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进入教材巡展
#
  • #
  • #

出版时间:2002-01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以下为《政治经济学》的配套数字资源,这些资源在您购买图书后将免费附送给您: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9787040103465
  • 1版
  • 50072
  • 41244386-3
  • 平装
  • 16开
  • 2002-01
  • 480
  • 405
  • 经济学
  • 理论经济学
  • F0
  • 思政教育
  • 本科
内容简介

本书是教育部“高等师范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的研究成果,是我社组编的高师思政专业主干课教材,由7所院校合作编写而成。全书主要由资本主义经济和社会主义经济两篇组成,系统阐述了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基础知识和商品经济—市场经济的基本理论,联系世界多样性的现实,以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探索精神,在分析方法上有所突破,既重视基本经济制度和生产关系本质的研究,也注重阐述市场机制、经济运行和经济发展的规律,实事求是地分析了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长期性;对社会主义经济的论述注重与现实发展动态结合;体系结构有所创新,每章设有“提示”、“小结”、“关键术语”和“需要继续研究的主要问题”,便于教学和深入探讨。本书主要供高师思政专业教学使用,也可供成人进修学习。

目录

 导论
 第一章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
  第一节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一、 物质资料的生产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
   二、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密切联系中去研究生产关系
   三、 政治经济学的任务是揭示经济运动的客观规律
  第二节 政治经济学的方法
   一、 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根本方法
   二、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其他方法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和发展
   一、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
   二、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实践中的丰富和发展
  第四节 政治经济学的阶级性及学习政治经济学的意义
   一、 政治经济学的阶级性
   二、 学习政治经济学的意义
 第二章 商品经济的一般规定性及其基本规律
  第一节 商品经济的产生及其发展
   一、 商品经济的产生
   二、 商品经济的发展
  第二节 商品
   一、 商品的二因素:使用价值与价值
   二、 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的二重性
   三、 商品的价值量
   四、 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第三节 货币
   一、 价值形式的发展和货币的产生
   二、 货币的本质和职能
   三、 货币流通规律
  第四节 价值规律
   一、 什么是价值规律
   二、 价值规律在商品经济中的作用
 第一篇 资本主义经济第一部分 自由资本主义经济
  第三章 商品经济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第一节 商品经济孕育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一、 商品生产和发达的商品流通是资本得以产生的历史前提
    二、 世界贸易和世界市场的形成是资本得以产生的重要条件
   第二节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一、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为商品经济的发展扫清了障碍
    二、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特征和前提条件
  第四章 资本的生产过程
   第一节 资本主义的实质是剩余价值的生产
    一、 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
    二、 资本的本质。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三、 剩余价值率
    四、 剩余价值生产的两种基本方法
    五、 生产自动化条件下剩余价值的源泉
    六、 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
   第二节 资本主义的工资
    一、 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
    二、 工资的基本形式
    三、 名义工资和实际工资
   第三节 资本的积累过程
    一、 资本主义的简单再生产
    二、 资本积累和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
    三、 资本的有机构成和相对过剩人口
    四、 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和无产阶级的贫困
    五、 对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评价
  第五章 资本的流通过程
   第一节 单个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
    一、 单个资本的循环
    二、 单个资本的周转
   第二节 社会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
    一、 社会总资本和社会生产的两大部类
    二、 社会总资本的简单再生产
    三、 社会总资本的扩大再生产
   第三节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一、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和根源
    二、 资本主义再生产的周期性
    三、 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特点
    四、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加剧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
  第六章 剩余价值的分配
   第一节 产业资本和产业利润
    一、 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
    二、 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
    三、 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
   第二节 商业资本和商业利润
    一、 商业资本的形成、职能和作用
    二、 商业利润的来源
    三、 商业流通费用及其补偿
   第三节 借贷资本和利息
    一、 借贷资本的形成及其特点
    二、 利息和利息率
    三、 银行资本和银行利润
    四、 股份公司和股票
    五、 信用在资本主义经济中的作用
   第四节 资本主义地租
    一、 资本主义地租的本质
    二、 资本主义地租的形式
    三、 土地价格
 第二部分 垄断资本主义经济
  第七章 私人垄断资本主义
   第一节 自由竞争资本主义过渡到私人垄断资本主义
    一、 生产的集中和垄断
    二、 垄断组织的形式和本质
    三、 二战以后私人垄断资本的发展
   第二节 金融资本和金融寡头
    一、 金融资本的形成
    二、 金融寡头及其统治
    三、 二战以后金融资本的发展
   第三节 剩余价值规律转化为高额垄断利润规律
    一、 价值转化为垄断价格
    二、 垄断利润及其来源
   第四节 垄断和竞争
    一、 垄断和竞争的关系
    二、 垄断条件下竞争的特点
    三、 垄断与竞争的并存,使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呈现两种趋势
  第八章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第一节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
    一、 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二、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主要形式
    三、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
   第二节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一、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阶段
    二、 资本主义国家对社会资本再生产的干预和调节
   第三节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作用和局限性
    一、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作用
    二、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局限性
  第九章 国际垄断资本主义
   第一节 国际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
    一、 国际分工和生产的国际化
    二、 资本输出和国际垄断
   第二节 国际垄断的形式和实质
    一、 国际垄断的形式
    二、 国际垄断的实质
   第三节 国际垄断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一、 国际垄断对母国经济的影响
    二、 国际垄断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影响
