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与天然气有机地球化学(第二版) / 成都理工大学石油地质与石油工程专业系列教材
¥28.00定价
作者: 陈义才等
出版时间:2015-08
出版社:地质出版社
- 地质出版社
- 9787116093614
- 2版
- 52854
- 47249195-0
- 平装
- 正16开
- 2015-08
- 420
- 280
- 工学
-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 P618.13
- 资源勘查
- 本科
内容简介
陈义才、李坤、刘四兵、过敏、罗小平编著的《石油与天然气有机地球化学(第2版成都理工大学石油地质与石油工程专业系列教材)》主要阐述了油气有机地球化学的基本原理及其在勘探中的应用。全书共分9章,包括以基础理论为主的沉积有机质的演化、干酪根地球化学、油气生成与演化模式、天然气地球化学、石油的化学组成和生物标志化合物等6章,第7章与第8章注重介绍油气源对比、烃源岩评价的原理和方法,第9章介绍我国油气资源分布特征及资源评价方法原理。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石油地质、地球化学、油藏工程、地球物理等专业的教材或教学参考书,也可供相关专业的研究人员和生产人员参考。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石油地质、地球化学、油藏工程、地球物理等专业的教材或教学参考书,也可供相关专业的研究人员和生产人员参考。
目录
总序
前言
第一版前言
第1章 沉积有机质来源及其演化
1.1 生物圈的演变
1.1.1 生物圈的演变特征
1.1.2 主要生物类型的演化
1.2 有机碳循环
1.2.1 有机圈的概念
1.2.2 有机碳的地球化学循环系统
1.3 生物的有机化合物
1.3.1 碳水化合物
1.3.2 脂类化合物
1.3.3 蛋白质
1.3.4 木质素
1.3.5 色素
1.3.6 生物的元素组成
1.4 沉积有机质的形成环境
1.4.1 沉积有机质的概念和分类
1.4.2 沉积有机质的来源
1.4.3 影响沉积有机质丰度的主要因素
1.4.4 不同环境中有机质沉积特征
1.5 沉积有机质的演化
1.5.1 生物化学作用
1.5.2 化学作用
1.5.3 沉积有机质在成岩作用阶段的演化特征和演化结果
第2章 干酪根的组成及类型
2.1 干酪根的概念及物理性质
2.1.1 干酪根的概念
2.1.2 干酪根的物理性质
2.2 干酪根的显微组分特征
2.2.1 显微组分分类
2.2.2 干酪根主要有机显微组分特征
2.3 干酪根的分类
2.3.1 干酪根的元素组成分类
2.3.2 干酪根的显微组分分类
2.3.3 热解色谱分类
2.3.4 分类方法讨论
2.4 干酪根的化学结构及研究方法
2.4.1 干酪根结构概念
2.4.2 于酪根结构的研究方法
2.4.3 干酪根结构的综合化学模型
第3章 油气生成与演化模式
3.1 有机质生烃演化的研究方法
3.1.1 烃源岩自然演化剖面
3.1.2 人工热压模拟实验
3.2 干酪根的热演化特征
3.2.1 干酪根元素组成的变化
3.2.2 基团结构的变化
3.2.3 自由基浓度
3.2.4 镜质体反射率
3.2.5 有机质颜色及荧光性的变化
3.3 油气生成的影响因素
3.3.1 干酪根组成与性质
3.3.2 矿物基质
3.3.3 地层温度与埋藏时间
3.3.4 地层压力
3.4 有机质成烃演化模式
3.4.1 干酪根成烃化学机理
3.4.2 有机质成烃演化的一般模式
3.4.3 特殊类型烃源岩生烃模式
第4章 天然气成因及类型判别
4.1 天然气起源与类型划分
4.1.1 天然气的起源
4.1.2 天然气的分类
4.2 天然气组成及其成因
4.2.1 气体组成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4.2.2 非烃气体组成及其成因
4.3 天然气成因类型综合判识
