
   8.2 非正弦电压下电路中电流的曲线形式
   8.3 周期非正弦量的有效值;有功功率
   8.4 三相电路中的高次谐波计算任务题
    1.静电场和电容的计算
    2.正弦电流电路的计算;相量图的应用
    3.正弦电流电路的复数符号法计算
    4.复杂正弦电流电路的计算
    5.非正弦电动势、电压和电流下电路的计算
 第二卷
  本卷结构概述
   第9章 计算集中参数电路过渡过程的经典法
    9.1 线性电路中的过渡过程
    9.2 计算线性电路中过渡过程的一般方法———经典法
    9.3 状态变量法
    9.4 由初始条件求解积分常数
    9.5 R、L串联电路中的过渡过程
    9.6 R、C串联电路中的过渡过程
    9.7 R、L、C串联电路中的过渡过程
    9.8 电容C向R、L的放电
    9.9 恒定电压激励下R、L、C电路的接通
    9.10 正弦电压激励下R、L、C电路的接通
    9.11 电路参数瞬间变化引起的过渡过程
    9.12 复杂电路过渡过程的计算
    9.13 以状态变量法求解过渡过程
    9.14 状态方程的数值积分
    9.15 数值积分方法的稳定性
    9.16 电路微分方程组的刚性
    9.17 求解电路状态方程数值解的系统方法
    9.18 计算电路过渡过程的综合电路图方法
   第10章 计算集中参数电路过渡过程的算子法
    10.1 函数、函数微分和函数积分的算子表征
    10.2 函数映像(象函数)实例
    10.3 算子形式的基尔霍夫定律和欧姆定律
    10.4 计算电路过渡过程的算子法
    10.5 象函数到原函数的转换、展开定理
    10.6 特征方程根的性质
   第11章 非周期函数的频谱表示———傅里叶积分变换;计算过渡过程的频率特性法
    11.1 用傅里叶积分表征非周期性时间函数
    11.2 频谱特性
    11.3 给定时间函数的频率特性的求取
    11.4 借助频谱特性计算过渡过程
    11.5 傅里叶变换与拉普拉斯变换的关系;复变频率概念
   第12章 脉冲电动势和任意波形电动势激励下电路的计算
    12.1 脉冲电动势和脉冲系统的概念
    12.2 电路的阶跃响应和冲激响应;脉冲电动势作用下电路的计算
    12.3 任意波形电动势激励下电路的计算———卷积积分(杜哈梅积分)
    12.4 借助卷积积分和拉普拉斯有理变换计算稳态过程
    12.5 借助拉普拉斯有理变换计算复杂电路的过渡过程
    12.6 用拉普拉斯有理变换法计算脉冲电动势作用下的电路
    12.7 基于电路差分方程求解计算脉冲串作用下的电路
    12.8 z变换法
    12.9 借助z变换法计算电路中的过渡过程
    12.10 电路中的偶变过程
   第9—12 章的问答题、练习题和任务题
    9.1 计算过渡过程的一般方法;状态变量法
    9.2 R、L和R、C电路中的过渡过程
    9.3 R、L、C电路中的过渡过程
    9.4 电路参数瞬间变化引起的过渡过程
    10.1 函数、函数微分和函数积分的算子表征
    10.2 用算子法计算过渡过程
    11.1 非周期性信号的频率特性
    11.2 借助电路和信号的频率特性计算过渡过程
    12.1 电路的阶跃响应和冲激响应
    12.2 借助卷积积分计算电路的过渡过程
    12.3 脉冲串作用下电路过渡过程的计算
   第13章 四端网络一般性质的分析
    13.1 四端网络方程的不同表征形式
    13.2 四端网络的等效电路
    13.3 四端网络参数的实验测定
    13.4 四端网络的连接和四端网络方程的矩阵表示
    13.5 四端网络的传递函数
    13.6 微分电路和积分电路
    13.7 反馈
    13.8 有源四端网络
    13.9 电路特性对元件参数变化的敏感度
   第14章 链式电路、滤波器、结构图
