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进入教材巡展
#
  • #

出版时间:2022-08

出版社: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以下为《无机及分析化学(第2版)》的配套数字资源,这些资源在您购买图书后将免费附送给您:
  • 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 9787565509988
  • 2-8
  • 45160
  • 16开
  • 2022-08
  • 618
  • O61 O65
  • 本科
内容简介
本书为普通高等教育农业部“十二五”规划教材,是在教育部高等农林院校理科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推荐示范教材《无机及分析化学》的基础上修订而成的,该书保持了第一版教材的基本框架和主要内容,是根据2008年1 1月教育部高等农林院校理科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制定的普通高等农林学校非化学专业化学教学基本要求编写的。内容主要为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物质结构基础理论、溶液化学平衡、滴定分析、常用仪器分析、重要生命元素等。为更好地体现教学基本要求、便于教师开展多媒体教学,本教材还提供配套的《无机及分析化学》课件。 本书是一本近化类专业通用型的化学基础课教材,可作为植物生产类、动物生产类、草业科学类、森林资源类、环境生态类、动物医学类、水产类以及生命科学、食品科学、制药工程、林产化工等专业《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教材使用,也可作为《普通化学》和《分析化学》课程教材使用。 电子教学课件及资料库的链接网址:http:∥xy.caupress.cn/course/1530,请打开以上网址,下载相关文件。
目录
绪论1  相关阅读4 第1章 气体、溶液和胶体6  11 分散系6  12 气体7   121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8   122 分压定律8  13 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10   131 物质的量浓度10   132 质量摩尔浓度11   133 质量分数11   134 物质的量分数12  14 稀溶液的通性13   141 溶液蒸气压的下降13   142 溶液沸点的升高和凝固点的降低15   143 溶液的渗透压18  15 胶体溶液20   151 固体在溶液中的吸附20   152 胶团的结构22   153 胶体溶液的性质23   154 溶胶的稳定性和聚沉25  16 高分子溶液和乳浊液27   161 高分子溶液27   162 乳浊液28  相关阅读29  习题30 第2章 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33  21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33   211 化学热力学的基本概念33   212 热力学第一定律36   213 化学反应热37   214 化学反应焓变的计算39  22 化学反应的方向42   221 化学反应的自发性42   222 混乱度熵(S)43   223 化学反应方向的判断45  23 化学反应的限度——化学平衡49   231 可逆反应与化学平衡49   232 平衡常数50   233 化学反应等温式53   234 化学平衡的移动55  24 化学反应速率58   241 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58   242 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60   243 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62   244 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63   245 反应速率理论简介65  相关阅读68  习题68 第3章 酸碱平衡72  31 酸碱理论72   311 酸碱质子理论73   312* 酸碱电子理论74  32 酸(碱)的解离平衡75   321 水的离子积常数75   322 弱酸(碱)的解离常数及其相对强度75   323 共轭酸碱对Ka和Kb之间的关系77   324 解离度和稀释定律78   325 同离子效应和盐效应79  33 弱酸(碱)溶液中各型体的分布80   331 酸(碱)的分析浓度80   332 一元弱酸溶液的型体分布80   333 多元弱酸(碱)溶液中各种型体的分布82  34 酸(碱)度计算83   341 质子平衡式83   342 一元弱酸(碱)溶液酸(碱)度的计算84   343 多元弱酸(碱)溶液酸(碱)度的计算86   344 两性物质溶液酸度的计算87  35 缓冲溶液88   351 缓冲作用原理89   352 缓冲溶液pH的计算89   353 缓冲容量与缓冲范围90   354 重要缓冲溶液92  相关阅读92  习题93 第4章 沉淀溶解平衡96  41 溶度积原理96   411 溶度积常数96   412 溶度积和溶解度的相互换算97   413 溶度积原理98  42 影响沉淀溶解度的因素和分步沉淀100   421 影响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度的因素100   422 分步沉淀102  43 沉淀的溶解与转化103   431 沉淀的溶解103   432 沉淀的转化105  相关阅读106  习题106 第5章 氧化还原平衡110  51 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110   511 氧化值110   512 氧化与还原111   513 氧化还原电对112  52 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112  53 电极电势114   531 原电池114   532 电极电势115   