4.3.1 天然气成因类型的判识标志
4.3.2 不同成因类型天然气的综合判识
第5章 石油的化学组成及影响因素
5.1 石油的元素组成和馏分组成
5.1.1 石油的一般性质
5.1.2 石油的元素组成
5.1.3 原油的馏分组成
5.2 石油的族组成
5.2.1 烃类组成
5.2.2 非烃组成
5.2.3 胶质和沥青质
5.3 石油的组成类型
5.3.1 正常原油
5.3.2 非正常原油
5.4 影响石油化学组成的主要因素
5.4.1 有机质的类型
5.4.2 有机质的热演化程度
5.4.3 油气运移的影响
5.4.4 油气成藏后期的次生变化
第6章 生物标志化合物
6.1 概述
6.1.1 生物标志化合物的基本概念
6.1.2 生物标志化合物的立体化学及命名
6.2 生物标志化合物的类型
6.2.1 正构烷烃
6.2.2 无环异戊二烯类烷烃
6.2.3 萜烷
6.2.4 甾烷
6.2.5 甾烷、萜烷的图谱识别
6.3 生物标志化合物的应用
6.3.1 母源输入和沉积环境
6.3.2 确定时代
6.3.3 成熟作用
6.3.4 生物降解
6.3.5 油气运移
6.3.6 油气源对比
第7章 油气源对比
7.1 油气源对比原理与方法
7.1.1 油气源对比的原理与思路
7.1.2 油气源对比指标的选择原则
7.1.3 油气源对比的步骤
7.1.4 油气源对比的方法
7.2 气源对比
7.2.1 天然气的组成
7.2.2 稳定碳同位素
7.2.3 天然气浓缩轻烃
7.2.4 天然气稀有气体同位素
7.3 油源对比
7.3.1 不同成因类型的油源对比
7.3.2 同源不同期次的油源对比
第8章 烃源岩综合评价
8.1 烃源岩有机质丰度
8.1.1 烃源岩和有效烃源岩的概念
8.1.2 有机碳含量
8.1.3 氯仿沥青“A”
8.1.4 总烃
8.2 有机质的类型
8.2.1 干酪根类型的研究
8.2.2 沥青组分类型的研究
8.3 有机质的成熟度
8.3.1 干酪根的成熟度指标
8.3.2 可溶有机质的成熟度指标
8.3.3 生物标志化合物显示的成熟度指标
8.4 烃源岩的生烃能力综合评价
8.4.1 成因体积法估算生烃量
8.4.2 化学动力学法估算生烃量
8.4.3 生烃能力综合评价
第9章 油气资源分布及评价
9.1 油气资源概念及序列
9.1.1 油气资源概念
9.1.2 油气资源分类体系
9.2 油气资源分布特征
9.2.1 世界油气资源分布特征
9.2.2 我国油气资源分布特征
9.3 油气资源评价系统简介
9.3.1 油气资源评价的目的和基本原则
9.3.2 油气资源评价的对象与基本内容
9.3.3 油气资源评价的主要方法及关键参数
9.4 油气资源评价的主要层次
9.4.1 盆地油气资源评价
9.4.2 含油气系统评价
9.4.3 区带评价
9.4.4 圈闭评价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一版前言
第1章 沉积有机质来源及其演化
1.1 生物圈的演变
1.1.1 生物圈的演变特征
1.1.2 主要生物类型的演化
1.2 有机碳循环
1.2.1 有机圈的概念
1.2.2 有机碳的地球化学循环系统
1.3 生物的有机化合物
1.3.1 碳水化合物
1.3.2 脂类化合物
1.3.3 蛋白质
1.3.4 木质素
1.3.5 色素
1.3.6 生物的元素组成
1.4 沉积有机质的形成环境
1.4.1 沉积有机质的概念和分类
1.4.2 沉积有机质的来源
1.4.3 影响沉积有机质丰度的主要因素
1.4.4 不同环境中有机质沉积特征
1.5 沉积有机质的演化
1.5.1 生物化学作用
1.5.2 化学作用
1.5.3 沉积有机质在成岩作用阶段的演化特征和演化结果
第2章 干酪根的组成及类型
2.1 干酪根的概念及物理性质
2.1.1 干酪根的概念
2.1.2 干酪根的物理性质
2.2 干酪根的显微组分特征
2.2.1 显微组分分类
2.2.2 干酪根主要有机显微组分特征
2.3 干酪根的分类
2.3.1 干酪根的元素组成分类
2.3.2 干酪根的显微组分分类
2.3.3 热解色谱分类
2.3.4 分类方法讨论
