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进入教材巡展
#
  • #

出版时间:2010-01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以下为《中国近现代史(1840—1949)》的配套数字资源,这些资源在您购买图书后将免费附送给您:
  • 人民教育出版社
  • 9787107243523
  • 56841
  • 43160742-3
  • 2010-01
  • 历史学
  • 中国史
  • K25
  • 公共课
  • 本科
内容简介
本书为《中国近现代史》近代部分,以时间为序,紧紧围绕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中日甲午战争、维新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抗日战争等等重大历史事件,系统地阐述了中国近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发展状况,反映了近代中国如何在屈辱、灾难中奋争,救亡图存,御侮图强,以及在外力和内力的共同作用下开启近代化、实现社会转型的历史进程。本书注重吸收最新研究成果,内容简洁明了,在体系编排上力图展现中国近代史的阶段性特点。本书既可作为高等院校小学教育专业教材,也可供广大文史爱好者参考。
目录
第一章 鸦片战争与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第一节 第一次鸦片战争
一、战前的中国与世界
二、英国发动鸦片战争
三、第一批不平等条约的签订
第二节 太平天国运动
一、太平天国的兴起和发展
二、天京变乱与太平天国后期的变革
三、太平天国的失败
第三节 第二次鸦片战争
一、战争爆发和《天津条约》的签订
二、战争再起和《北京条约》的签订
第四节 国门洞开后的中国社会
一、不平等条约与中国社会变化
二、中外反动势力的勾结
三、向西方学习新思潮的兴起

第二章 洋务运动与民族危机的加深
第一节 从求强到求富的洋务运动
一、军事工业的兴办与军事制度的改革
二、民用工业的发展
三、商办企业的初步发展与新阶级力量的出现
四、洋务运动时期的思想文化
第二节 从边疆危机到中法战争
一、英俄入侵西南和西北边疆
二、美、日对台湾的侵略
三、中法战争
第三节 中日甲午战争
一、日本挑起侵华战争
二、《马关条约》的签订
三、反对割让台湾的斗争

第三章 瓜分狂潮与救亡图存
第一节 甲午战争后的中国社会
一、“三国干涉还辽”与《中俄密约》
二、瓜分狂潮
第二节 戊戌维新运动
一、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二、维新运动的兴起
三、“百日维新”的失败
第三节 义和团运动
一、义和团运动的兴起
二、反对八国联军侵略的斗争
三、《辛丑条约》的签订

第四章 清末“新政”与民主革命
第一节 清末“新政”
一、“新政”的启动
二、“新政”的内容
三、对“新政”的评价
第二节 清政府仿行宪政
一、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
二、宪政改革的启动
三、政治制度的变革
四、立宪运动的兴衰
第三节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与发展
一、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
二、中国同盟会的成立
三、革命党人领导的武装起义
第四节 辛亥革命爆发与清廷覆亡
一、武昌起义和各地光复
二、南京临时政府成立
三、南北议和与政府北迁
第五节 晚清社会概貌
一、人口与家庭
二、社会组织
三、社会风尚

第五章 民主政体危机与革命新曙光
第一节 民主政体的名存实亡
一、二次革命
二、袁世凯独裁统治
第二节 “洪完帝制”与军阀政治
一、袁世凯称帝与护国运动
二、动荡纷争的军阀政治
第三节 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
一、新文化运动
二、五四运动
第四节 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
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二、第一次国共合作
三、国民革命的兴衰
第五节 北京政府时期的经济与文化
一、新型经济体系的形成
二、教育文化的发展

第六章 国共对峙与抗日救亡运动
第一节 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与内部整合
一、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与改组
二、国民党从形式上完成全国统一
三、国民党新军阀混战
第二节 南京国民政府的对内政策与“革命外交”
一、训政制度的确立
二、财经体制的改革
三、改订新约与“革命外交”
第三节 中国共产党农村革命道路的探索
一、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创建
二、土地革命的开展
三、红军的反“围剿”斗争
第四节 日本侵华与第二次国共合作的酝酿
一、日本开始武装侵略中国
二、华北事变与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
三、西安事变与中国政局的重大转折

第七章 八年抗战与战时经济文化
第一节 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
一、“七七”事变和平津失守
二、正面战场的防御作战
三、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四、敌后战场的开辟
第二节 抗日战争的战略相持阶段
一、汪精卫叛国投敌
二、国民党加强专制统治
三、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
第三节 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一、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的中国战场
二、抗日根据地的发展
三、国统区民主运动的高涨
四、中国战场的战略大反攻
第四节 战时经济与文化
一、国统区的统制经济
二、抗日根据地的经济建设
三、抗战时期的文化思想

第八章 国民党政权崩溃与新中国诞生
第一节 战后的国内政局
一、国民党受降与接管沦陷区
二、国共和谈
第二节 国民党反共内战的失败与新中国的建立
一、国民党政权政治经济危机
二、国民党军事上的崩溃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
第三节 社会概貌
一、人口与家庭
二、社会组织
三、社会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