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进入教材巡展
#

出版时间:2011年11月

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以下为《儒学基础读本》的配套数字资源,这些资源在您购买图书后将免费附送给您:
  •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9787303119998
  • 58144
  • 0043152737-3
  • 16开
  • 2011年11月
  • 360
  • 哲学
  • 哲学
  • B222.05
  • 中文
  • 本科
内容简介
儒学是什么?儒学都有些什么内容?李申编著的《儒学基础读本》用古人自己的话做出了回答。对于每一项内容,编著者都有一个简短的说明。对于古人的话,编著者则进行了全文的翻译和简明的注释。适合一般儒学爱好者阅读,也可作专业研究者参考。书末附有著名儒者和儒学典籍的资料,可帮助读者进一步理解儒学的内容。
目录
第一章 儒学是中国古代治国之学
  第一节 儒学是孔子创立的治国之学
  第二节 春秋战国时代,百家之学也都是治国之学
  第三节 尧舜之道就是仁义之道
  第四节 仁义之道后世成为忠孝之道
  第五节 忠孝之道后来演变为单方面的义务
  第六节 礼是儒学治国的基本规范
  第七节 与礼仪同样重要的是音乐
  第八节 制礼作乐是治国最重要的事业
第二章 礼的内容
  第一节 最重要的礼是祭礼
  第二节 祭祀的对象和级别
  第三节 有益于人的事物都会被祀为贵神
  第四节 最高神是昊天上帝
  第五节 祭祀的目的是求福
  第六节 丧礼是仅次于祭礼的礼仪
  第七节 嘉礼、宾礼和军礼也是制礼的内容
  第八节 家礼和祠堂制度
  第九节 作乐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创作祭祀的诗歌
  第十节 法是和礼并行的治国规范
第三章 治国之学与天人之际
  第一节 天人之际是儒学的最高学问
  第二节 天命是一切言行的最高命令
  第三节 天命君师以治理和教化民众
  第四节 德行是获得天命和百姓拥护的基本条件
  第五节 天意通过民心体现出来
  第六节 天人感应是天意表达的基本形式
  第七节 普通人也可以和天感应
第四章 儒学的世界观
  第一节 气是构成世界的物质基础
  第二节 气是固有的或者是由虚无和理产生的
  第三节 精神是气中之精、灵或理
  第四节 气是心志和肉体的中介,也是物与物感应的中介
  第五节 气分阴阳五行,不停运动
  第六节 事物不断变化,但道不变
  第七节 尧舜和夏商周三代是人类的黄金时代
  第八节 治国的原则来源于天与阴阳五行
  第九节 治国原则源于天理
第五章 关于人的本性
  第一节 上天赋予人本性
  第二节 性善与性恶之争
  第三节 阴阳五行之气决定人性有善有恶
  第四节 本性自然论
  第五节 性本清静论
  第六节 气质之性论
  第七节 性即理说
  第八节 人心与道心
第六章 新的修身、治国之道
  第一节 格物致知是修身、治国的第一步
  第二节 正心诚意是修身、治国的思想基础
  第三节 存天理灭人欲是心正意诚的途径
  第四节 身心修养须下切实工夫
  第五节 致良知就是修身治国的全部
  第六节 汉学与宋学之争
  第七节 为救国而采西学
第七章 儒者处世之道
  第一节 君子谋道不谋食
  第二节 有道则仕,无道则隐
  第三节 求仁得仁,见义勇为
  第四节 以正道求富贵
  第五节 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第六节 爱憎分明,直道而行
附录一 儒学书籍和学校
  第一节 《周易》
  第二节 《尚书》
  第三节 《诗经》
  第四节 礼经
  第五节 《春秋》
  第六节 《论语》《孟子》《孝经》《尔雅》
  第七节 四书
  第八节 《四库全书》
  第九节 儒学学校
附录二 著名儒者
  第一节 汉至唐优秀儒者
  第二节 宋元明清优秀儒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