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进入教材巡展
#
  • #

出版时间:2008-11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以下为《文学理论教程(第四版)教学参考书(配盘)》的配套数字资源,这些资源在您购买图书后将免费附送给您: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9787040247817
  • 4版
  • 62060
  • 42230007-9
  • 平装
  • 16开
  • 2008-11
  • 430
  • 353
  • 文学
  • 中国语言文学
  • I0
  • 中国语言文学类
  • 本科
内容简介


本书是和“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九五”规划国家级重点教材《文学理论教程(修订四版)》配套使用的教学参考书。全书和主教材一致分为五编十六章,每章的主要内容分为五部分:内容提要、概念源流、思考题及答题要点、相关知识、参考文献。本书观点明确、论证翔实、材料丰富,是中文系师生和广大文学爱好者必备的参考书。

本书附CD-ROM辅教光盘一片,与纸质教材相互配合。

目录

 第一编 导论
  第一章 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
   一、内容提要
    1.关于文学理论的性质
    2.关于文学理论的形态
   二、概念源流
    文艺学
   三、思考题及答题要点
    1.试从学科归属、对象任务和学科品格三个角度,说明文学理论的性质。
    2.文学理论有哪几种基本形态?其划分的依据是什么?
   四、相关知识
    1.郭绍虞:中国文学批评与文学理论的发展
    2.韦勒克: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
    3.卡冈:对艺术作综合研究的系统方法
   五、参考文献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建设
   一、内容提要
    1.关于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基石
    2.关于中国当代的文学理论建设
   二、概念源流
    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
   三、思考题及答题要点
    1.作为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基石是什么?试作简要说明。
    2.试概括出马克思主义对文学的理解的特点。
    3.建设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应注意几个方面的问题?
   四、相关知识
    1.马克思论人类的生活活动和按美的规律构造
    2.恩格斯论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交互作用
    3.马克思恩格斯论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
    4.马克思论生产与消费
    5.哈贝马斯论交往行为
    6.钱中文论文学是审美意识形态
   五、参考文献
 第二编 文学活动
  第三章 文学作为活动
   一、内容提要
    1.关于文学活动及其构成
    2.关于文学活动作为人类活动的性质
    3.关于文学活动的发生与发展
   二、概念源流
    1.生活活动
    2.本质力量的对象化
    3.文学活动的“四个要素”
    4.文学活动的对话性结构
    5.文学本体论
    6.劳动说
    7.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在发展上的“不平衡关系”
   三、思考题及答题要点
    1.文学活动与生活活动是怎样的关系?文学活动在生活活动中处在什么位置?
    2.文学活动的四种理论视角各自的理论依据是什么?请简述之,并指出它们的片面性。
    3.简要论述文学起源上的“劳动说”。
    4.试辩证说明文学发展的诸种原因。
    5.关于文学活动的整体性以及文学活动与人类生活活动的有机联系的问题。
    6.关于文学发展动因上的多方面性与终极追溯。
   四、相关知识
    1.艾布拉姆斯的“文学四要素”说
    2.“断竹,续竹,飞土,逐宍”
    3.治世之音安以乐
   五、参考文献
  第四章 文学活动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
   一、内容提要
    1.关于文学概念的辨析
    2.关于文学的一般意识形态性质
    3.关于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
    4.关于文学的话语蕴藉属性
   二、概念源流
    1.文学(literature)
    2.意识形态(ideology)
    3.话语(discursive)
   三、思考题及答题要点
    1.文学有哪两种含义?现在通行的文学含义是什么?
    2.怎样理解文学的一般意识形态性质?
