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学概论(供药学类食品药品管理类制药技术类临床医学类护理类医学技术类等专业用)
¥37.00定价
作者: 祝祎玮,钱善军
出版时间:2015-01
出版社: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
- 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
- 9787534598005
- 57612
- 2015-01
- R2
内容简介
祝祎玮、钱善军主编的这本《中医药学概论》共三个篇章,第一篇为中医基础,共5章,介绍了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病因病机、诊法辨证、养生及预防等内容。第二篇为中药与方剂,共19章,其中第6章至第10章介绍了中药的性能、中药的采制、方剂与治法、方剂的组成与变化、中药与方剂的应用等内容。第11章至第24章,重点介绍了107味常用中药的来源、性味归经、功效、主治与应用、用法用量、注意事项等内容,45首常用方剂的方歌、组成、用法、功效、主治、方解、临床应用等内容,简要介绍了159味中药的分类、性味、功效、用法用量等内容。第三篇为用药指导实训,共设五个实训项目,涉及了用于感冒、咳喘、泄泻、便秘、伤食、胃脘痛、骨伤科、五官科、儿科、妇科方面的中成药内容。教材正文后附有常用中药及方剂拼音索引。
本书适用于高职高专药学类、食品药品管理类、制药技术类、临床医学类、护理类、医学技术类等专业使用,也可供非医药类专业作为公共选修课教材使用。
本书适用于高职高专药学类、食品药品管理类、制药技术类、临床医学类、护理类、医学技术类等专业使用,也可供非医药类专业作为公共选修课教材使用。
目录
绪论
一、中医药学发展简史
二、中医药学的基本特点
第一篇 中医基础
第一章 阴阳五行
第一节 阴阳学说
一、阴阳的含义和特征
二、阴阳的相互关系
三、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第二节 五行学说
一、五行的含义和特征
二、五行的相互关系
三、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第二章 脏腑经络
第一节 脏腑
一、五脏
二、六腑
三、奇恒之腑
四、脏腑之间的关系
第二节 气血津液
一、气
二、血
三、津液
四、气血津液之间的关系
第三节 经络
一、经络的组成
二、经络的功能和作用
第三章 病因病机
第一节 病因
一、六淫
二、疠气
三、七情内伤
四、饮食劳逸
五、痰饮、瘀血
六、外伤、虫兽伤
第二节 病机
一、发病
二、基本病机
第四章 诊法辨证
第一节 四诊
一、望诊
二、闻诊
三、问诊
四、切诊
第二节 辨证
一、八纲辨证
二、脏腑辨证
第五章 养生与治则
第一节 养生及预防
一、养生
二、未病先防
三、既病防变
第二节 治疗原则
一、治病求本
二、扶正祛邪
三、调整阴阳
第二篇 中药与方剂
第六章 中药的性能
一、四气五味
二、归经
三、升降浮沉
四、有毒无毒
第七章 中药的采制
第一节 品种与产地
第二节 采集与加工
一、采集
二、炮制
第八章 方剂与治法
第一节 方剂
第二节 治法
第九章 方剂的组成与变化
第一节 方剂的组成
第二节 方剂的变化
第十章 中药与方剂的应用
第一节 中药的应用
一、配伍
二、用药禁忌
三、用量
四、用法
第二节 方剂的应用
一、剂型
二、用法
三、用量
第十一章 解表药与方剂
第一节 解表药
一、发散风寒药
二、疏散风热药
三、其他常用解表药
第二节 解表剂
一、辛温解表剂
二、辛凉解表剂
第十二章 清热药与方剂
第一节 清热药
一、清热泻火药
二、清热燥湿药
三、清热解毒药
四、清热凉血药
五、清虚热药
六、其他常用清热药
第二节 清热剂
一、清气分热剂
二、清营凉血剂
三、清热解毒剂
四、清脏腑热剂
五、清虚热剂
第十三章 泻下药与方剂
第一节 泻下药
第二节 泻下剂
第十四章 祛湿药与方剂
第一节 祛湿药
一、祛风湿药
二、芳香化湿药
三、利水渗湿药
四、其他常用祛湿药
第二节 祛湿剂
一、燥湿和胃剂
二、清热祛湿剂
三、利水渗湿剂
四、温化水湿剂
五、祛风胜湿剂
第十五章 温里药与方剂
第一节 温里药
第二节 温里剂
第十六章 理气药与方剂
第一节 理气药
第二节 理气剂
一、行气剂
二、降气剂
第十七章 理血药与方剂
第一节 理血药
一、止血药
二、活血化瘀药
第二节 理血剂
一、止血剂
二、活血化瘀剂
第十八章 补益药与方剂
