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 9787560666617
- 1-1
- 461580
- 68246767-5
- 16开
- 2023-01
- 数理科学和化学
- 高职
内容简介
本书共分八个项目,分别为互换性及其意义、测量技术基础、极限与配合基础、形状和位置公差、光滑极限量规设计、表面粗糙度及检测、螺纹结合的公差与检测、圆锥的公差配合及测量。
本书适合高职高专院校机械类、机电类专业及其他相关专业使用,也适合制造行业的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操作人员阅读参考。
本书适合高职高专院校机械类、机电类专业及其他相关专业使用,也适合制造行业的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操作人员阅读参考。
目录
项目一 互换性及其意义 1
任务一 认识互换性 2
一、互换性概述 2
二、标准化与优先数 3
任务二 零件的加工误差和公差 6
一、机械加工误差 6
二、几何量公差 7
思考题 7
项目二 测量技术基础 8
任务一 测量基本要素 9
一、被测对象 9
二、计量单位 9
三、测量方法 9
四、测量精度 9
任务二 长度、角度量值的传递 9
一、长度量值传递系统 9
二、角度量值传递系统 12
任务三 计量器具与测量方法 12
一、计量器具的分类 12
二、计量器具的技术指标 13
三、测量方法的分类 14
任务四 测量长度尺寸的常用量具 15
一、通用量具 15
二、测微螺旋量具 18
三、百分表 19
任务五 测量误差 19
一、测量误差及其产生原因 19
二、误差的分类 20
三、测量精度 21
思考题 21
项目三 极限与配合基础 23
任务一 孔和轴的极限与配合 24
一、有关孔和轴的定义 24
二、与尺寸有关的术语和定义 24
三、与公差偏差有关的术语和定义 25
四、公差带及公差带图 26
五、有关配合的术语定义 27
任务二 极限与配合国家标准 29
一、标准公差系列 29
二、基本偏差系列 30
三、国标中规定的公差带与配合 36
任务三 极限与配合的选用 37
一、基准值的确定 37
二、公差等级的确定 38
三、配合的选择及实例 39
四、一般公差 47
五、极限与配合在技术图样上的标注 48
六、实例 49
思考题 49
项目四 形状和位置公差 51
任务一 形状与位置公差概述 52
一、形位公差符号 53
二、形位公差的框格和指引线 54
三、基准 54
任务二 形位公差的标注方法 55
一、被测要素的标注方法 55
二、基准要素的标注方法 57
三、形位公差数值的标注 58
四、形位公差有关附加符号的标注 58
任务三 形位公差的基本概念 59
一、零件的要素 59
二、要素的分类 59
三、形位公差带 60
四、理论正确尺寸 62
任务四 公差原则 62
一、独立原则 62
二、相关要求 63
任务五 形位公差带的定义与标注 66
一、形位公差带的类型 66
二、形位公差带的定义、标注和解释 66
任务六 形位误差的评定 78
一、最小包容区域 79
二、形位误差的评定 79
任务七 形位公差的检测原则 82
一、与理想要素比较的原则 82
二、测量坐标值原则 83
三、测量特征参数原则 83
四、测量跳动原则 83
五、控制实效边界原则 83
任务八 形位误差的检测 84
一、形状误差的检测 84
二、位置误差的检测 86
任务九 形位公差的选择 89
一、形位公差项目的选择 89
二、形位公差值的确定 90
三、基准的选择 90
任务十 未注公差值的形位公差 91
一、未注公差值的基本概念 91
二、未注公差值的标注 92
三、形位公差例解 92
思考题 93
项目五 光滑极限量规设计 95
任务一 了解光滑极限量规 96
一、光滑极限量规 96
二、光滑极限量规的作用 96
三、光滑极限量规的分类 97
四、量规公差带 98
任务二 工作量规设计 101
一、量规的设计原则 101
二、量规的技术要求 102
三、量规工作尺寸的计算 102
四、量规设计应用举例 103
思考题 106
项目六 表面粗糙度及检测 107
任务一 认识表面粗糙度 107
一、表面粗糙度的概念 107
二、表面粗糙度对零件使用性能的影响 108
三、表面粗糙度国家标准 108
四、表面粗糙度符号、代号及其标注 113
五、表面粗糙度的检测 116
任务二 零件表面粗糙度设计 117
一、表面粗糙度参数值的选用 117
二、评定参数的选择 118
思考题 119
项目七 螺纹结合的公差与检测 120
任务一 螺纹概述及公差 121
一、螺纹概述 121
二、普通螺纹的公差与配合 125
