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制造技术 / 高等学校新工科智能制造工程专业系列教材
¥49.00定价
作者: 田原嫄
出版时间:2023-03
出版社: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 9787560665719
- 1-1
- 461545
- 16开
- 2023-03
- 机械、仪表工艺
- 本科
内容简介
本书剖析了数字化制造技术的理念,对比分析了国内外数字化制造技术及智能化装备的产生和发展趋势,论述了数控机床数字化制造原理,并根据数控标准,按照零件程序编制的内容、步骤,依照程序编制的标准规定,介绍了数控机床的手工程序编制和数字化控制自动编程系统的程序编制。本书还阐释了程序编制中的数学处理方法,叙述了数控加工工艺,并且结合“中国制造2025”的工业背景,阐述了智能制造技术的先进理念、特征和关键技术,并对国内外智能制造技术进行了深刻剖析。
本书共7章,内容全面、由浅入深,结合数控加工工艺三维工序建模技术,强化程序编制中加工工艺的相关知识。各章既有内在联系,又有一定的独立性。
本书既可作为高等院校的机械设计、机械制造、材料加工、机电一体化等相关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教师、研究设计单位数控技术人员的参考资料。
本书共7章,内容全面、由浅入深,结合数控加工工艺三维工序建模技术,强化程序编制中加工工艺的相关知识。各章既有内在联系,又有一定的独立性。
本书既可作为高等院校的机械设计、机械制造、材料加工、机电一体化等相关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教师、研究设计单位数控技术人员的参考资料。
目录
第1章 概论 1
1.1 数字化制造技术的概念及组成 1
1.1.1 数字化制造技术的概念 1
1.1.2 数字化制造技术的组成 2
1.2 数控机床的分类及应用 5
1.2.1 数控机床的分类 5
1.2.2 数控机床的应用及优缺点 12
1.3 数字化制造技术的发展 13
1.3.1 数字化制造技术与数控机床的发展历史 13
1.3.2 数字化制造技术的发展水平 22
1.3.3 数字化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 24
本章小结 28
第2章 数控机床数字化制造原理 29
2.1 数控机床加工基本原理 29
2.1.1 数控机床加工基本原理 29
2.1.2 刀具与工件相对运动的控制方式 29
2.2 零件程序的输入原理 31
2.3 译码原理 31
2.3.1 译码的概念 32
2.3.2 译码的整理与存放 32
2.4 刀具补偿原理 34
2.4.1 刀具半径补偿原理 34
2.4.2 刀具长度补偿原理 37
2.4.3 刀具位置偏置原理 37
2.5 插补原理 37
2.5.1 概述 37
2.5.2 基准脉冲插补原理 39
2.5.3 数据采样插补原理 63
2.6 速度控制原理 79
2.6.1 基准脉冲系统的进给速度控制和加减速控制原理 80
2.6.2 数据采样系统的进给速度控制和加减速控制原理 84
2.7 位置控制原理 89
2.8 误差补偿原理 90
2.9 PLC的基本结构及控制原理 97
本章小结 107
第3章 数控机床的手工程序编制 108
3.1 数控程序的编制内容、步骤及方法 108
3.1.1 数控程序的编制内容及步骤 108
3.1.2 数控编程的方法 112
3.2 数控标准 113
3.3 手工编程的标准规定和代码 114
3.3.1 ISO代码和EIA代码 114
3.3.2 数控机床的坐标轴和运动方向 118
3.3.3 程序段格式 128
3.3.4 准备功能(G)和辅助功能(M) 134
3.4 孔加工的程序编制 156
3.4.1 孔加工工艺方法 157
3.4.2 孔加工程序编制的特点 158
3.4.3 孔加工手工编程举例 158
3.5 车削加工的程序编制 161
3.5.1 车削加工工艺方法 161
3.5.2 车削程序编制的特点 162
3.5.3 车削加工手工编程举例 163
3.6 铣削加工的程序编制 165
3.6.1 铣削加工工艺方法 165
3.6.2 铣削程序编制的特点 167
3.6.3 铣削加工手工编程举例 167
3.7 加工中心的程序编制 171
3.7.1 加工中心及加工中心程序编制的特点 171
3.7.2 加工中心的主要加工对象 172
3.7.3 换刀 173
3.7.4 加工中心的编程实例 175
本章小结 180
第4章 数字化控制自动编程系统的程序编制 181
4.1 自动编程系统的产生及发展 181
4.2 自动编程系统的分类 184
4.2.1 数控语言式自动编程法 184
4.2.2 图形交互式自动编程法 185
4.2.3 其他数控自动编程语言系统 187
4.3 自动编程系统的组成及主要特点 189
4.4 APT自动编程系统 191
4.4.1 APT语言 191
4.4.2 APT自动编程语言的系统程序 202