第一节 补益药
一、补气药
二、补阳药
三、补血药
四、补阴药
五、其他常用补益药
第二节 补益剂
一、补气剂
二、补血剂
三、补阴剂
四、补阳剂
第十九章 止咳化痰平喘药与方剂
第一节 止咳化痰平喘药
第二节 祛痰剂
第二十章 消食药与方剂
第一节 消食药
第二节 消导剂
第二十一章 安神药与方剂
第一节 安神药
第二节 安神剂
第二十二章 开窍药与方剂
第一节 开窍药
第二节 开窍剂
第二十三章 平肝熄风药与方剂
第一节 平肝熄风药
第二节 治风剂
一、疏散外风剂
二、平息内风剂
第二十四章 收涩药与方剂
第一节 收涩药
第二节 固涩剂
第三篇 用药指导实训
第二十五章 实训
实训一 感冒、咳喘用药指导
实训二 泄泻、便秘用药指导
实训三 伤食、胃脘痛用药指导
实训四 骨伤科、五官科用药指导
实训五 儿科、妇科用药指导
常用中药及方剂拼音索引
参考文献
一、中医药学发展简史
二、中医药学的基本特点
第一篇 中医基础
第一章 阴阳五行
第一节 阴阳学说
一、阴阳的含义和特征
二、阴阳的相互关系
三、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第二节 五行学说
一、五行的含义和特征
二、五行的相互关系
三、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第二章 脏腑经络
第一节 脏腑
一、五脏
二、六腑
三、奇恒之腑
四、脏腑之间的关系
第二节 气血津液
一、气
二、血
三、津液
四、气血津液之间的关系
第三节 经络
一、经络的组成
二、经络的功能和作用
第三章 病因病机
第一节 病因
一、六淫
二、疠气
三、七情内伤
四、饮食劳逸
五、痰饮、瘀血
六、外伤、虫兽伤
第二节 病机
一、发病
二、基本病机
第四章 诊法辨证
第一节 四诊
一、望诊
二、闻诊
三、问诊
四、切诊
第二节 辨证
一、八纲辨证
二、脏腑辨证
第五章 养生与治则
第一节 养生及预防
一、养生
二、未病先防
三、既病防变
第二节 治疗原则
一、治病求本
二、扶正祛邪
三、调整阴阳
第二篇 中药与方剂
第六章 中药的性能
一、四气五味
二、归经
三、升降浮沉
四、有毒无毒
第七章 中药的采制
第一节 品种与产地
第二节 采集与加工
一、采集
二、炮制
第八章 方剂与治法
第一节 方剂
第二节 治法
第九章 方剂的组成与变化
第一节 方剂的组成
第二节 方剂的变化
第十章 中药与方剂的应用
第一节 中药的应用
一、配伍
二、用药禁忌
三、用量
四、用法
第二节 方剂的应用
一、剂型
二、用法
三、用量
第十一章 解表药与方剂
第一节 解表药
一、发散风寒药
二、疏散风热药
三、其他常用解表药
第二节 解表剂
一、辛温解表剂
二、辛凉解表剂
第十二章 清热药与方剂
第一节 清热药
一、清热泻火药
二、清热燥湿药
三、清热解毒药
四、清热凉血药
五、清虚热药
六、其他常用清热药
第二节 清热剂
一、清气分热剂
二、清营凉血剂
三、清热解毒剂
四、清脏腑热剂
五、清虚热剂
第十三章 泻下药与方剂
第一节 泻下药
第二节 泻下剂
第十四章 祛湿药与方剂
第一节 祛湿药
一、祛风湿药
二、芳香化湿药
三、利水渗湿药
四、其他常用祛湿药
第二节 祛湿剂
一、燥湿和胃剂
二、清热祛湿剂
三、利水渗湿剂
四、温化水湿剂
五、祛风胜湿剂
第十五章 温里药与方剂
第一节 温里药
第二节 温里剂
第十六章 理气药与方剂
第一节 理气药
第二节 理气剂
一、行气剂
二、降气剂
第十七章 理血药与方剂
第一节 理血药
一、止血药
二、活血化瘀药
第二节 理血剂
一、止血剂
二、活血化瘀剂
第十八章 补益药与方剂
第一节 补益药
一、补气药
二、补阳药
三、补血药
四、补阴药
五、其他常用补益药
第二节 补益剂
一、补气剂
二、补血剂
三、补阴剂
四、补阳剂
第十九章 止咳化痰平喘药与方剂
第一节 止咳化痰平喘药
第二节 祛痰剂
第二十章 消食药与方剂
第一节 消食药
第二节 消导剂
第二十一章 安神药与方剂
第一节 安神药
第二节 安神剂
第二十二章 开窍药与方剂
第一节 开窍药
第二节 开窍剂
第二十三章 平肝熄风药与方剂
第一节 平肝熄风药
第二节 治风剂
一、疏散外风剂
二、平息内风剂
第二十四章 收涩药与方剂
第一节 收涩药
第二节 固涩剂
第三篇 用药指导实训
第二十五章 实训
实训一 感冒、咳喘用药指导
实训二 泄泻、便秘用药指导
实训三 伤食、胃脘痛用药指导
实训四 骨伤科、五官科用药指导
实训五 儿科、妇科用药指导
常用中药及方剂拼音索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