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9787562053590
- 67653
- 2014-04
- D913.04
内容简介
王坤的这本《著作权法科学化研究》的理论支点是:依据符号学、信息学和系统论,建构一个仅仅适合于知识产权法的知识概念。所谓知识产权法上的知识,就是具备各种功能的符号组合,也是一个有机的系统,具有符号形式和符号信息两个层次上的各种要素以及不同的系统功能。其中,商标就是具有实用销售功能的知识,发明则是一种具有实用技术功能的知识,作品就是一种具有精神功能的知识。这样,我们可以通过整合作品与商标、发明等知识产权对象之间的关系,厘清著作权与商标权、专利权之间的本质联系和区别,在著作权法的外部实现科学化。
目录
导论 著作权法币斗学化的必要性与基本路径
第一章 著作权法概述
第一节 著作权概念
第二节 著作权法立法基础
第三节 西方著作权法律制度的产生和发展
第四节 我国著作权法律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第二章 作品概念及分类
第一节 作品概念
第二节 作品分类
第三节 软件作品
第四节 民间文艺作品
第五节 不能成为著作权对象的作品
第三章 静态作品
第一节 文字作品
第二节 乐谱作品
第三节 舞谱作品
第四节 图形作品
第五节 绘画作品
第六节 书法作品
第七节 摄影作品
第八节 雕塑作品
第九节 模型作品
第十节 建筑作品
第四章 动态作品
第一节 口述作品
第二节 音乐作品
第三节 相声作品
第四节 舞蹈作品
第五节 杂技作品
第六节 视听作品
第七节 戏剧作品
第五章 作品独创性
第一节 英美国家的独创性标准
第二节 大陆法系国家的独创性标准
第三节 作品独创性的本质
第四节 独创性的层次及其对作品可版权陛的意义
第六章 著作权主体
第一节 表演者
第二节 合作作者
第三节 单位作者
第七章 著作权权能体系
第一节 著作使用权能
第二节 公益辅助权能
第三节 私益辅助权能
第四节 辅助权能相关问题
第五节 著作人格权理论的缺陷
第六节 著作用益权
第八章 著作权保护范围
第一节 作品精神功能与著作权保护范围
第二节 作品要素与著作权保护范围
第三节 著作权的时间限制
第四节 著作权的法域限制
第五节 思想表达二分法
第六节 著作权法上的公共知识
第七节 著作权权利穷竭
第九章 邻接权
第一节 作品传播者权一般理论
第二节 录制者权
第三节 广播组织者权
第四节 版式设计权
第五节 人格符号财产权
第六节 其他邻接权
第十章 著作权集体管理
第一节 著作权集体管理概述
第二节 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
第三节 我国著作权集体管理制度
第四节 我国著作权集体管理存在的问题
第十一章 剽窃及其治理路径
第一节 剽窃概念界定
第二节 剽窃行为的对象、种类、本质及法律定性
第三节 剽窃行为的私法责任
第四节 剽窃行为的公法责任
第十二章 侵犯著作权的法律责任
第一节 直接侵权
第二节 间接侵权
第三节 技术措施
第四节 责任承担方式
第十三章 侵犯著作权免责情形
第一节 合理使用概述
第二节 合理使用行为种类
第三节 法定许可
第十四章 著作权保护国际条约
第一节 《伯尔尼公约》
第二节 《世界版权公约》
第三节 《罗马公约》
第四节 《录音制品公约》
第五节 《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
第六节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版权条约》
第七节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表演与录音制品条约》
第八节 《视听表演北京条约》
附录 本书建构的《著作jIijc法(草案)》
参考文献
后记
第一章 著作权法概述
第一节 著作权概念
第二节 著作权法立法基础
第三节 西方著作权法律制度的产生和发展
第四节 我国著作权法律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第二章 作品概念及分类
第一节 作品概念
第二节 作品分类
第三节 软件作品
第四节 民间文艺作品
第五节 不能成为著作权对象的作品
第三章 静态作品
第一节 文字作品
第二节 乐谱作品
第三节 舞谱作品
第四节 图形作品
第五节 绘画作品
第六节 书法作品
第七节 摄影作品
第八节 雕塑作品
第九节 模型作品
第十节 建筑作品
第四章 动态作品
第一节 口述作品
第二节 音乐作品
第三节 相声作品
第四节 舞蹈作品
第五节 杂技作品
第六节 视听作品
第七节 戏剧作品
第五章 作品独创性
第一节 英美国家的独创性标准
第二节 大陆法系国家的独创性标准
第三节 作品独创性的本质
第四节 独创性的层次及其对作品可版权陛的意义
第六章 著作权主体
第一节 表演者
第二节 合作作者
第三节 单位作者
第七章 著作权权能体系
第一节 著作使用权能
第二节 公益辅助权能
第三节 私益辅助权能
第四节 辅助权能相关问题
第五节 著作人格权理论的缺陷
第六节 著作用益权
第八章 著作权保护范围
第一节 作品精神功能与著作权保护范围
第二节 作品要素与著作权保护范围
第三节 著作权的时间限制
第四节 著作权的法域限制
第五节 思想表达二分法
第六节 著作权法上的公共知识
第七节 著作权权利穷竭
第九章 邻接权
第一节 作品传播者权一般理论
第二节 录制者权
第三节 广播组织者权
第四节 版式设计权
第五节 人格符号财产权
第六节 其他邻接权
第十章 著作权集体管理
第一节 著作权集体管理概述
第二节 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
第三节 我国著作权集体管理制度
第四节 我国著作权集体管理存在的问题
第十一章 剽窃及其治理路径
第一节 剽窃概念界定
第二节 剽窃行为的对象、种类、本质及法律定性
第三节 剽窃行为的私法责任
第四节 剽窃行为的公法责任
第十二章 侵犯著作权的法律责任
第一节 直接侵权
第二节 间接侵权
第三节 技术措施
第四节 责任承担方式
第十三章 侵犯著作权免责情形
第一节 合理使用概述
第二节 合理使用行为种类
第三节 法定许可
第十四章 著作权保护国际条约
第一节 《伯尔尼公约》
第二节 《世界版权公约》
第三节 《罗马公约》
第四节 《录音制品公约》
第五节 《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
第六节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版权条约》
第七节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表演与录音制品条约》
第八节 《视听表演北京条约》
附录 本书建构的《著作jIijc法(草案)》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