4.5 APT零件源程序的自动编程实例 206
4.5.1 APT语言零件源程序编制的要点 206
4.5.2 零件源程序的编程举例 207
本章小结 211
第5章 程序编制中的数学处理 212
5.1 数学处理的内容 212
5.1.1 基点与节点的计算 212
5.1.2 刀位点轨迹的计算 214
5.1.3 辅助计算 215
5.2 线性逼近的数学处理 215
5.2.1 弦线插补法 216
5.2.2 切线插补法 216
5.2.3 割线插补法 216
5.3 已知平面零件轮廓方程式的数学处理 218
5.3.1 基点计算 218
5.3.2 节点计算 220
5.4 列表曲线平面轮廓的数学处理 226
5.4.1 牛顿插值法 227
5.4.2 双圆弧法 228
5.4.3 样条函数法 230
5.5 立体曲面零件的数学处理 236
5.5.1 解析曲面的数学处理——最高点法 236
5.5.2 列表曲面的数学处理 237
5.6 刀具中心轨迹的数学处理 238
5.6.1 等距线求交法 238
5.6.2 刀具偏移矢量法 239
本章小结 239
第6章 数控加工工艺 240
6.1 数控机床加工工艺分析及特点 240
6.1.1 数控机床加工工艺分析 240
6.1.2 数控加工工艺的特点 244
6.2 表面加工方法的选择 246
6.2.1 平面加工方法的选择 247
6.2.2 螺纹加工方法的选择 252
6.2.3 曲面轮廓加工方法的选择 256
6.2.4 孔的加工方法的选择 258
6.3 工件的安装、定位和夹紧 264
6.3.1 工件的安装 264
6.3.2 工件的定位 264
6.3.3 工件的夹紧 268
6.4 数控加工工序的划分及安排 271
6.4.1 数控加工工序的划分 271
6.4.2 数控加工工序的安排 273
6.5 走刀路线和工步顺序的确定 275
6.5.1 数控机床刀具系统 275
6.5.2 数控系统刀具路线和工步顺序 278
6.6 数控加工工艺参数的确定 281
6.6.1 数控车削加工工艺参数的确定 283
6.6.2 数控铣削加工工艺参数的确定 286
6.7 数控加工工艺文件及典型零件的数控加工工艺分析 287
6.7.1 数控加工工艺文件 287
6.7.2 典型零件的数控加工工艺分析 289
6.8 数控加工工艺三维工序模型 291
6.8.1 基于MBD的数控加工工艺建模 291
6.8.2 面向MBD的数控加工工艺三维工序模型 297
6.9 数控加工工艺参数的设计和选择 300
6.9.1 数控机床加工工艺参数的设计和选择 301
6.9.2 数控车削加工工艺参数的设计和选择 304
6.9.3 数控铣削加工工艺参数的设计和选择 305
本章小结 311
第7章 智能制造技术 312
7.1 智能制造技术的概念 312
7.2 智能制造系统的特征与分类 313
7.2.1 智能制造系统的特征 313
7.2.2 智能制造系统的分类 314
7.2.3 智能制造技术的关键技术 316
7.3 智能制造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解析 324
7.4 智能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 326
本章小结 328
附录 329
附录一 准备功能G代码及其意义 329
附录二 辅助功能M代码及其意义 333
参考文献 338
1.1 数字化制造技术的概念及组成 1
1.1.1 数字化制造技术的概念 1
1.1.2 数字化制造技术的组成 2
1.2 数控机床的分类及应用 5
1.2.1 数控机床的分类 5
1.2.2 数控机床的应用及优缺点 12
1.3 数字化制造技术的发展 13
1.3.1 数字化制造技术与数控机床的发展历史 13
1.3.2 数字化制造技术的发展水平 22
1.3.3 数字化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 24
本章小结 28
第2章 数控机床数字化制造原理 29
2.1 数控机床加工基本原理 29
2.1.1 数控机床加工基本原理 29
2.1.2 刀具与工件相对运动的控制方式 29
2.2 零件程序的输入原理 31
2.3 译码原理 31
2.3.1 译码的概念 32
2.3.2 译码的整理与存放 32
2.4 刀具补偿原理 34
2.4.1 刀具半径补偿原理 34
2.4.2 刀具长度补偿原理 37
2.4.3 刀具位置偏置原理 37
2.5 插补原理 37
2.5.1 概述 37
2.5.2 基准脉冲插补原理 39
2.5.3 数据采样插补原理 63
2.6 速度控制原理 79
2.6.1 基准脉冲系统的进给速度控制和加减速控制原理 80
2.6.2 数据采样系统的进给速度控制和加减速控制原理 84
2.7 位置控制原理 89
2.8 误差补偿原理 90
2.9 PLC的基本结构及控制原理 97
本章小结 107
第3章 数控机床的手工程序编制 108
3.1 数控程序的编制内容、步骤及方法 108
3.1.1 数控程序的编制内容及步骤 108
