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西方哲学教程新编(修订版)
作者: 夏基松
出版时间:2023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9787040606423
- 2版
- 465345
- 60254259-9
- 平装
- 16开
- 2023
- 600
- 528
- 哲学
- 哲学
- 本科
本书是《现代西方哲学教程新编》修订版。本书系统介绍了从19 世纪中叶到21 世纪初期西方哲学的发展过程,运用最新材料如实反映现代西方哲学原貌,将现代西方哲学二十余种哲学流派归纳为人本主义(非理性主义)和科学主义(实证主义)两大思潮,并按照其产生时间依次加以阐明和评述。全书结构严谨,脉络清晰,语言平实,引用规范,评述中肯,是学习和研究现代西方哲学的经典教材。
本书既可作为高校哲学专业现代西方哲学课程教材,也可供社会读者学习参考之用。
引论 现代西方哲学鸟瞰—两大对立思潮的合流
一、现代西方哲学的两大思潮
二、两大思潮的合流,后现代哲学的兴起
(一)解构主义
(二)文本主义
(三)反一元中心主义与异质多元主义
三、 后现代主义文化运动
第一章 实证主义
一、孔德的实证主义
(一)实证主义哲学思想
(二)实证主义社会学说
(三)实证主义宗教观—“人道教”
二、约翰·密尔的实证主义
(一)实证主义哲学思想
(二)归纳主义的逻辑学
(三)功利主义的伦理观
三、斯宾塞的综合哲学
(一)不可知的实在论
(二)机械的均衡论
(三)生物社会学
第二章 马赫主义与假设主义
一、马赫主义
(一)马赫的经验一元论
(二)阿芬那留斯的经验批判主义
二、假设主义
(一)赫歇尔的假设主义
(二)惠威尔的假设主义
(三)彭加勒的约定主义
(四)杜恒的约定主义
第三章 实用主义
一、皮尔士的实效主义
(一)物就是经验的效果
(二)思维的职能是确立信念
(三)效果的意义理论
(四)现代逻辑的理论
二、詹姆斯的彻底经验主义
(一)彻底经验主义的本体论
(二)有用就是真理的认识论
(三)实用主义方法论
三、杜威的经验自然主义
(一)经验自然主义
(二)工具主义
(三)改良主义的社会历史观
第四章 新实在论与批判实在论
一、新实在论
(一)奥地利的早期新实在论
(二)英国的新实在论
(三)美国的新实在论
二、批判实在论
(一)哈特曼的批判实在论
(二)德雷克的批判实在论
(三)桑塔亚纳的批判实在论
(四)罗伊·塞拉斯的批判实在论与物理实在论
第五章 逻辑原子主义与逻辑实证主义
一、逻辑原子主义
(一)弗雷格的哲学逻辑化的思想
(二)罗素的逻辑原子主义
(三)维特根斯坦的逻辑原子主义
二、逻辑实证主义
(一)卡尔纳普的逻辑实证主义
(二)赖欣巴哈的逻辑经验主义
第六章 批判理性主义
一、波普尔的证伪主义的科学哲学
(一)反归纳主义与经验证伪原则
(二)理论是大胆的猜测
(三)知识增长的理论
(四)证伪主义的真理观
(五)科学发展的模式
二、波普尔的改良主义的社会政治哲学
(一)反历史决定论
(二)改良主义的“渐进的社会工程”
三、波普尔的突现进化论的本体论
(一)突现进化论
(二)“三个世界”的理论
第七章 实用主义与分析哲学相结合
一、实用主义的逻辑实证主义化
(一)刘易斯的概念论的实用主义
(二)莫里斯的科学经验主义
(三)布里奇曼的操作主义
二、逻辑实证主义的实用主义化—蒯因的逻辑实用主义的分析哲学
(一)论经验主义的两个教条
(二)整体主义的科学观
(三)本体论承诺—恢复形而上学
(四)行为主义的意义理论
(五)自然认识论
三、新实用主义
第八章 日常语言哲学与后期语言哲学
一、日常语言哲学
(一)后期维特根斯坦的日常语言哲学
(二)英国的日常语言哲学
(三)美国塞尔的日常语言哲学思想
二、后期语言哲学
(一)戴维森的后期语言哲学
(二)克里普克的后期语言哲学
(三)杜米特的后期语言哲学
第九章 历史主义分析哲学
一、图尔敏的自然秩序理想论
(一)理论是对经验材料的系统化解释
(二)图象—推理法
(三)理论的真与假
(四)自然秩序理想
二、汉森的观察负载理论的学说
(一)科学哲学与科学史相结合
(二)观察负载理论
(三)科学发现的方法—溯因法
(四)经典性学科与研究性科学
三、库恩的科学革命的结构的理论
(一)科学的发展与范式
(二)科学发展的动态模式
(三)不可知论的认识论
(四)范式的不可通约性
四、拉卡托斯的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
(一)精致的证伪主义—经验不能证伪理论