    14.1 四端网络的特性参数
    14.2 匹配链式电路的传递函数
    14.3 滤波器
    14.4 k型低通滤波器
    14.5 m型低通滤波器
    14.6 变频法、高通滤波器、带通滤波器
    14.7 结构图
    14.8 电路的稳定性问题
   第13—14 章的问答题、练习题和任务题
    13.1 四端网络的参数方程和方程组
    13.2 四端网络的等效电路
    13.3 四端网络参数的实验测定
    13.4 四端网络的连接
    13.5 四端网络的传递函数
    13.6 反馈
    14.1 四端网络的特性参数
    14.2 滤波器
    14.3 k型和m型低通滤波器
    14.4 低通滤波器
    14.5 电路的稳定性
   第15章 电路的综合
    15.1 电路的综合问题
    15.2 无源电路输入函数的性质
    15.3 以简单分数形式表征输入函数
    15.4 分母具有实根和虚根的二端网络输入函数的实现———将网络函数分解为简单分数
    15.5 分母仅有虚根的二端网络输入函数的实现———将网络函数表征为链式分数
    15.6 通常情况下二端网络输入函数的综合;右半平面无零点和极点的检验
    15.7 通常情况下二端网络输入函数的综合;当Re(p)=σ≥0时,函数Re[F(p)]≥0 的正值条件的检验
    15.8 通常情况下二端网络输入函数的综合,具有实根、虚根和复根的给定函数的综合
    15.9 四端网络传递函数的综合
   第16章 电路的诊断
    16.1 电路诊断的任务和方法
    16.2 诊断无源电路的节点阻抗法
    16.3 诊断无源电路的广义节点阻抗法
    16.4 诊断有源电路的节点阻抗法
    16.5 原始数据欠完备和不相容条件下电路的诊断
    16.6 具有刚性数学模型电路的诊断
   第17章 稳态下的分布参数电路
    17.1 分布参数电路
    17.2 传输线的分布参数方程
    17.3 正弦稳态下均匀传输线方程的求解
    17.4 用链式电路模拟均匀传输线
    17.5 行波
    17.6 均匀传输线的特性;无畸变传输线的条件
    17.7 各种工作状态下的均匀传输线
     17.8 无损传输线
   第18章 过渡过程状态下的分布参数电路
    18.1 分布参数电路中的过渡过程
    18.2 用经典法求解无畸变均匀传输线过渡过程的方程
    18.3 用算子法求解无畸变均匀传输线过渡过程的方程
    18.4 无畸变传输线中的波
    18.5 传输线上波的成因及特点
    18.6 两段均匀传输线连接处波的透射和反射
    18.7 传输线终端的波反射
    18.8 均匀传输线的接通过程
    18.9 均匀传输线连接处有电抗性阻抗条件下的波过程
    18.10 均匀传输线连接处有纯阻性阻抗条件下的波过程
   第15—18 章的问答题、练习题和任务题
    15.1 二端网络的综合
    15.2 四端网络的综合
    17.1 传输线的稳态计算
    17.2 无畸变传输线
    17.3 传输线的开路和短路
    18.1 单传输线上的过渡过程
    18.2 若干不同波阻抗传输线连接情况下的过渡过程
    18.3 传输线终端的波反射
  第三部分 非线性电路和磁路理论
   第19章 非线性电路元件及它们的特性和参数
    19.1 非线性电路的特殊性质
    19.2 具有非线性电阻的电路元件及其参数和特性
    19.3 非线性电阻元件的对称特性和非对称特性
    19.4 具有非线性电阻的惰性元件和无惰性元件
    19.5 具有非线性电阻并能够稳定电流和电压的元件特性
    19.6 半导体二极管作为电路的非线性元件
    19.7 可控的非线性元件,含控制电极的离子器件
    19.8 可控型非线性元件;电子三极管
