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进入教材巡展
#
  • #
  • #

出版时间:2017-03-20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以下为《中国曲艺发展简史》的配套数字资源,这些资源在您购买图书后将免费附送给您: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9787040456370
  • 1版
  • 66099
  • 60254218-5
  • 平装
  • 16开
  • 2017-03-20
  • 350
  • 艺术学
  • 戏剧与影视学
  • J826
  • 艺术类
  • 本科 高职
内容简介

中国曲艺是由古代民间的口头文学和歌唱艺术经过长期发展演变形成的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其发展源远流长,据可查史料,曲艺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漫长历史。当前市面不乏曲艺发展历史方面的学术专著,典型的有姜昆、倪钟之主编的《中国曲艺通史》,但还没有一本专门针对高等教育的曲艺历史教材。本书就是根据高等教育的教学特点,坚持简明、客观的原则,在现有史料的基础上进行梳理、精简而成。另外,本书对建国初期的曲艺发展情况这一研究空白进行了整理和补充,进一步完善了中国曲艺发展的脉络,这也是本书的一个学术突破。本书共分九章,分别是初成时期的唐前曲艺、正式形成的唐代曲艺、成熟兴盛的宋代曲艺、稳定发展的金元曲艺、承前启后的明代曲艺、集成繁荣的清代曲艺、民国时期的曲艺、新中国探索时期的曲艺、新时期的曲艺。