    3.怎样理解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
    4.什么是话语蕴藉?怎样理解文学的话语蕴藉属性?试结合具体作品加以说明。
   四、相关知识
    1.冯·戴伊克:话语分析方法
    2.杰姆逊:意识形态分析的七种模式
    3.伊格尔顿:文学与意识形态
    4.伊格尔顿:文学、话语实践和修辞学
    5.阿多诺:艺术的双重性
    6.阿尔都塞:艺术与审美和意识形态
    7.中国古人论话语蕴藉(四则)
   五、参考文献
  第五章 社会主义时期的文学活动
   一、内容提要
    1.关于社会主义时期文学活动的基本属性
    2.关于社会主义时期文学活动的价值取向
    3.关于科学发展观与社会主义时期文学活动的发展
   二、概念源流
    1.社会主义新人形象
    2.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3.推陈出新
   三、思考题及答题要点
    1.简述社会主义时期文学活动的基本属性。
    2.怎样认识社会主义时期文学活动中的雅与俗的问题?
    3.继承民族优秀传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文学有什么意义?
    4.民族文学与世界文学的相互关系是怎样的?
   四、相关知识
    1.马克思、恩格斯、毛泽东论经济、政治、文化的关系
    2.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
   五、参考文献
 第三编 文学创造
  第六章 文学创造作为特殊的精神生产
   一、内容提要
    1.关于文学创造作为特殊的生产
    2.关于文学创造的主体与客体
    3.关于文学创造的主客体关系
   二、概念源流
    1.精神生产
    2.艺术生产
    3.文学创造的客体
    4.文学创造的主体
    5.文学创造的客体“主体化”
    6.文学创造的主体“客体化”
   三、思考题及答题要点
    1.“艺术生产”的概念是怎样提出来的?文学创造作为一种精神生产,它与物质生产的关系如何?
    2.文学创造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它与科学、宗教活动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3.文学话语作为一种“话语”,它与日常话语、科学话语有什么区别?为什么说文学话语是一种创造性话语?
    4.社会生活作为文学创造的客体,它具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说只有经过作家体验的社会生活才是文学创造的现实客体?
    5.能否说“凡是写作的作家就是文学创造的主体”?为什么?如何理解“作家是美的体验者、评价者和创造者”?
    6.如何理解文学创造中主客体关系的特点?
    7.如何理解文学创造中主客体的双向运动?
    8.为什么说文学创造中作为主体的作家始终处于主导性地位?
    9.关于文学话语的含蓄、多义、模糊性特征。
   四、相关知识
    1.“艺术生产”概念的提出
    2.弗洛伊德的艺术是“性欲的转换形式”之说
    3.关于荣格的“集体无意识”、“原始意象”和“原型”
    4.审美“心理距离”说
    5.“移情”说
   五、参考文献
  第七章 文学创造过程
   一、内容提要
    1.关于文学创造的发生阶段
    2.关于文学创造的构思阶段
    3.关于文学创造的物化阶段
   二、概念源流
    1.材料
    2.艺术发现
    3.创作动机
   三、思考题及答题要点
    1.为什么说文学材料具有主体性特征?
    2.艺术发现的心理特征是什么?
    3.自己是否从事过文学创作?是否发生过灵感?如果有,试述灵感的特
    点与个人体会,并尝试与直觉比较。
    4.意识和无意识在文学创造中的意义何在?
    5.为什么说即兴不是凭空出现的?
   四、相关知识
    1.弗洛伊德等论人的心灵、潜意识及创造活动之奥秘
    2.阿恩海姆等论视觉思维(含观察)、材料积累、艺术发现与创作动机
    3.德谟克利特等论灵感与直觉
    4.阿瑞提等论想象、意象以及构思
    5.萨特等论意象与语词、心与手的关系
   五、参考文献
  第八章 文学创造的价值追求
   一、内容提要
    1.关于文学的真实
    2.关于文学的伦理与情感
    3.关于美的创造
   二、概念源流
    1.艺术真实
    2.艺术概括
    3.情感表现
    4.艺术形式
   三、思考题及答题要点
    1.怎样理解“真、善、美”及其统一是文学创造的审美价值追求?在文学创造中“真、善、美”与“艺术真实”、“情感表现”、“形式创造”是什么关系?
