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概念物理教程 量子物理(第2版) / 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
作者: 赵凯华等
出版时间:2008-01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9787040226379
- 2版
- 66122
- 46250098-4
- 平装
- 异16开
- 2008-01
- 490
- 457
- 理学
- 物理学
- O413.1
- 物理类
- 本科
本书是教育部“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的研究成果,是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和“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从教学顺序上看,本书是《新概念物理教程》中的第五本,全套书各本的编写和改革思路是一脉相承的,但根据内容的特点,本卷更加强调用普通物理课的风格讲述量子物理。本书取材覆盖所有量子物理的各个重要方面和前沿课题,远超出传统普通物理教材中的“原子物理”部分;本书也不是“量子力学”教材,因书中只介绍量子力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而不涉及量子力学中较深的数学和许多重要的计算方法。本书只要求读者学过普通物理的光学部分、微积分和线性代数。本书共分实验基础与基本原理,双态系统,从一维系统到凝聚态物质,原子、分子,原子核、粒子,量子力学的新进展等六章和线性代数、高斯函数与高斯积分、物理常量等三个附录。
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物理类专业、电子信息专业的教科书或参考书,特别适合物理学基础人才培养基地选用。对于其他理工科专业,本书也是教师备课时很好的参考书和优秀学生的辅助读物。
前辅文
第一章 实验基础与基本原理
§ 1.热辐射与普朗克的量子假说
1.1 一般特征与辐射场的定量描述
1.2 基尔霍夫热辐射定律
1.3 绝对黑体和黑体辐射
1.4 斯特藩-玻耳兹曼定律和维恩位移定律
1.5 维恩公式和瑞利-金斯公式
1.6 辐射场的态密度和能均分定理
1.7 普朗克公式与能量子假说
§ 2.光的粒子性和电子的波动性
2.1 光电效应
2.2 爱因斯坦的光子假说与光电效应的解释
2.3 康普顿效应
2.4 德布罗意波
§ 3.电子干涉实验 概率幅及其叠加
3.1 电子的双缝干涉实验
3.2 追踪电子
3.3 用概率幅来描述
§ 4.海森伯不确定度关系 动力学变量算符
4.1 海森伯不确定性原理
4.2 动量的平均值与动量算符
4.3 算符的本征值
4.4 动量与位置算符的对易关系
§ 5.轨道角动量
5.1 轨道角动量算符
5.2 轨道角动量的对易关系
5.3 轨道角动量的本征值与本征态的简并度
§ 6.空间操作算符 薛定谔方程
6.1 动量与空间平移算符
6.2 角动量与空间转动算符
6.3 薛定谔方程
6.4 定 态
§ 7.态矢和态矢空间
7.1 从光子线偏振态的分解说起
7.2 圆偏振态的分解
7.3 态矢和态矢空间
7.4 基矢变换
7.5 算符的本征矢和本征值
7.6 动力学变量的测量与平均值
7.7 守恒量
7.8 对易算符的共同本征态与动力学变量完全集问题
§ 8.电子的自旋
8.1 角动量和磁矩的关系
8.2 施特恩-格拉赫实验
8.3 原子的磁矩
8.4 电子自旋 泡利矩阵
§ 9.光子的角动量
9.1 光子自旋角动量
9.2 电偶极辐射和磁偶极辐射
9.3 电偶极辐射光子的角动量矩阵
§ 10.光子的发射与吸收
10.1 爱因斯坦的受激辐射理论
10.2 光子的产生算符和消灭算符
§ 11.量子力学基本原理小结
11.1 基本概念
11.2 基本公设
本章提要
思考题
习题
第二章 双态系统