    19.9 电路的一种元件———电子三极管
    19.10 可控型非线性元件———半导体三极管
    19.11 电路的一种元件———半导体三极管
    19.12 可控型非线性元件———可控硅闸流管
    19.13 铁磁材料的非线性性质
    19.14 铁心线圈的参数和非线性特性
    19.15 具有非线性特性的电容器
    19.16 具有非线性特性的电动势源和电流源
   第20章 直流激励下非线性电路和磁路的计算
    20.1 直流非线性电路的计算
    20.2 含非线性元件但不含电动势源的多段电路的串联、并联和混联
    20.3 含非线性元件和电动势源的多段电路的串联、并联和混联
    20.4 含一个非线性元件的复杂电路的计算
    20.5 含两个非线性元件的复杂电路的计算
    20.6 含三个非线性元件的复杂电路的计算
    20.7 计算直流非线性复杂电路的数值方法
    20.8 保证唯一解条件下直流非线性电路方程组的列写
    20.9 小偏差条件下直流非线性电路特殊性质的解析研究
    20.10 磁路的定律和参数
    20.11 串联磁路的计算
    20.12 有分支磁路的计算
    20.13 永久磁铁的计算
    20.14 永久磁铁磁路的计算
   第21章 周期过程下的非线性电路和非线性磁路
    21.1 含惰性非线性元件电路中周期过程的特点
    21.2 含电感性惰性机电元件电路中的过程
    21.3 含非惰性非线性元件电路中周期过程的特点;等效正弦曲线法
    21.4 铁心线圈中电流、磁通和电动势的波形形状
    21.5 铁心中的损耗
    21.6 等效正弦曲线和磁链与电流的关系
    21.7 铁心线圈的方程、相量图和等效电路
    21.8 磁路的复磁阻
    21.9 铁心变压器的方程、相量图和等效电路
    21.10 基于等效正弦曲线的图解计算法
    21.11 铁心线圈与电容器串联的铁磁谐振现象
    21.12 铁心线圈与电容器并联的铁磁谐振现象
    21.13 铁磁稳压器
    21.14 非线性电路的一种可控电感元件———铁磁功率放大器
    21.15 计算非线性电路中周期过程的谐波平衡法
    21.16 为变换频率分离非线性电路中的高次谐波
    21.17 用铁磁元件实现基于零序谐波分离的倍频
    21.18 分段线性逼近非线性元件特性条件下以时段特性契合法计算电路中的过程
    21.19 含开关元件的非线性电路计算、交变电流的整流
    21.20 使用可控开关进行整流调节和逆变
    21.21 交流电路中的非线性电容器
    21.22 正弦电压源供电下非线性电路的功率因数
   第22章 振荡理论基础和非线性电路中过渡过程的计算方法
    22.1 非线性电路中振荡过程的特点
    22.2 恒压源供电下含电感和非线性电阻的电路状态的稳定性
    22.3 恒压源供电下含电容和非线性电阻的电路状态的稳定性
    22.4 稳定性问题研究中等效电路的选定
    22.5 恒压源供电下判定复杂非线性电路状态稳定性的一般原理
    22.6 非线性反馈系统中的晶体三极管自激振荡发生器
    22.7 张弛振荡
    22.8 非线性电路过渡过程的计算方法
    22.9 计算非线性电路过渡过程的图解积分法
    22.10 基于非线性元件近似解析表达式求解过渡过程的解析法
    22.11 计算非线性电路过渡过程的逐时段解法
    22.12 基于电路方程有条件线性化的非线性电路过渡过程计算方法
    22.13 过渡过程的相平面表征
    22.14 建立相轨迹和计算过渡过程用的等倾线法
    22.15 幅值缓变法———范德伯尔法
    22.16 非线性电路的频率性质
    22.17 非线性电路在现代工程技术中的意义
   第19—22 章的问答题、练习题和任务题
    19.1 非线性电路的元件参数