    2.艺术真实有哪些主要特征?说明艺术真实区别于生活真实及科学真实的原理。
    3.诠释艺术概括的价值意义并对下面一段话作出评述。
    4.怎样理解情感表现的文学意义?
    5.阐明情感评价的高尚品格及功利取向与文学尚“善”的审美价值追求之关系,并诠释情感表现方式的诚挚情态及艺术呈示之含义。
    6.为什么说人文关怀是“善”的终极价值体现?谈谈你对文学作品中的人文关怀与历史理性之间关系的理解。
    7.为什么说形式创造对文学审美价值的实现具有“生死攸关”的意义?
    8.阐释“内容形式化”与“形式内容化”的审美创造内涵。
    9.谈谈你对“有意味的形式”这一概念的见解。
    10.有人说文学作品是不可转译的(包括各民族语言及古今文之间),你认为有道理吗?为什么?
   四、相关知识
    1.列·斯托洛维奇:诠释艺术的多方面本性的审美价值论
    2.A.卢那卡尔斯基:审美价值———真善美之合一
    3.席勒:艺术真实是诗意的真实而有别于历史的真实
    4.黑格尔:艺术的真实是内在因素与外在因素的协调一致
    5.N.冈察洛夫:艺术真实和现实真实不是同一东西
    6.乔治·卢卡契:文学创造中的人的主观性
    7.高尔基:文学的真实是从同类许多事实中提出来的精粹
    8.歌德:艺术的真正生命在于对个别特殊事物的掌握和描述
    9.丹纳:艺术的目的就是要把这个特征表现得彰明较著
    10.莫泊桑:艺术真实是运用诗艺创造出来的
    11.迪伦马特:艺术的主观性
    12.胡风:主观精神和客观真理的融合
    13.鲁道夫·阿恩海姆:艺术创造是主客体的相互作用
    14.恩格斯评论文学创造中的情感表现
    15.列宁论托尔斯泰作品里情感表现的价值取向
    16.中国古典诗学论情
    17.罗宾·乔治·科林伍德:艺术是表现情感的
    18.苏珊·朗格:艺术品就是情感的形式
    19.鲁迅论情感评价的品格及其社会功利性
    20.《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人文主义
    21.童庆炳:历史理性与人文关怀之间的张力
    22.黑格尔:内容与形式的独立完整的统一,就是艺术的中心
    23.别林斯基:思想与形式融合一体,是不可分的
    24.鲁道夫·阿恩海姆:艺术传达的内容决定形式的选择
    25.宗白华:艺术家往往倾向以“形式”为艺术的基本
    26.克莱夫·贝尔:有意味的形式
   五、参考文献
 第四编 文学作品
  第九章 文学作品的类型和体裁
   一、内容提要
    1.关于文学作品的类型
    2.关于文学作品的体裁
   二、概念源流
    1.现实型文学和理想型文学
    2.象征型文学
   三、思考题及答题要点
    1.谈谈象征型文学与现实型、理想型文学的区别。
    2.运用文学类型理论分析当代文学作品。
    3.现代主义文学的类型特征是什么?
    4.从诗歌基本特征看其抒情表现的艺术特长。
    5.比较散文与报告文学的真实性。
    6.比较小说与剧本在反映生活方面的异同。
   四、相关知识
    1.有关现实型文学、理想型文学的论述
    2.有关象征型文学的论述
    五、参考文献
  第十章 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和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
   一、内容提要
    1.关于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
    2.关于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
   二、概念源流
    1.典型
    2.特征化
    3.意境
    4.意象
   三、思考题及答题要点
    1.举例说明文学话语与普通话语的不同。
    2.举例说明文学形象的特征。
    3.文学典型的审美特征是什么?典型人物与典型环境的关系是怎样的?
    4.举例说明文学意境的特征。
    5.审美意象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6.谈谈审美意象与意象主义的意象观的区别。
   四、相关知识
    1.关于典型概念
    2.关于艺术形象的高级形态
    3.关于意象的多种理解
    4.关于典型、意境、意象之间的关系
   五、参考文献
  第十一章 叙事性作品
   一、内容提要
   二、概念源流
    1.叙事学
    2.表层结构与深层结构
    3.叙述者的声音
   三、思考题及答题要点
    1.如何理解叙事的特征?