2.4 干酪根的化学结构及研究方法
2.4.1 干酪根结构概念
2.4.2 于酪根结构的研究方法
2.4.3 干酪根结构的综合化学模型
第3章 油气生成与演化模式
3.1 有机质生烃演化的研究方法
3.1.1 烃源岩自然演化剖面
3.1.2 人工热压模拟实验
3.2 干酪根的热演化特征
3.2.1 干酪根元素组成的变化
3.2.2 基团结构的变化
3.2.3 自由基浓度
3.2.4 镜质体反射率
3.2.5 有机质颜色及荧光性的变化
3.3 油气生成的影响因素
3.3.1 干酪根组成与性质
3.3.2 矿物基质
3.3.3 地层温度与埋藏时间
3.3.4 地层压力
3.4 有机质成烃演化模式
3.4.1 干酪根成烃化学机理
3.4.2 有机质成烃演化的一般模式
3.4.3 特殊类型烃源岩生烃模式
第4章 天然气成因及类型判别
4.1 天然气起源与类型划分
4.1.1 天然气的起源
4.1.2 天然气的分类
4.2 天然气组成及其成因
4.2.1 气体组成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4.2.2 非烃气体组成及其成因
4.3 天然气成因类型综合判识
4.3.1 天然气成因类型的判识标志
4.3.2 不同成因类型天然气的综合判识
第5章 石油的化学组成及影响因素
5.1 石油的元素组成和馏分组成
5.1.1 石油的一般性质
5.1.2 石油的元素组成
5.1.3 原油的馏分组成
5.2 石油的族组成
5.2.1 烃类组成
5.2.2 非烃组成
5.2.3 胶质和沥青质
5.3 石油的组成类型
5.3.1 正常原油
5.3.2 非正常原油
5.4 影响石油化学组成的主要因素
5.4.1 有机质的类型
5.4.2 有机质的热演化程度
5.4.3 油气运移的影响
5.4.4 油气成藏后期的次生变化
第6章 生物标志化合物
6.1 概述
6.1.1 生物标志化合物的基本概念
6.1.2 生物标志化合物的立体化学及命名
6.2 生物标志化合物的类型
6.2.1 正构烷烃
6.2.2 无环异戊二烯类烷烃
6.2.3 萜烷
6.2.4 甾烷
6.2.5 甾烷、萜烷的图谱识别
6.3 生物标志化合物的应用
6.3.1 母源输入和沉积环境
6.3.2 确定时代
6.3.3 成熟作用
6.3.4 生物降解
6.3.5 油气运移
6.3.6 油气源对比
第7章 油气源对比
7.1 油气源对比原理与方法
7.1.1 油气源对比的原理与思路
7.1.2 油气源对比指标的选择原则
7.1.3 油气源对比的步骤
7.1.4 油气源对比的方法
7.2 气源对比
7.2.1 天然气的组成
7.2.2 稳定碳同位素
7.2.3 天然气浓缩轻烃
7.2.4 天然气稀有气体同位素
7.3 油源对比
7.3.1 不同成因类型的油源对比
7.3.2 同源不同期次的油源对比
第8章 烃源岩综合评价
8.1 烃源岩有机质丰度
8.1.1 烃源岩和有效烃源岩的概念
8.1.2 有机碳含量
8.1.3 氯仿沥青“A”
8.1.4 总烃
8.2 有机质的类型
8.2.1 干酪根类型的研究
8.2.2 沥青组分类型的研究
8.3 有机质的成熟度
8.3.1 干酪根的成熟度指标
8.3.2 可溶有机质的成熟度指标
8.3.3 生物标志化合物显示的成熟度指标
8.4 烃源岩的生烃能力综合评价
8.4.1 成因体积法估算生烃量
8.4.2 化学动力学法估算生烃量
8.4.3 生烃能力综合评价
第9章 油气资源分布及评价
9.1 油气资源概念及序列
9.1.1 油气资源概念
9.1.2 油气资源分类体系
9.2 油气资源分布特征
9.2.1 世界油气资源分布特征
9.2.2 我国油气资源分布特征
9.3 油气资源评价系统简介
9.3.1 油气资源评价的目的和基本原则
9.3.2 油气资源评价的对象与基本内容
9.3.3 油气资源评价的主要方法及关键参数
9.4 油气资源评价的主要层次
9.4.1 盆地油气资源评价
9.4.2 含油气系统评价
9.4.3 区带评价
9.4.4 圈闭评价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