§ 1.等价双态系统
1.1 能级离散系统中薛定谔方程的矩阵形式
1.2 氨分子概率幅的振荡与能级的分裂
1.3 苯分子的“共振能”
1.4 染料分子的共轭双键
1.5 氢分子离子
§ 2.量子共振
2.1 问题的提出
2.2 拉比严格解
2.3 共振与失谐
2.4 弱场近似
2.5 考虑衰减时的情形
§ 3.受激发射理论中的爱因斯坦 A、B 系数
3.1 问题的提出
3.2 外场对原子系统的微扰
3.3 爱因斯坦 A、B 系数
§ 4 氨分子微波激射
4.1 静电场中的氨分子
4.2 微波场中的氨分子
4.3 氨分子频标
§ 5.拉莫尔进动与磁共振
5.1 拉莫尔进动的经典模型
5.2 布洛赫方程
5.3 拉莫尔进动的量子描述
5.4 核磁共振的量子描述
5.5 核磁共振的应用
§ 6.氢原子基态的超精细分裂
6.1 两个自旋1 /2 粒子态矢空间的直积
6.2 总自旋角动量算符的本征态
6.3 氢原子基态的超精细结构
6.4 超精细塞曼分裂
6.5 氢原子激射器
6.6 量子频标综述
本章提要
思考题
习题
第三章 从一维系统到凝聚态物质
§ 1.散射态
1.1 直角势垒和直角势阱的散射态
1.2 量子隧穿效应的实例
§ 2.束缚态
2.1 束缚态能级的量子化
2.2 直角势阱
2.3 量子围栏 ——— 实现波函数的测量
2.4 谐振子
§ 3.一维晶格中的电子
3.1 能 带
3.2 电子在有缺陷晶格上的散射
3.3 电子被晶格的不完整性俘陷
§ 4.半导体
4.1 导体、绝缘体和半导体的区别
4.2 内禀半导体中载流子的统计分布和浓度
4.3 掺 杂
4.4 电子和空穴的有效质量
4.5 非平衡载流子的扩散与复合
4.6 PN 结及其整流作用
4.7 晶体管
§ 5.声 子
5.1 一维晶格中纵波的简正表示
5.2 格波的量子化
5.3 晶格的热导
5.4 金属的电导
5.5 元激发的概念
§ 6.超导电现象和唯象理论
6.1 零电阻 临界温度
6.2 临界电流密度和临界磁场
6.3 迈斯纳效应与磁通量子化
6.4 二流体模型
6.5 伦敦方程
6.6 唯象理论对超导现象的解释
6.7 用磁矢势表示伦敦方程
§ 7.超导微观理论
7.1 同位素效应
7.2 电声子相互作用
7.3 库珀对
7.4 BCS 理论
§ 8.磁场中的带电粒子
8.1 磁场中的动量算符
8.2 磁场中波函数的相因子
8.3 AB 效应
8.4 对超导体磁性能的微观理论解释
8.5 AB 效应和磁通量子化的实验验证
§ 9.超导隧穿与量子干涉效应
9.1 约瑟夫森效应
9.2 约瑟夫森结电路的力学类比
9.3 超导量子干涉器件
9.4 介观物理概念简介
本章提要
思考题
习题
第四章 原子 分子
§ 1.前量子论时代的原子
1.1 化学家的原子
1.2 原子光谱及其规律
1.3 电子的发现
1.4 布丁模型和有核模型
1.5 原子结构经典理论的困难
1.6 玻尔理论
§ 2.类氢离子
2.1 能级与量子态
2.2 隆格-楞茨矢量与 l 简并性
2.3 波函数
2.4 波函数的实数表示
§ 3.原子的壳层结构与周期表
3.1 原子实的屏蔽作用与 l 简并的解除
3.2 L 壳层与 M 壳层的电子组态
3.3 所有元素单电子态填充次序和电子组态
3.4 自旋对单电子态填充的影响
3.5 元素周期表
§ 4.能级的精细结构
4.1 自旋与相对论效应对原子能级的影响
4.2 原子态符号
4.3 氢原子能级的精细结构
4.4 兰姆移位
4.5 碱金属原子能级的精细结构
4.6 多价原子能级的精细结构
4.7 LS 耦合制式
4.8 泡利原理对同科电子组态的影响
4.9 洪德定则
4.10 jj 耦合制式
§ 5.原子光谱
5.1 辐射跃迁的选择定则
5.2 单电子光谱
5.3 多电子光谱
5.4 内层电子跃迁与 X 射线光谱
§ 6.原子的磁矩与塞曼效应
6.1 单电子的朗德 g 因子
6.2 LS 耦合制式的朗德 g 因子
6.3 jj 耦合制式的朗德 g 因子
6.4 在磁场中原子能级的分裂
6.5 正常塞曼效应
6.6 反常塞曼效应
§ 7.共价键(一)——— 分子轨函法
7.1 H2+ 离子
7.2 分子轨函
7.3 分子轨函的形成