    19.2 晶体三极管作为电路元件
    19.3 铁磁材料的非线性性质
    19.4 非线性特性曲线的近似逼近
    20.1 非线性元件的串联、并联和混联
    20.2 非线性电路的计算方法
    20.3 非线性磁路
    21.1 非线性电路中电流和电压波形曲线的形状;等效正弦曲线法
    21.2 铁心线圈和铁心变压器;铁磁振荡现象
    21.3 非线性特性曲线的谐波平衡法和分段线性逼近法
    22.1 平衡状态的稳定性
    22.2 非线性电路中的自激振荡
    22.3 非线性电路过渡过程的计算
    22.4 相平面法
  第二卷习题解答(第9—22章)
   9.1 计算过渡过程的一般方法;状态变量法
   9.2 R、L和R、C电路中的过渡过程
   9.3 R、L、C电路中的过渡过程
   9.4 电路参数瞬变引起的过渡过程
   10.1 函数、函数微分和积分的算子表征
   10.2 用算子法计算过渡过程
   11.1 非周期性信号的频率特性
   11.2 借助信号和电路的频率特性计算过渡过程
   12.1 电路的阶跃响应和冲激响应
   12.2 借助卷积积分计算电路的过渡过程
   12.3 脉冲串作用下电路过渡过程的计算
   13.1 四端网络的参数方程和方程组
   13.2 四端网络的等效电路
   13.3 四端网络参数的试验测定
   13.4 四端网络的连接
   13.5 四端网络的传递函数
   13.6 反馈
   14.1 四端网络的特性参数
   14.2 滤波器
   14.3 k型和m型低通滤波器
   14.4 低通滤波器
   14.5 电路的稳定性
   15.1 二端网络的综合
   15.2 四端网络的综合
   17.1 传输线的稳态计算
   17.2 无畸变传输线
   17.3 传输线的开路和短路状态
   18.1 单传输线上的过渡过程
   18.2 若干不同波阻抗传输线连接情况下的过渡过程
   18.3 传输线终端的波反射
   19.1 非线性电路的元件参数
   19.2 晶体三极管作为电路元件
   19.3 铁磁材料的非线性性质
   19.4 非线性特性曲线的近似逼近
   20.1 非线性元件的串联、并联和混联
   20.2 非线性电路的计算方法
   20.3 非线性磁路
   21.1 非线性电路中电流和电压波形曲线的形状;等效正弦曲线法
   21.2 铁心线圈和铁心变压器;铁磁振荡现象
   21.3 非线性特性曲线的谐波平衡法和分段线性逼近法
   22.1 平衡状态的稳定性
   22.2 非线性电路中的自激振荡
   22.3 非线性电路过渡过程的计算
   22.4 相平面法
  计算任务题
   1.集中参数电路中过渡过程的计算
   2.均匀传输线上过渡过程的计算
 第三卷
  本卷结构概述
  第四部分 电磁场理论
   第23章 电磁场方程
    23.1 电磁场及其积分形式的方程
    23.2 微分形式的全电流定律———麦克斯韦第一方程
    23.3 微分形式的电磁感应定律———麦克斯韦第二方程
    23.4 微分形式的高斯定理和麦克斯韦公理
    23.5 微分形式的磁通连续性定理和电流连续性定理表达式
    23.6 奥斯特-罗格拉斯基定理;斯托克斯定理
    23.7 完整的电磁场方程组
    23.8 两种不同电磁性能介质分界面上的边界条件
    23.9 作为电磁场特殊情况的静电场和恒定场
   第24章 静电场
    24.1 静电场的无旋性;电位梯度
    24.2 远离带电体系统的电位和电场强度的递减
    24.3 按给定电荷分布确定电位
    24.4 泊松方程和拉普拉斯方程
    24.5 导体表面的边界条件
    24.6 两种电介质分界面的边界条件
    24.7 静电学的基本任务
    24.8 平面平行场
    24.9 复变函数的应用
    24.10 单根圆截面导体的场
    24.11 呈一定角度相交两平面的场
