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9787303104413
- 54548
- 42180771-0
- 16开
- 2011-02
- 359
- 哲学
- 哲学
- B0
- 中文
- 本科
内容简介
《哲学导论(套装上下卷)》是由著名哲学家弗罗洛夫等原苏联学者集体撰写的一部供当时苏联高等院校使用的哲学教科书。全书对马克想主义哲学的观点、方法、体系进行了大胆的探索、突破了以往教科书的“板块式”体系,把人及其与外部世界的关系作为哲学基本问题,认为有史以来的各种哲学流派、哲学体系、马克思主义。哲学全部原理都是围绕这一问题而展开和发展的。《哲学导论(套装上下卷)》具有体系新颖、明快流畅、引人人胜的特点,在原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引起了极大反响。虽然苏联解体,但是其在教科书体系上的突破仍然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目录
上卷 哲学的形成和发展
第一章 哲学及其使命、意义和功能
1.世界观
2.哲学的起源
3.哲学世界观
4.哲学的使命
5.哲学世界观的科学性问题
第二章 哲学的产生及其历史类型
1.哲学的起源
2.古代东方哲学
3.古希腊哲学:宇宙中心论
4.中世纪哲学:神学中心论
5.文艺复兴时期的哲学
6.17世纪的科学革命和哲学
7.启蒙主义哲学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8.康德:从实体到主体,从存在到活动
9.康德以后的德国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历史主义原则,费尔巴哈的人本学唯物主义
10.苏联各民族哲学思想发展的特点
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形成和发展
1.马克思哲学立场的形成
2.新哲学世界观的基本思想
3.马克思和恩格斯创作中的辩证法学说
4.列宁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
5.列宁逝世后的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
第四章 20世纪的非马克思主义哲学
1.非古典哲学的形成和发展
2.非理性的东西问题,反理性主义
3.对科学技术理性的崇拜及其反对者
4.世界中的人和人的世界
5.20世纪的宗教哲学:墨守成规与更新的尝试
6.哲学的特点和命运,知识和语言问题
下卷 理论和方法论:问题、概念、原理
第五章 存在
1.存在问题的生活根源和哲学含义
2.哲学上的存在范畴
3.存在的基本形式和存在的辩证法
第六章 物质
1.列宁的物质定义
2.现代科学关于物质构造,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3.运动
4.空间与时间
第七章 辩证法
1.辩证法的含义
2.存在的普遍联系
3.结构联系,系统性原则
4.决定性联系,决定性原则
5.量变和质变的辩证法
6.存在和认识的矛盾性,辩证的否定
7.发展和进步
第八章 自然界
1.作为哲学思考对象的自然界
2.生态问题:科学的、社会一哲学的和伦理人道的方面
3.生物界与非生物界,人与生物界的关系,作为价值的生命
第九章 人
1.人是什么,人类社会起源的奥秘
2.生物因素与社会因素的统
3.人的精神体验中的生死问题
4.作为世界共同体的人类和进步的人道主义尺度问题
第十章 实践
1.实践是人类对待世界的特殊方式
2.实践是人的社会生命活动全部形式的基础
3.实践活动的结构及其基本形式
第十一章 意识
1.意识问题在哲学中是怎样提出来的
2.反映形式的发展是意识的发生前提
3.人类意识的产生,意识是人类文化再生产的必要条件
4.自我意识
第十二章 认识
1.认识是哲学分析的对象
2.知识的结构,理性认识与感性认识
3.真理理论
第十三章 科学
1.现代世界的科学
2.科学认识及其特征
3.科学知识的结构及其动力学
4.哲学和科学的发展
5.科学认识的逻辑、方法论和方法
6.科学伦理学
第十四章 社会
1.唯物主义是分析社会的初始方法论原理
2.基础和上层建筑
3.社会意识的结构
4.社会的历史类型和分析现实历史过程的方法论
5.历史过程的动力和主体
第十五章 进步
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法
2.社会进步的客观标准和类型
3.世界历史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第十六章 文化