7.4 分子轨函的分类
7.5 分子轨函的能级顺序
§ 8.共价键(二)——— 电子配对法
8.1 H2 分子
8.2 电子配对法
8.3 应用实例
8.4 共价键结合能的数量级
8.5 分子轨函法与电子配对法的比较
§ 9.轨函杂化与分子的立体构型
9.1 轨函杂化
9.2 sp 杂化
9.3 sp2 杂化
9.4 sp3 杂化
9.5 不等性杂化
§ 10.分子能级与分子光谱
10.1 分子能级
10.2 分子的振动能级
10.3 分子的转动能级
10.4 振动转动谱带
本章提要
思考题
习题
第五章 原子核 粒子
§ 1.原子核的组成和基本性质
1.1 核素的电荷数和质量数
1.2 质子和中子的发现
1.3 原子核的组成
1.4 原子核的形状和大小
1.5 原子核的质量和结合能
1.6 原子核的自旋、磁矩和原子能级的超精细分裂
§ 2.天然核素的放射性衰变
2.1 天然放射性的发现
2.2 衰变定律 半衰期 平均寿命
2.3 三种射线
2.4 α 衰变
2.5 β 衰变 中微子假说
2.6 γ 衰变 内转换 穆斯堡尔效应
2.7 放射系
2.8 核素分布图
2.9 放射性的应用
§ 3.核反应
3.1 人工核反应与人工放射性
3.2 反应能 阈能
3.3 反应截面
3.4 核反应机制
§ 4.裂 变
4.1 核裂变反应的发现
4.2 核裂变反应的特点
4.3 链式裂变反应和反应堆
4.4 原子弹
§ 5.聚 变
5.1 核聚变反应
5.2 太阳的能源
5.3 氢 弹
5.4 受控热核聚变
§ 6.核 力
6.1 核力的主要特征
6.2 核力的介子交换理论
§ 7.核结构模型
7.1 液滴模型
7.2 费米气体模型
7.3 壳层模型
7.4 集体模型
§ 8.粒子物理学的诞生
8.1 早年观点
8.2 狄拉克方程
8.3 反粒子
8.4 中微子
8.5 μ 子与 π 介子
8.6 四种相互作用
8.7 粒子的分类
8.8 守恒量
§ 9.轻子与弱相互作用
9.1 三代轻子
9.2 宇称不守恒
9.3 CP 守恒与 CP 破坏
9.4 中间玻色子与弱电统一
§ 10.强子与强相互作用
10.1 奇异粒子和奇异数
10.2 共振粒子
10.3 强子结构初探 ——— 八重态和十重态
10.4 夸克模型
10.5 粲夸克 底夸克和顶夸克
10.6 色相互作用的特征
10.7 夸克层次的粒子分类和粒子物理的标准模型
本章提要
思考题
习题
第六章 量子力学的新进展
§ 1.波粒二象性的本质 ——— 量子态的交缠
1.1 量子态的直积与交缠
1.2 薛定谔猫态
1.3 哪条路检测器退相干作用原理
§ 2.EPR 佯谬和量子交缠态的非定域性 386
2.1 爱因斯坦与玻尔之争
2.2 EPR 佯谬
2.3 局域隐变量和贝尔不等式
2.4 贝尔不等式的实验检验
2.5 没有不等式的贝尔定理 ———GHZ 三粒子交缠态
§ 3.量子超空间传态
3.1 贝尔算符与贝尔态基
3.2 光子贝尔态的实现
3.3 光子贝尔态的测量
3.4 量子超空间传态的原理与实现
3.5 量子态不可克隆定理
§ 4.量子计算
4.1 量子计算与经典计算的不同
4.2 Shor 算法
附录 A 线性代数
§ 1.矢量空间
1.1 n 维矢量
1.2 矢量的基本运算
1.3 矢量的线性相关性
1.4 n 维矢量空间
1.5 矢量空间的基
§ 2.矩阵与线性变换
2.1 矩阵及其运算法则
2.2 方阵的运算
2.3 线性变换及其矩阵表示
2.4 幺正变换
§ 3.本征值问题
3.1 算符及其矩阵表示
3.2 本征值与本征矢
3.3 对易算符的共同本征矢
§ 4.升降算符
4.1 升降算符的基本性质
4.2 产生算符和消灭算符
§ 5.角动量矩阵
5.1 对易关系
5.2 角动量分量的本征值
5.3 角动量平方的本征值
5.4 角动量的合成
习题
附录 B 高斯函数与高斯积分
1.高斯函数
2.高斯积分
3.高斯函数的傅里叶变换
附录 C 物理常量 单位换算与数据
1.基本物理常量
2.能量单位换算
3.同位素数据选表
习题答案
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