3.1.2 数控编程的方法 112
3.2 数控标准 113
3.3 手工编程的标准规定和代码 114
3.3.1 ISO代码和EIA代码 114
3.3.2 数控机床的坐标轴和运动方向 118
3.3.3 程序段格式 128
3.3.4 准备功能(G)和辅助功能(M) 134
3.4 孔加工的程序编制 156
3.4.1 孔加工工艺方法 157
3.4.2 孔加工程序编制的特点 158
3.4.3 孔加工手工编程举例 158
3.5 车削加工的程序编制 161
3.5.1 车削加工工艺方法 161
3.5.2 车削程序编制的特点 162
3.5.3 车削加工手工编程举例 163
3.6 铣削加工的程序编制 165
3.6.1 铣削加工工艺方法 165
3.6.2 铣削程序编制的特点 167
3.6.3 铣削加工手工编程举例 167
3.7 加工中心的程序编制 171
3.7.1 加工中心及加工中心程序编制的特点 171
3.7.2 加工中心的主要加工对象 172
3.7.3 换刀 173
3.7.4 加工中心的编程实例 175
本章小结 180
第4章 数字化控制自动编程系统的程序编制 181
4.1 自动编程系统的产生及发展 181
4.2 自动编程系统的分类 184
4.2.1 数控语言式自动编程法 184
4.2.2 图形交互式自动编程法 185
4.2.3 其他数控自动编程语言系统 187
4.3 自动编程系统的组成及主要特点 189
4.4 APT自动编程系统 191
4.4.1 APT语言 191
4.4.2 APT自动编程语言的系统程序 202
4.5 APT零件源程序的自动编程实例 206
4.5.1 APT语言零件源程序编制的要点 206
4.5.2 零件源程序的编程举例 207
本章小结 211
第5章 程序编制中的数学处理 212
5.1 数学处理的内容 212
5.1.1 基点与节点的计算 212
5.1.2 刀位点轨迹的计算 214
5.1.3 辅助计算 215
5.2 线性逼近的数学处理 215
5.2.1 弦线插补法 216
5.2.2 切线插补法 216
5.2.3 割线插补法 216
5.3 已知平面零件轮廓方程式的数学处理 218
5.3.1 基点计算 218
5.3.2 节点计算 220
5.4 列表曲线平面轮廓的数学处理 226
5.4.1 牛顿插值法 227
5.4.2 双圆弧法 228
5.4.3 样条函数法 230
5.5 立体曲面零件的数学处理 236
5.5.1 解析曲面的数学处理——最高点法 236
5.5.2 列表曲面的数学处理 237
5.6 刀具中心轨迹的数学处理 238
5.6.1 等距线求交法 238
5.6.2 刀具偏移矢量法 239
本章小结 239
第6章 数控加工工艺 240
6.1 数控机床加工工艺分析及特点 240
6.1.1 数控机床加工工艺分析 240
6.1.2 数控加工工艺的特点 244
6.2 表面加工方法的选择 246
6.2.1 平面加工方法的选择 247
6.2.2 螺纹加工方法的选择 252
6.2.3 曲面轮廓加工方法的选择 256
6.2.4 孔的加工方法的选择 258
6.3 工件的安装、定位和夹紧 264
6.3.1 工件的安装 264
6.3.2 工件的定位 264
6.3.3 工件的夹紧 268
6.4 数控加工工序的划分及安排 271
6.4.1 数控加工工序的划分 271
6.4.2 数控加工工序的安排 273
6.5 走刀路线和工步顺序的确定 275
6.5.1 数控机床刀具系统 275
6.5.2 数控系统刀具路线和工步顺序 278
6.6 数控加工工艺参数的确定 281
6.6.1 数控车削加工工艺参数的确定 283
6.6.2 数控铣削加工工艺参数的确定 286
6.7 数控加工工艺文件及典型零件的数控加工工艺分析 287
6.7.1 数控加工工艺文件 287
6.7.2 典型零件的数控加工工艺分析 289
6.8 数控加工工艺三维工序模型 291
6.8.1 基于MBD的数控加工工艺建模 291
6.8.2 面向MBD的数控加工工艺三维工序模型 297
6.9 数控加工工艺参数的设计和选择 300
6.9.1 数控机床加工工艺参数的设计和选择 301
6.9.2 数控车削加工工艺参数的设计和选择 304
6.9.3 数控铣削加工工艺参数的设计和选择 305
本章小结 311
第7章 智能制造技术 312
7.1 智能制造技术的概念 312
7.2 智能制造系统的特征与分类 313
7.2.1 智能制造系统的特征 313
7.2.2 智能制造系统的分类 314
7.2.3 智能制造技术的关键技术 316
7.3 智能制造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解析 324
7.4 智能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 326
本章小结 328
附录 329
附录一 准备功能G代码及其意义 329
附录二 辅助功能M代码及其意义 333
参考文献 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