(二)科学研究纲领
(三)科学发展的动态模式
(四)精致证伪主义的真理论
(五)科学哲学与科学史的结合
五、费耶阿本德的无政府主义的认识论
(一)科学非理性化
(二)科学是最新的宗教
(三)无政府主义的认识论
(四)乌托邦的自由社会
第十章 新历史主义分析哲学
一、夏佩尔的信息域理论
(一)信息域
(二)科学发现的推理模式
(三)科学知识的客观性和真理性
(四)科学实在论
二、劳丹的新实用主义的研究传统理论
(一)反实在论
(二)研究传统
(三)科学进步的合理性问题
第十一章 意志主义
一、叔本华的生存意志主义
(一)生存意志主义的本体论
(二)非理性主义的认识论
(三)悲观主义的人生观
二、尼采的权力意志主义
(一)权力意志主义的本体论
(二)非理性主义的认识论
(三)非道德主义的伦理观—重估一切价值
(四)超人哲学的社会政治观
第十二章 新康德主义
一、朗格的新康德主义
(一)生理学的康德主义
(二)伦理的社会主义
二、马堡学派的新康德主义
(一)柯亨的批判唯心主义
(二)卡西尔的人类文化哲学
(三)苏珊·朗格的符号学美学
三、弗莱堡学派的新康德主义
(一)文德尔班的新康德主义
(二)李凯尔特的先验哲学
第十三章 生命哲学
一、狄尔泰的生命哲学
(一)生命是世界的本原
(二)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对立
二、齐美尔的生命哲学
(一)生命哲学
(二)历史哲学
(三)形式社会学
三、柏格森主义
(一)生命之流
(二)直觉主义
(三)“开放社会”与“封闭社会”
四、斯宾格勒的生命主义的历史哲学
第十四章 新黑格尔主义
一、英国的新黑格尔主义
(一)格林的新黑格尔主义
(二)布拉德雷的新黑格尔主义
二、美国的新黑格尔主义
(一)罗伊斯的新黑格尔主义
(二)缪勒尔的后期新黑格尔主义
三、德国的克罗纳的新黑格尔主义
(一)形而上学的本体论
(二)直觉主义认识论
四、意大利的克罗齐的新黑格尔主义
(一)“纯粹精神”的本体论
(二)非理性主义认识论
(三)直觉主义的美学
(四)当代主义的历史观
(五)反社会主义的社会政治观
第十五章 新托马斯主义、人格主义、世俗神学
一、新托马斯主义
(一)神学本体论
(二)神秘主义认识论
(三)“神学人本主义”的社会伦理观
二、人格主义
(一)“人格是世界的本原”
(二)信仰主义认识论
(三)神学人本主义的社会伦理观
三、世俗神学
(一)神学与世俗哲学的结合
(二)神学与群众运动结合
(三)神学与多元宗教结合:希克的多元主义宗教哲学
第十六章 现象学
一、现象学运动
二、胡塞尔的先验现象学
(一)先验的第一哲学
(二)现象学还原的方法
(三)意向性学说
(四)直觉主义
(五)欧洲文明的危机—“生活世界”
(六)对后世的影响
第十七章 存在主义
一、克尔凯郭尔的存在学说
(一)存在就是非理性的主观体验
(二)真理就是主观性
(三)人生的三种状态的选择
二、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
(一)有根的本体论
(二)语言与存在
三、雅斯贝尔斯的有神论存在主义
(一)自我就是大全
(二)哲学就是学习死亡
(三)有神论的人道主义
四、萨特的无神论的存在主义与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
(一)自在存在与自为存在
(二)存在先于本质
(三)人是绝对自由的
(四)萨特的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
五、梅洛-庞蒂的现象学的存在主义
(一)否弃笛卡儿的二元论,坚持中性的“调和哲学”
(二)知觉现象学
(三)自我是主体与客体的同一、“身体—主体”的同一
(四)自我与他人世界
(五)可见的与不可见的
(六)梅洛-庞蒂的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
六、列维纳斯的异质性他者理论
(一)传统哲学与他人问题
(二)从存在到存在者
(三)从存在者到他者
(四)从他者到上帝
(五)伦理学是第一哲学
七、阿伦特的反极权主义的政治理论
(一)以存在主义为基础的政治学
(二)人的三类行为:劳动、工作与行动
(三)人的活动的两大领域:私人领域与公共领域
(四)社会领域—极权主义的起源
(五)反极权主义
第十八章 解释学
一、施莱尔马赫的一般解释学
(一)理解和解释是心灵的创造性活动
(二)解释学是避免误解的艺术
二、狄尔泰的生命解释学
(一)生命解释学
(二)移情与解释学循环
三、海德格尔的本体论解释学
