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一体化 理论与战略 / 财经学术文丛
¥24.00定价
作者: 姜文学
出版时间:2013-11
出版社: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 9787565413735
- 60510
- 2013-11
- F114.41
内容简介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大国广泛参与到国际经济一体化浪潮中,并逐步形成了全球范围的经济一体化协定网,其基本特征是两个“轴辐结构”,即以大国(集团)为轴心、中小型国家为辐条的轴辐结构和以中小型国家为轴心、大国为辐条的轴辐结构。
1950年,美国经济学家维纳(Jacob Viner)提出的关税同盟理论奠定了国际经济一体化理论的基础,并成为之后相关研究的基础框架。维纳对小国与大国结成关税同盟后小国的经济效果进行研究,并假设其不影响集团的贸易条件;之后国内外的理论研究放松了这些假设,分析规模相近的国家缔结经济一体化协定的经济效果,并研究经济一体化协定对整个集团贸易条件的影响,进而分析对世界经济福利的影响。然而,理论界对于大国与小国缔结经济一体化协定后大国的经济效果却缺少分析,这恰恰是当前国际经济一体化的重要特征之一;另外,任何一国在决定是否缔结某一经济一体化协定前,考虑的是对本国福利的影响,而非对整个集团乃至世界福利的影响。因此,从大国的角度对这些问题进行研究,对中国具有重要意义。
1950年,美国经济学家维纳(Jacob Viner)提出的关税同盟理论奠定了国际经济一体化理论的基础,并成为之后相关研究的基础框架。维纳对小国与大国结成关税同盟后小国的经济效果进行研究,并假设其不影响集团的贸易条件;之后国内外的理论研究放松了这些假设,分析规模相近的国家缔结经济一体化协定的经济效果,并研究经济一体化协定对整个集团贸易条件的影响,进而分析对世界经济福利的影响。然而,理论界对于大国与小国缔结经济一体化协定后大国的经济效果却缺少分析,这恰恰是当前国际经济一体化的重要特征之一;另外,任何一国在决定是否缔结某一经济一体化协定前,考虑的是对本国福利的影响,而非对整个集团乃至世界福利的影响。因此,从大国的角度对这些问题进行研究,对中国具有重要意义。
目录
1 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含义与形式
1.1 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含义
1.2 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形式
2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发展
2.1 1987年以前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发展
2.2 1987年以后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发展
3 国际经济一体化的经济效应
3.1 国际经济一体化的静态效应
3.2 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动态效应
4 市场规模、优惠程度与一体化的经济效应
4.1 市场规模与一体化的经济效应
4.2 优惠程度与一体化的经济效应
5 国际经济一体化的政治经济学
5.1 经济一体化与安全保证
5.2 经济一体化与集团博弈
5.3 经济一体化与成员政策的稳定性和可信度
5.4 经济一体化与全球贸易秩序竞争
5.5 经济一体化与地缘战略
5.6 利益攸关方的态度与经济一体化
6 不同规模国家的经济一体化战略
6.1 国家规模的划分
6.2 中小型国家的经济一体化战略
6.3 大国的经济一体化战略
7 中国参与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实践与战略
7.1 中国参与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实践
7.2 中国参与国际经济一体化的战略
7.3 经济一体化的新功能与中国的经济一体化战略
附录 向GATT/WTO通报并仍在生效的实体协定
主要参考文献
索引
1.1 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含义
1.2 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形式
2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发展
2.1 1987年以前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发展
2.2 1987年以后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发展
3 国际经济一体化的经济效应
3.1 国际经济一体化的静态效应
3.2 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动态效应
4 市场规模、优惠程度与一体化的经济效应
4.1 市场规模与一体化的经济效应
4.2 优惠程度与一体化的经济效应
5 国际经济一体化的政治经济学
5.1 经济一体化与安全保证
5.2 经济一体化与集团博弈
5.3 经济一体化与成员政策的稳定性和可信度
5.4 经济一体化与全球贸易秩序竞争
5.5 经济一体化与地缘战略
5.6 利益攸关方的态度与经济一体化
6 不同规模国家的经济一体化战略
6.1 国家规模的划分
6.2 中小型国家的经济一体化战略
6.3 大国的经济一体化战略
7 中国参与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实践与战略
7.1 中国参与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实践
7.2 中国参与国际经济一体化的战略
7.3 经济一体化的新功能与中国的经济一体化战略
附录 向GATT/WTO通报并仍在生效的实体协定
主要参考文献
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