    24.12 双线传输线路的场
    24.13 两平行不同轴柱体的场
    24.14 平板电容器边缘的场
    24.15 建立平面平行场图的图解法
    24.16 建立旋转体场图的图解法
    24.17 建立非均匀绝缘介质场图的图解法
    24.18 外静电场中的电介质体
    24.19 外均匀场中的电介质球
    24.20 非均匀介质中电场的一般计算方法;积分方程法
    24.21 外静电场中的导体;静电屏蔽
    24.22 外均匀场中的金属球
    24.23 镜像法
    24.24 应用分离变量法求解静电学问题
    24.25 基于有限差分法的静电场数值计算
    24.26 计算非均匀介质中电场的变分法;有限元法
   第25章 电容的计算
    25.1 两圆柱体之间的电容;两传输线的电容
    25.2 物体系统中的电位系数、静电感应系数和部分电容
    25.3 长平行导线系统的电位系数
    25.4 计及大地影响的两导线间的电容
    25.5 三相输电线的电容
    25.6 用平均电位法计算导体系统中的电位系数和电容
    25.7 按场图计算电容
   第23—25 章的问答题、练习题和任务题
    23.1 微分形式的电磁场方程
    23.2 电磁场方程组
    23.3 不同性质介质分界面上的边界条件
    24.1 静电场的电位
    24.2 拉普拉斯方程和泊松方程
    24.3 平面平行静电场
    24.4 复电位法
    24.5 圆截面导线的静电场
    24.6 静电场的图
    24.7 积分方程法
    24.8 镜像法
    24.9 分离变量法
    24.10 网格法和有限元法
    25.1 圆柱体之间的电容
    25.2 物体系统中的电位系数、静电感应系数和部分电容
    25.3 传输线的电容
    25.4 平均电位法
   第26章 恒定电场
    26.1 恒定电流的电磁场方程
    26.2 恒流导体周围电介质中的电场
    26.3 传导介质中的电场和电流密度矢量场
    26.4 两种传导介质分界面上的边界条件
    26.5 传导介质中的电场与静电场的类比
    26.6 电缆中的漏电流和电缆的绝缘电阻
    26.7 接地电阻
   第27章 恒定电流的磁场
    27.1 恒定电流产生的磁场的有旋性;电流区域外磁场的标量磁位
    27.2 电流磁场的矢量磁位
    27.3 将有旋磁场转换为无旋场的方法
    27.4 基于矢量磁位的磁通量和磁场能量表达式
    27.5 恒定磁场计算的主要任务
    27.6 平面平行场
    27.7 复变函数的运用
    27.8 线性导体的场;平面平行电场与平面平行磁场的对应原理
    27.9 在外均匀场中的通电直导线
    27.10 任意形状有限截面积导体的场
    27.11 圆截面导体的场
    27.12 双线输电线路的场
    27.13 不同磁导率两介质分界面上的边界条件
    27.14 铁磁体平面附近的电流场;镜像法
    27.15 建立场图的图解法
    27.16 空间任务;圆形通电回路的场
    27.17 基于立体角的标量磁位表达式,在该角下可看到电流回路
    27.18 远离回路处任意形状回路的磁场
    27.19 外磁场中的物体;与静电学任务的相似性
    27.20 外均匀磁场中的球和旋转椭圆体
    27.21 非均匀介质中的磁场;积分方程法的运用
    27.22 退磁系数
    27.23 磁屏蔽
    27.24 用有限差分法计算非均匀介质中的磁场
   第28章 电感的计算
    28.1 互感和自感的基本表达式
    28.2 两圆形回路的互感
    28.3 圆形回路的电感
    28.4 区段法
    28.5 直线段组成回路的电感
    28.6 直角框形回路的电感
    28.7 两双导线线路之间的互感