1.文化是人的发展的尺度
2.社会与文化
第十七章 个性
1.个人、个人特性、个性
2.人同社会的相互关系的历史类型
3.历史的必然与个性自由
第十八章 未来
1.最近的、不远的和遥远的未来:认识方法和认识手段
2.科学技术革命和未来的选择
3.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核时代的新思维
4.人类的未来和现实的历史过程
结语
辅助读物书目
出版后记
第一章 哲学及其使命、意义和功能
1.世界观
2.哲学的起源
3.哲学世界观
4.哲学的使命
5.哲学世界观的科学性问题
第二章 哲学的产生及其历史类型
1.哲学的起源
2.古代东方哲学
3.古希腊哲学:宇宙中心论
4.中世纪哲学:神学中心论
5.文艺复兴时期的哲学
6.17世纪的科学革命和哲学
7.启蒙主义哲学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8.康德:从实体到主体,从存在到活动
9.康德以后的德国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历史主义原则,费尔巴哈的人本学唯物主义
10.苏联各民族哲学思想发展的特点
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形成和发展
1.马克思哲学立场的形成
2.新哲学世界观的基本思想
3.马克思和恩格斯创作中的辩证法学说
4.列宁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
5.列宁逝世后的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
第四章 20世纪的非马克思主义哲学
1.非古典哲学的形成和发展
2.非理性的东西问题,反理性主义
3.对科学技术理性的崇拜及其反对者
4.世界中的人和人的世界
5.20世纪的宗教哲学:墨守成规与更新的尝试
6.哲学的特点和命运,知识和语言问题
下卷 理论和方法论:问题、概念、原理
第五章 存在
1.存在问题的生活根源和哲学含义
2.哲学上的存在范畴
3.存在的基本形式和存在的辩证法
第六章 物质
1.列宁的物质定义
2.现代科学关于物质构造,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3.运动
4.空间与时间
第七章 辩证法
1.辩证法的含义
2.存在的普遍联系
3.结构联系,系统性原则
4.决定性联系,决定性原则
5.量变和质变的辩证法
6.存在和认识的矛盾性,辩证的否定
7.发展和进步
第八章 自然界
1.作为哲学思考对象的自然界
2.生态问题:科学的、社会一哲学的和伦理人道的方面
3.生物界与非生物界,人与生物界的关系,作为价值的生命
第九章 人
1.人是什么,人类社会起源的奥秘
2.生物因素与社会因素的统
3.人的精神体验中的生死问题
4.作为世界共同体的人类和进步的人道主义尺度问题
第十章 实践
1.实践是人类对待世界的特殊方式
2.实践是人的社会生命活动全部形式的基础
3.实践活动的结构及其基本形式
第十一章 意识
1.意识问题在哲学中是怎样提出来的
2.反映形式的发展是意识的发生前提
3.人类意识的产生,意识是人类文化再生产的必要条件
4.自我意识
第十二章 认识
1.认识是哲学分析的对象
2.知识的结构,理性认识与感性认识
3.真理理论
第十三章 科学
1.现代世界的科学
2.科学认识及其特征
3.科学知识的结构及其动力学
4.哲学和科学的发展
5.科学认识的逻辑、方法论和方法
6.科学伦理学
第十四章 社会
1.唯物主义是分析社会的初始方法论原理
2.基础和上层建筑
3.社会意识的结构
4.社会的历史类型和分析现实历史过程的方法论
5.历史过程的动力和主体
第十五章 进步
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法
2.社会进步的客观标准和类型
3.世界历史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第十六章 文化
1.文化是人的发展的尺度
2.社会与文化
第十七章 个性
1.个人、个人特性、个性
2.人同社会的相互关系的历史类型
3.历史的必然与个性自由
第十八章 未来
1.最近的、不远的和遥远的未来:认识方法和认识手段
2.科学技术革命和未来的选择
3.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核时代的新思维
4.人类的未来和现实的历史过程
结语
辅助读物书目
出版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