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民教育出版社
- 9787107196027
- 52554
- 0043151391-0
- 教育学
- 教育学
- G40
- 教育
- 本科
内容简介
本书是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审定的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共由三编12章组成。第一编教育总论,包括教育认识的历史演进、教育实践的历史发展、教育概说3章。第二编现代教育与现代人的发展,包括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教师、学生3章。第三编现代教育与现代社会发展,包括教育与社会发展、教育目的、教育制度、教育内容、教育形态、教育途径6章。本书适用于全国高师院校教育科学学院或普通大学教育学院教育学类专业的本科生。
目录
第一编 教育总论
第一章 教育认识的历史演进
第一节 教育学学科的形成
一 教育学概念的创立
二 教育学学科的形成
三 教育学的多元化发展
第二节 教育学在中国的成长
一 教育学学科的设立(1900~1905年)
二 教育学著作的译介与编著(1905~1920年)
三 西方教育学说在我国的传播(1920~1949年)
四 教育学的“苏化”与改造(1949~1965年)
五 教育学中国化的探索(1966年至今)
第三节 教育学的发展趋势
一 教育学研究基础的扩展
二 教育学问题领域的扩大
三 教育学研究范式的转换
四 教育学研究内容的进一步分化与综合
五 教育学与教育改革的关系日益密切
六 教育学的学术交流与合作日益加强
第四节 教育学的价值和限度
一 教育学的价值
二 教育学的限度
思考题
第二章 教育实践的历史发展
第一节 教育的产生
一 生物起源论
二 心理起源论
三 劳动起源论
第二节 教育的发展
一 原始社会的教育
二 古代社会的教育
三 现代社会的教育
第三节 新中国的教育
一 对旧教育的接管改造(1949~1956年)
二 教育事业的改革调整(1956~1966年)
三 “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教育(1966~1976年)
四 改革开放初期的教育(1976~1990年)
五 世纪之交的教育改革(1990年以后)
第四节 教育的未来发展趋势
一 新世纪的教育理念
二 新世纪的教育制度
三 新世纪的教育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四 新世纪的教育国际化、民主化与多样化
思考题
第三章 教育概说
第二编 现代教育与现代人的发展
第四章 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
第五章 教师
第六章 学生
第三编 现代教育与现代社会发展
第七章 教育与社会发展
第八章 教育目的
第九章 教育制度
第十章 教育内容
第十一章 教育形态
第十二章 教育途径
主要参考文献
第一章 教育认识的历史演进
第一节 教育学学科的形成
一 教育学概念的创立
二 教育学学科的形成
三 教育学的多元化发展
第二节 教育学在中国的成长
一 教育学学科的设立(1900~1905年)
二 教育学著作的译介与编著(1905~1920年)
三 西方教育学说在我国的传播(1920~1949年)
四 教育学的“苏化”与改造(1949~1965年)
五 教育学中国化的探索(1966年至今)
第三节 教育学的发展趋势
一 教育学研究基础的扩展
二 教育学问题领域的扩大
三 教育学研究范式的转换
四 教育学研究内容的进一步分化与综合
五 教育学与教育改革的关系日益密切
六 教育学的学术交流与合作日益加强
第四节 教育学的价值和限度
一 教育学的价值
二 教育学的限度
思考题
第二章 教育实践的历史发展
第一节 教育的产生
一 生物起源论
二 心理起源论
三 劳动起源论
第二节 教育的发展
一 原始社会的教育
二 古代社会的教育
三 现代社会的教育
第三节 新中国的教育
一 对旧教育的接管改造(1949~1956年)
二 教育事业的改革调整(1956~1966年)
三 “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教育(1966~1976年)
四 改革开放初期的教育(1976~1990年)
五 世纪之交的教育改革(1990年以后)
第四节 教育的未来发展趋势
一 新世纪的教育理念
二 新世纪的教育制度
三 新世纪的教育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四 新世纪的教育国际化、民主化与多样化
思考题
第三章 教育概说
第二编 现代教育与现代人的发展
第四章 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
第五章 教师
第六章 学生
第三编 现代教育与现代社会发展
第七章 教育与社会发展
第八章 教育目的
第九章 教育制度
第十章 教育内容
第十一章 教育形态
第十二章 教育途径
主要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