本书可用于曲艺类课程的教学,也可作为曲艺爱好者的参考读物。

目录

 前辅文
 第一章 初成时期的唐前曲艺
  概 说
  第一节 瞽矇说唱
   一、瞽矇说唱的形成和发展
   二、《成相篇》与说唱体的创立
   三、瞽史—讲史的先声
  第二节 俳优表演
   一、俳优的产生及发展
   二、优人讽谏与优语俳词
   三、汉代“击鼓说唱俑”
   四、《笑林》和《启颜录》
  第三节 唐前俗赋的滋育
   一、赋出俳词
   二、俗赋的形式和内容
  第四节 歌谣歌辞—从《诗经》、汉乐府到南北朝乐府歌辞
   一、先秦歌谣
   二、汉乐府
   三、南北朝乐府歌辞
  思考与练习
 第二章 正式形成的唐代曲艺
  概 说
  第一节 唐代曲艺形成的标志
   一、宗教与曲艺
   二、从“唱导”到“俗讲”
   三、“转变”等技艺和演出场所的专门化
  第二节 唐代曲艺的形式和内容
   一、文体形式
   二、讲唱的内容
  第三节 敦煌曲子词
   一、俗乐与教坊曲
   二、敦煌曲子词的范围及分类
   三、曲子词的叙事特色
  第四节 参军戏
   一、参军戏的形成及讽刺传统
   二、表演形式渐趋丰富多样
   三、参军戏的走向
  思考与练习
 第三章 成熟兴盛的宋代曲艺
  概 说
  第一节 市民文化与曲艺
   一、宋代市民阶层的形成
   二、演出场所
   三、行会和书会
   四、两宋曲艺著述
  第二节 说话艺术的勃兴
   一、小说
   二、讲史
   三、说经
   四、合生及其他“说”的技艺
   五、《大唐三藏取经诗话》
  第三节 唱赚与诸宫调
   一、唱赚
   二、诸宫调
  第四节 鼓子词和其他唱的技艺
  第五节 宋代曲艺的影响
  思考与练习
 第四章 稳定发展的金元曲艺
  概 说
  第一节 金元诸宫调
   一、金元诸宫调的发展和演变
   二、《西厢记诸宫调》
  第二节 金元散曲
   一、金元散曲的兴盛与特点
   二、散曲的思想和艺术
   三、双渐苏卿
  第三节 元代讲史
   一、元代讲史的繁兴
   二、元刊全相平话
   三、《三国志》平话
  第四节 词话和货郎儿
  第五节 笑乐院本—杂剧、南戏中保存的“说”的曲艺形式
  第六节 元代关于曲艺表演的论述
  思考与练习
 第五章 承前启后的明代曲艺
  概 说
  第一节 陶真与弹词
   一、陶真
   二、弹词
  第二节 明代词话与鼓词
   一、明成化说唱词话
   二、《大唐秦王词话》
   三、《历代史略十段锦词话》
   四、贾凫西木皮鼓词
  第三节 明代宝卷
   一、宝卷的产生及其特点
   二、民间宗教宝卷
  第四节 明代说书
   一、明代说书的发展
   二、大说书家柳敬亭
   三、莫后光对柳敬亭说书艺术的指导
  思考与练习
 第六章 集成繁荣的清代曲艺
  概 说
  第一节 清代子弟书
   一、子弟书的产生与发展
   二、子弟书作家与“东西韵”
   三、石玉昆与《包公案》
   四、子弟书的思想艺术特点
  第二节 评书与评话
   一、扬州评话
   二、苏州评话
   三、福州评话
   四、北京评书
   五、其他方言评书
  第三节 弹词
   一、苏州弹词
   二、扬州弦词
   三、木鱼歌
   四、潮州歌册
  第四节 鼓词与大鼓书
   一、鼓词
   二、大鼓书
  第五节 莲花落与道情
   一、唐代以来的道情和莲花落
   二、北京莲花落
   三、冀东莲花落
   四、其他流行各地的莲花落
   五、渔鼓道情
  第六节 时调小曲
   一、南北俗曲的盛行
   二、扬州清曲
   三、兰州鼓子
   四、四川扬琴
   五、山东琴书
  第七节 八角鼓
   一、岔曲的兴起与发展
   二、八角鼓及其流变
  第八节 清代宝卷
   一、宣卷的产生及特点
   二、宣卷的主题思想
   三、靖江讲经与宝卷
   四、河西念卷
   五、山西介休宝卷
  第九节 相声
   一、从口技到相声
   二、相声的早期艺人与传播
  思考与练习
 第七章 民国时期的曲艺
  概 说
  第一节 民国时期曲艺的特点
   一、社会特点及管理机制
   二、演出场所的变化
   三、民国时期的曲艺特点
   四、曲艺流派的确立
   五、新文化运动对曲艺的影响
  第二节 曲艺的再度繁荣
   一、曲艺传播
   二、曲种的发展
  第三节 曲艺研究初兴
   一、郑振铎的研究
   二、傅惜华的研究
   三、李啸仓的研究
   四、赵景深的研究
   五、其他专家学者的研究
  思考与练习
 第八章 新中国探索时期的曲艺
  概 说
  第一节 曲艺的新生
   一、建立新体制
   二、曲艺演出团体
  第二节 曲(书)目建设
   一、原创节目的说新唱新
   二、传统曲(书)目的推陈出新
   三、表演形式上的出新创新
  第三节 传统曲种的革新和新曲种的创立
   一、曲种的改革创新
   二、新曲种的创立
  第四节 相声的改良和发展
   一、相声改进小组
   二、相声的讽刺与歌颂
  第五节 多个曲种的继续发展
   一、西河大鼓
   二、河南坠子
   三、京韵大鼓
   四、山东琴书
   五、弹词
   六、评书
   七、福州评话
   八、扬州评话
  第六节 曲艺传承方式
   一、院校教育
   二、曲艺训练班
   三、团带学员
  思考与练习
 第九章 新时期的曲艺
  概 说
  第一节 讽刺性相声的爆发
  第二节 曲艺表演人才薪火相传
   一、老艺人焕发青春
   二、新中国成立初期培养的演员挑起大梁
   三、“团带学员”成为骨干
   四、业余演员中新人的崛起
   五、院校毕业生成为演出主力
  第三节 曲艺传播和国际交流
   一、曲艺传播
   二、曲艺理论的国际交流
  第四节 海内外曲艺赛事
   一、中国曲艺牡丹奖
   二、中国曲艺节
   三、中国艺术节
   四、巴黎中国曲艺节
   五、国际幽默艺术周
  第五节 “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曲艺之乡”
   一、曲艺面临的困境
   二、曲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三、中国曲艺之乡
  思考与练习
 参考文献
 后 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