任务二 螺纹的检测 130
一、综合检验 130
二、单项测量 131
思考题 133
项目八 圆锥的公差配合及测量 135
任务一 认识圆锥 136
一、基本术语及定义 136
二、圆锥公差 140
任务二 圆锥角和锥度的测量 143
一、锥度和角度的相对量法 143
二、锥度和角度的绝对量法 144
三、锥度和角度的间接量法 145
思考题 146
参考文献 147
任务一 认识互换性 2
一、互换性概述 2
二、标准化与优先数 3
任务二 零件的加工误差和公差 6
一、机械加工误差 6
二、几何量公差 7
思考题 7
项目二 测量技术基础 8
任务一 测量基本要素 9
一、被测对象 9
二、计量单位 9
三、测量方法 9
四、测量精度 9
任务二 长度、角度量值的传递 9
一、长度量值传递系统 9
二、角度量值传递系统 12
任务三 计量器具与测量方法 12
一、计量器具的分类 12
二、计量器具的技术指标 13
三、测量方法的分类 14
任务四 测量长度尺寸的常用量具 15
一、通用量具 15
二、测微螺旋量具 18
三、百分表 19
任务五 测量误差 19
一、测量误差及其产生原因 19
二、误差的分类 20
三、测量精度 21
思考题 21
项目三 极限与配合基础 23
任务一 孔和轴的极限与配合 24
一、有关孔和轴的定义 24
二、与尺寸有关的术语和定义 24
三、与公差偏差有关的术语和定义 25
四、公差带及公差带图 26
五、有关配合的术语定义 27
任务二 极限与配合国家标准 29
一、标准公差系列 29
二、基本偏差系列 30
三、国标中规定的公差带与配合 36
任务三 极限与配合的选用 37
一、基准值的确定 37
二、公差等级的确定 38
三、配合的选择及实例 39
四、一般公差 47
五、极限与配合在技术图样上的标注 48
六、实例 49
思考题 49
项目四 形状和位置公差 51
任务一 形状与位置公差概述 52
一、形位公差符号 53
二、形位公差的框格和指引线 54
三、基准 54
任务二 形位公差的标注方法 55
一、被测要素的标注方法 55
二、基准要素的标注方法 57
三、形位公差数值的标注 58
四、形位公差有关附加符号的标注 58
任务三 形位公差的基本概念 59
一、零件的要素 59
二、要素的分类 59
三、形位公差带 60
四、理论正确尺寸 62
任务四 公差原则 62
一、独立原则 62
二、相关要求 63
任务五 形位公差带的定义与标注 66
一、形位公差带的类型 66
二、形位公差带的定义、标注和解释 66
任务六 形位误差的评定 78
一、最小包容区域 79
二、形位误差的评定 79
任务七 形位公差的检测原则 82
一、与理想要素比较的原则 82
二、测量坐标值原则 83
三、测量特征参数原则 83
四、测量跳动原则 83
五、控制实效边界原则 83
任务八 形位误差的检测 84
一、形状误差的检测 84
二、位置误差的检测 86
任务九 形位公差的选择 89
一、形位公差项目的选择 89
二、形位公差值的确定 90
三、基准的选择 90
任务十 未注公差值的形位公差 91
一、未注公差值的基本概念 91
二、未注公差值的标注 92
三、形位公差例解 92
思考题 93
项目五 光滑极限量规设计 95
任务一 了解光滑极限量规 96
一、光滑极限量规 96
二、光滑极限量规的作用 96
三、光滑极限量规的分类 97
四、量规公差带 98
任务二 工作量规设计 101
一、量规的设计原则 101
二、量规的技术要求 102
三、量规工作尺寸的计算 102
四、量规设计应用举例 103
思考题 106
项目六 表面粗糙度及检测 107
任务一 认识表面粗糙度 107
一、表面粗糙度的概念 107
二、表面粗糙度对零件使用性能的影响 108
三、表面粗糙度国家标准 108
四、表面粗糙度符号、代号及其标注 113
五、表面粗糙度的检测 116
任务二 零件表面粗糙度设计 117
一、表面粗糙度参数值的选用 117
二、评定参数的选择 118
思考题 119
项目七 螺纹结合的公差与检测 120
任务一 螺纹概述及公差 121
一、螺纹概述 121
二、普通螺纹的公差与配合 125
任务二 螺纹的检测 130
一、综合检验 130
二、单项测量 131
思考题 133
项目八 圆锥的公差配合及测量 135
任务一 认识圆锥 136
一、基本术语及定义 136
二、圆锥公差 140
任务二 圆锥角和锥度的测量 143
一、锥度和角度的相对量法 143
二、锥度和角度的绝对量法 144
三、锥度和角度的间接量法 145
思考题 146
参考文献 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