    2.情节与事件的关系如何?
    3.试分析一篇叙事作品的行动序列。
    4.试分析叙事节奏与时间的关系。
    5.叙述聚焦的变换对于阅读有何意义?
    6.试分析一篇叙事作品中叙述者声音的特点。
    7.试分析《窦娥冤》中的行动序列。
    8.试分析钱锺书《猫》和郁达夫《沉沦》中叙述者声音的特点。
   四、相关知识
    1.传统的西方叙事理论
    2.传统的中国叙事理论
    3.新叙事学
   五、参考文献
  第十二章 抒情性作品
   一、内容提要
    1.关于抒情的界定
    2.关于抒情性作品的构成
    3.关于抒情方式
   二、概念源流
    1.抒情与抒情话语
    2.抒情性作品的结构
    3.抒情话语的修辞
   三、思考题及答题要点
    1.文学抒情与叙事有哪些主要区别?
    2.抒情话语主要通过哪些方式来突出语言的表现功能?
    3.为什么说“一切景语皆情语”?
   四、相关知识
    1.宗白华论文艺的空灵与充实
    2.宗白华论诗画关系
    3.高友工论中国抒情美学
   五、参考文献
  第十三章 文学风格
   一、内容提要
    1.风格的诸种观念和理论
    2.风格的定义和内涵
    3.文学风格的类型与价值
    4.文学风格与文化
   二、概念源流
    1.风格
    2.创作个性
    3.风格类型
   三、思考题及答题要点
    1.如何正确理解“文如其人”与“风格即人”的观点?
    2.如何理解文学风格的价值?
    3.如何理解文学的时代风格?
   四、相关知识
    1.马克思论风格的多样性
    2.毛泽东论艺术要有特殊的民族风格
    3.曹丕论作家的个性和风格
    4.陆机论文体风格特征
    5.刘勰论风格
    6.方孝孺论风格类乎其人
    7.姚鼐论风格之美
    8.钱锺书论“文如其人”
    9.亚里士多德论风格的追求
    10.布封论风格
    11.歌德论作家的风格是他内心生活的准确标志
    12.巴尔特论风格
    13.李延寿论南北词人之得失
    14.刘师培论南北文学不同
    15.赫拉普钦科论文学流派
   五、参考文献
 第五编 文学消费与接受
  第十四章 文学消费与接受的性质
   一、内容提要
    1.关于文学消费与一般消费
    2.关于文学接受的文化价值
   二、概念源流
    1.文学消费
    2.文学传播
    3.高雅文学
    4.文学接受
    5.文学交流
   三、思考题及答题要点
    1.文学消费与文学生产之间有何辩证关系?
    2.简述文学传播媒介的演进及其美学意义。
    3.文学传播方式对文学的生产与消费有何深刻影响?
    4.为什么文学消费既是一般商品消费,又是特殊的精神产品消费?
    5.如何理解文学消费与文学接受的意识形态性质?
    6.文学消费与文学接受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7.为什么说文学接受是一种审美体验活动?
    8.为什么说文学接受是一种审美认识活动?
    9.为什么说文学接受是一种价值阐释活动?
    10.为什么说文学接受是一种审美交流活动?
    11.文学作品的艺术生命力与其商业价值有无必然联系?
    12.如何理解商品经济条件下文学出版业的复杂性?