(一)本体论的解释学
(二)理解的前结构
四、伽达默尔的哲学解释学
(一)理解的历史性
(二)理解的语言性
(三)解释的实践性
(四)理解与意义
五、哈贝马斯的批判的解释学
(一)批判的解释学
(二)曲解的交往与合理的交往
六、利科的现象学解释学
(一)英美语言分析哲学与欧洲大陆解释学的结合
(二)语言分析—语言与话语、意义与指称
(三)文本的理解、说明和解释
七、阿佩尔的先验实用主义的解释学
(一)欧洲大陆解释学与英美语言分析哲学的融合
(二)“说明”理论与“解释”理论的结合
八、姚斯的文学解释学—接受美学
(一)强调文本与作品的区别性
(二)读者中心论
(三)文本的历史性
第十九章 弗洛伊德主义、新弗洛伊德主义与后弗洛伊德主义
一、弗洛伊德主义
(一)弗洛伊德的性分析心理学
(二)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
(三)荣格的分析心理学
二、新弗洛伊德主义与后弗洛伊德主义
(一)新弗洛伊德主义
(二)后弗洛伊德主义
三、弗洛伊德主义的马克思主义
(一)赖希的早期弗洛伊德主义的马克思主义
(二)弗洛姆的新弗洛伊德主义的马克思主义
(三)德勒兹和加塔利的后弗洛伊德主义的马克思主义
第二十章 法兰克福学派
一、霍克海默的批判的社会理论
(一)批判的社会理论
(二)反科学技术的浪漫主义
二、阿多诺及其否定的辩证法
(一)主体与客体同一论
(二)否定的辩证法
三、马尔库塞的批判的社会理论
(一)弗洛伊德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结合
(二)批判的社会理论
四、哈贝马斯的批判的社会理论
(一)批判的社会理论
(二)交往行为合理化
(三)普遍语用学
五、霍耐特与弗雷泽的正义的社会批判理论
(一)霍耐特的“认同”理论
(二)弗雷泽的正义的社会批判理论
第二十一章 结构主义
一、结构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
(一)基本观点
(二)结构主义的方法论
二、结构主义的语言学
(一)先驱者:索绪尔
(二)“转换—生成语法”学派
三、列维-斯特劳斯的结构主义人类学
四、阿尔都塞的“结构主义的马克思主义”
第二十二章 后结构主义的后现代主义
一、巴特的后结构主义文学理论
(一)结构主义的符号学
(二)后结构主义的文艺理论
二、德里达的解构主义
(一)反逻各斯中心主义
(二)论哲学与文学
(三)论存在主义与结构主义的解构
(四)论解构阅读
三、福柯的后尼采主义权力理论
(一)考古学方法
(二)知识型的变迁
(三)权力理论
四、利奥塔的纷争理论
(一)“元叙事”危机
(二)语言游戏和“语用学”
(三)后现代性与公正游戏
五、拉康的后结构主义精神分析理论
(一)结构的主体发生理论
(二)后结构主义精神分析法
第二十三章 新实用主义及其他后现代主义
一、罗蒂的新实用主义后哲学
(一)哲学的终结与后哲学
(二)新实用主义后哲学
(三)后哲学文化
(四)种族中心主义
二、格里芬的建设性的后现代主义
(一)机械论与现代主义
(二)过程哲学与后现代主义
三、斯普瑞特奈克的生态后现代主义
第二十四章 后现代主义人文运动
一、后现代主义的文学批评理论
二、后现代主义建筑理论
三、后现代主义历史哲学—新历史主义观
(一)格林布拉特的新历史主义
(二)怀特的新历史主义
四、后殖民主义(后殖民文化批判理论)
(一)赛义德的后殖民主义
(二)斯皮瓦克的后殖民主义
(三)霍米·巴巴的后殖民主义
(四)马克思主义的后殖民主义
五、后现代女权主义
(一)存在主义的女权主义
(二)后结构主义的女权主义
(三)马克思主义的女权主义
(四)第三世界的女权主义
(五)女同性恋女权主义
(六)生态女权主义
(七)认识论和科学哲学的女权主义
第二十五章 科学哲学的自然化、社会学化和后现象学化
一、科学哲学(认识论)的自然化
二、科学哲学的社会学化
(一)利益分析学派
(二)实验室研究学派
(三)话语分析学派
三、科学哲学的后现象学化
(一)后现象学的科学技术哲学兴起
(二)伊德的后现象学
(三)博格曼的现象学技术哲学
(四)斯蒂格勒的后现象学技术哲学
第二十六章 当代伦理学的新趋向
一、社群主义与自由主义之争
(一)罗尔斯的公平正义论的自由主义
(二)诺齐克的权利正义论的自由主义
(三)社群主义对自由主义的挑战
二、当代科技伦理学的新趋向
(一)社会条件主义
(二)反人类中心主义
(三)社会责任伦理学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