    三、 国际垄断对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影响
    四、 国际垄断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第十章 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
   第一节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进步性
    一、 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和社会生产力的提高
    二、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三、 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形成有利于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
   第二节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局限性
    一、 资本主义生产目的与实现目的手段的矛盾
    二、 资本主义生产条件与实现条件的矛盾
    三、 资本主义生产力与资本主义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
   第三节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过渡性
    一、 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客观必然性
    二、 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长期性
 第二篇 社会主义经济第一部分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
  第十一章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第一节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
    一、 社会主义是客观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二、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建立的途径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一、 社会主义的本质
    二、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三、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一、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含义
    二、 公有制为主体
    三、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第十二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第一节 资源配置的两种方式
    一、 计划配置
    二、 市场配置
   第二节 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定性
    一、 市场经济的内涵
    二、 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和基本功能
    三、 市场经济构成的基本要素
   第三节 社会主义经济是市场经济
    一、 社会主义实行市场经济有其客观必然性
    二、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第二部分 社会主义经济的运行
  第十三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市场主体
   第一节 市场主体及其在市场运行中的作用
    一、 市场主体的一般规定性
    二、 我国现阶段的市场主体
    三、 市场主体在市场运行中的关联关系和作用
   第二节 居民的行为
    一、 居民的行为目标和行为选择
    二、 居民的购买行为
    三、 居民的储蓄行为
    四、 居民的销售行为
   第三节 厂商的行为
    一、 厂商的行为目标和行为选择
    二、 厂商的购买行为
    三、 厂商的生产行为
    四、 厂商的销售行为
  第十四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市场体系
   第一节 市场和市场体系
    一、 市场及其构成要素
    二、 市场的功能
    三、 市场体系
   第二节 消费品市场
    一、 消费品市场的地位和特点
    二、 影响消费品市场的因素
    三、 培育和完善消费品市场
   第三节 生产资料市场
    一、 生产资料市场的地位和特点
    二、 发展和完善生产资料市场的意义
    三、 发展和完善生产资料市场
   第四节 金融市场
    一、 金融市场在社会主义市场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 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
    三、 我国金融市场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第五节 其他要素市场
    一、 劳动力市场
    二、 技术信息市场
    三、 房地产市场
  第十五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市场机制
   第一节 市场机制的一般规定性
    一、 市场机制的含义
    二、 市场机制的特征
    三、 市场机制的作用及其实现条件
   第二节 市场机制的运行过程
    一、 价格机制
    二、 供求机制
    三、 竞争机制
    四、 信贷利率机制
    五、 工资机制
    六、 风险机制
  第十六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分配
   第一节 社会总产品和国民收入
    一、 社会总产品和国民收入
    二、 国民生产总值和国内生产总值
   第二节 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和再分配
    一、 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
    二、 国民收入的再分配
   第三节 社会主义积累和消费
    一、 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的构成
    二、 社会主义积累和消费的关系
    三、 正确处理积累和消费关系的原则
  第十七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个人收入的分配
   第一节 所有制性质与个人收入分配制度
    一、 所有制性质决定个人收入分配制度
    二、 所有制结构决定个人收入分配结构和分配方式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结构和分配方式
    一、 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二、 坚持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结合
    三、 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原则
  第十八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社会保障制度
   第一节 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
    一、 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必要性
    二、 社会保障制度的作用
   第二节 社会保障制度的内容
    一、 社会救助
    二、 社会保险
    三、 社会福利
    四、 社会优抚
  第十九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
   第一节 宏观调控及其必要性
    一、 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职能
    二、 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第二节 宏观调控的目标和手段
    一、 宏观调控的目标
    二、 宏观调控的手段
   第三节 宏观经济政策调控
    一、 宏观经济政策的内在规定性
    二、 宏观经济政策调控对象
 第三部分 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
  第二十章 社会主义经济发展
   第一节 经济增长
    一、 经济增长的内涵
    二、 经济增长方式
   第二节 经济发展
    一、 经济发展的内涵
    二、 影响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第三节 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和协调发展
    一、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发展战略
    二、 正确处理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几种关系
    三、 我国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和协调发展的主要途径
  第二十一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对外经济关系
   第一节 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必要性
    一、 发展对外经济关系是生产社会化和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二、 发展对外经济关系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三、 发展对外经济关系是增强自力更生能力的重要途径
   第二节 社会主义国家需要发展多方面的对外经济关系
    一、 发展对外贸易
    二、 引进先进技术和利用外国资金
    三、 发展国际旅游业和劳务输出
    四、 设立对外经济开放地区
    五、 对外经济技术援助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