    13.谈谈文学创作与金钱的关系。
    14.试评析文学交流的典范: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复调小说与巴赫金的“对话批评”。
   四、相关知识
    1.马克思论作家决不应为了挣钱而写作
    2.马克思、恩格斯论资产阶级将诗人和艺术家变成它的雇佣劳动者
    3.马克思论艺术生产作为生产性劳动与非生产性劳动的区分
    4.马克思论同一种劳动可以是生产劳动,也可以是非生产劳动
    5.马克思论艺术生产本质上是非经济意义上的生产
    6.马克思论物质产品的使用价值、商业价值和审美价值
    7.马克思论精神产品的劳动量和价值量难以精确计算
    8.马克思论精神产品的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
    9.马克思论精神生产是人类生产的一种特殊形式
    10.马克思论艺术生产一定要与物质生产的一定形式相联系
    11.马克思论精神消费比物质消费更高尚
    12.马克思论精神产品的两种存在形式
    13.马克思论生产与消费的互动关系
    14.马克思论精神生产的发展与世界市场的形成
    15.马克思论精神生产作为雇佣劳动是“巨大的进步”
    16.布瓦洛论文学是神圣的事业,不应成为唯利是图的手段
    17.贝尔论艺术家与宗教狂
    18.埃斯卡尔皮论不阅读的文学消费(“炫耀式”的文学消费)
    19.瓦特论小说的兴起与读者大众的关系
    20.鲁迅论文学创作与读者的关系
    21.马克斯·韦伯论技术的进步不一定带来艺术品审美价值的提高
    22.本杰明论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的美学特征
    23.本杰明论艺术品的两种价值及其两种接受方式
    24.本杰明论文艺与消费大众的关系
    25.萨特论文学的商品化及文学的价值
    26.桑切斯·瓦斯克斯论大众文化的意识形态属性
    27.霍克海默和阿多诺论文化工业(大众文化)
    28.本杰明论资本主义文化市场中的作家及其作品
    29.马克思论小说作品的认识价值
    30.恩格斯论现实主义文学作品的认识价值
    31.葛兰西论通俗文学的认识价值、娱乐价值和文化阐释价值
    32.萨特论文学接受的交流价值
    33.伽达默尔论阐释学经验的对话交往性质
    34.姚斯(又译作“耀斯”)论艺术审美接受的互动与认同模式
    35.姚斯论生活世界是一个互为主体的世界
    36.巴赫金论文学接受的交往与对话价值
    37.哈贝马斯论主体间性(又译为主体通性)、自我认同与交往对话的关系
    38.哈贝马斯论话语交往行为的规范性基础
   五、参考文献
  第十五章 文学接受过程
   一、内容提要
    1.关于文学接受的发生
    2.关于文学接受的发展
    3.关于文学接受的高潮
   二、概念源流
    1.期待视野
    2.隐含的读者
    3.共鸣
    4.净化
   三、思考题及答题要点
    1.读者的阅读期待视野是怎样形成的?
    2.文学接受的主要动机是什么?
    3.如何理解接受心境与接受效果之间的关系?
    4.隐含的读者是怎样形成的?
    5.文学接受为什么需要“填空”、“对话”与“兴味”?
    6.文学接受活动中为什么会产生异变?
    7.如何看待文学接受过程中的误解?
    8.试述期待遇挫与艺术魅力的关系。
   四、相关知识
    1.孔子与“诗可以兴”
    2.钟嵘与“滋味”说
    3.司空图与“超以象外”、“味外之旨”
    4.伽达默尔与文艺解释学
    5.姚斯、伊瑟尔与接受美学
   五、参考文献
  第十六章 文学批评
   一、内容提要
    1.文学批评的价值取向
    2.文学批评的模式
    3.文学批评的实践
   二、概念源流
    1.文学批评
    2.文学批评的标准
    3.文化批评
   三、思考题及答题要点
    1.怎样理解文学批评的意识形态性质?
    2.为什么说美学的观点和历史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批评的总原则和方法论?
    3.怎样理解思想标准和艺术标准的具体内涵及两者的关系?
    4.选择两种批评模式进行比较,说明传统批评模式与现代批评模式的区别。
    5.文学批评或文学研究与文化批评或文化研究,究竟有何不同?
   四、相关知识
    1.方法、方法论与文学批评的方法
    2.文学批评的文体
   五、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