    28.8 双导线线路的电感
    28.9 三相线路的电感
   第26—28 章的问答题、练习题和任务题
    26.1 电介质和传导介质中的恒定电场
    27.1 磁场的标量磁位
    27.2 磁场的矢量磁位
    27.3 复磁位
    27.4 镜像法
    28.1 回路、线圈和引入线的电感
    28.2 区段法
    28.3 双导线线路的电感
    28.4 三相线路的电感
   第29章 电介质中的交流电磁场
    29.1 电介质中的平面电磁波;电磁波的传播速度
    29.2 坡印亭矢量
    29.3 电磁能通量
    29.4 天线的电磁波辐射;赫兹的试验;列别捷夫的工作;波波夫的无线电发明
    29.5 电磁场电动力的矢量位和标量位
    29.6 带交变电荷的电偶极子
    29.7 距偶极子远小于波长处的电磁场
    29.8 距偶极子远超过波长处的电磁场
    29.9 偶极子和天线辐射的功率及阻抗
    29.10 电磁能沿输电线的传输
    29.11 沿金属管内腔的电磁能传输
    29.12 波导
   第30章 传导介质中的交流电磁场
    30.1 传导介质中的平面电磁波
    30.2 波长和波的衰减
    30.3 趋肤效应现象
    30.4 导线的有功阻抗和内感抗
    30.5 强趋肤效应下的导线阻抗
    30.6 铁磁性材料块状导体中的趋肤效应
    30.7 关于复磁导率和复介电常数
    30.8 平板中交流磁通的非均匀分布
    30.9 圆截面柱形导线中电流的非均匀分布
    30.10 圆截面圆柱形导线的有功阻抗和内感抗
    30.11 邻近效应;用感应法实现表面淬火
    30.12 电磁屏蔽
    30.13 电场和磁场的实验研究与仿真模拟
    30.14 关于电路和磁路理论任务与电磁场理论任务的区分准则
   第29—30 章的问答题、练习题和任务题
    29.1 电介质中的平面电磁波
    29.2 坡印亭矢量
    29.3 电磁场的涡流分量和电位分量
    29.4 沿线路导线的电磁能量传输
    30.1 传导介质中的平面电磁波
    30.2 导线的有功阻抗和感抗
    30.3 交流磁通和电流的非均匀分布
    30.4 邻近效应;电磁屏蔽
  第三卷习题解答(第23—30章)
   23.1 微分形式的电磁场方程
   23.2 电磁场方程组
   23.3 不同性质介质分界面上的边界条件
   24.1 静电场的电位
   24.2 拉普拉斯方程和泊松方程
   24.3 平面平行静电场
   24.4 复电位法
   24.5 圆截面导线的静电场
   24.6 静电场的图
   24.7 积分方程法
   24.8 镜像法
   24.9 分离变量法
   24.10 网格法和有限元法
   25.1 圆柱体之间的电容
   25.2 物体系统的电位系数、静电感应系数和部分电容
   25.3 传输线的电容
   25.4 平均电位法
   26.1 电介质和传导介质中的恒定电场
   27.1 磁场的标量磁位
   27.2 磁场的矢量磁位
   27.3 复磁位
   27.4 镜像法
   28.1 回路、线圈和引入线的电感
   28.2 区段法
   28.3 双导线线路的电感
   28.4 三相线路的电感
   29.1 电介质中的平面电磁波
   29.2 坡印亭矢量
   29.3 电磁场的涡流分量和电位分量
   29.4 沿线路导线的电磁能量传输
   30.1 传导介质中的平面电磁波
   30.2 导线的有功阻抗和感抗
   30.3 交流磁通和电流的非均匀分布
   30.4 临近效应;电磁屏蔽
  计算任务题
   1.输电线路电容和电感的计算
   2.平面平行磁场的场图制作及数值计算
 翻译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