533 标准电极电势117   534 标准电极电势的理论计算118   535 影响电极电势的因素——能斯特方程119   536* 条件电极电势122  54 电极电势的应用124   541 计算原电池的电动势124   542 判断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方向125   543 确定氧化还原反应的平衡常数127   544 测定非氧化还原反应的平衡常数127  55 元素的标准电极电势图129   551 元素电势图129   552 元素电势图的应用129  相关阅读130  习题131 第6章 配位化合物和配位平衡135  61 配位化合物135   611 配位化合物的组成135   612 配位化合物的命名137   613 螯合物138   614 配位化合物的应用139  62 配位平衡140   621 配位平衡常数140   622 配位平衡的移动142  相关阅读145  习题146 第7章 分析化学概论148  71 分析化学的任务和分类148  72 试样分析的一般步骤*150   721 试样的采集150   722 试样的制备150   723 试样的前处理151   724 试样的富集与分离152  73 定量分析的误差155   731 准确度和精密度156   732 定量分析误差产生的原因157   733 提高分析结果准确度的方法158  74 分析结果的数据处理160   741 平均偏差和标准偏差160   742 平均值的置信区间162   743 可疑值的取舍164   744 分析结果的数据处理与报告165  75 有效数字及运算规则166   751 有效数字166   752 有效数字的运算规则167  相关阅读168  习题168 第8章 滴定分析法171  81 滴定分析法概述171   811 滴定分析法的分类172   812 滴定分析法对化学反应的要求和滴定方式173   813 基准物质和标准溶液174   814 滴定分析结果的计算175  82 酸碱滴定法181   821 酸碱指示剂181   822 酸碱滴定曲线185   823 酸碱滴定的应用194  83 沉淀滴定法196   831 莫尔法196   832 佛尔哈德法198   833 法扬司法199  84 氧化还原滴定法201   841 氧化还原指示剂201   842 氧化还原滴定曲线202   843 重铬酸钾法205   844 高锰酸钾法206   845 碘量法208  85 配位滴定法211   851 配位滴定法的特点212   852 乙二胺四乙酸在溶液中的解离平衡212   853 乙二胺四乙酸与金属离子的配位平衡213   854 配位滴定曲线218   855 金属指示剂223   856 配位滴定的应用224  相关阅读229  习题229 第9章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232  91 概述232   911 电磁波谱232   912 物质对光的选择性吸收233  92 光吸收的基本定律235   921 朗伯比尔定律235   922 偏离朗伯比尔定律的原因237   923 吸收曲线238  93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238   931 分光光度计的结构238   932 分光光度计的类型240  94 分光光度法分析条件的选择241   941 显色反应的要求241   942 影响显色反应的因素241   943 测定的误差244   944 分析条件的选择245  95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测定的方法246   951 标准曲线法246   952 标准对照法247  96 分光光度法的应用248   961 单组分含量的测定248   *962 多组分含量的测定250   *963 配合物组成的测定251   *964 紫外光度法的定性分析252  相关阅读252  习题252 第10章 电势分析法255  101 概述255   1011 基本原理255   1012 指示电极256   1013 参比电极256  102 离子选择性电极258   1021 离子选择性电极的分类258   1022 离子选择性电极的选择性259  103 直接电势法259   1031 溶液pH的测定260   1032 离子浓度的测定260  104 电势滴定法262   1041 E~V曲线法262   1042 ΔE/ΔV~V曲线法(一级微商法)263   1043 Δ2E/ΔV2~V曲线法(二级微商法)264  相关阅读265  习题266 第11章 物质结构基础268  111 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268   1111 氢原子光谱与波尔理论269   1112 微观粒子的运动特征271   1113 核外电子运动状态描述274   1114 原子轨道和电子云的图像277  112 多电子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280   1121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281   1122 原子电子层结构与元素周期律285   1123 元素性质的周期性287  113 离子键292   1131 离子键的形成和特点292   1132 晶格能293   1133 离子的电子构型294  114 共价键295   1141 价键理论295   1142 杂化轨道理论300   1143* 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303  115 配位化合物的结构307   1151 价键理论的基本要点307   1152 外轨型和内轨型配合物307   1153 配合物磁性与键型的关系309  116 分子间力、氢键和离子极化310   1161 分子间力310   1162 氢键313   1163 离子的极化316  117* 晶体简介319   1071 晶体的类型319   1172 离子晶体321   1173 原子晶体322   1173 分子晶体323   1174 金属晶体324  相关阅读325  习题325 第12章 重要的生命元素330  121 元素概述330   1211 元素的分布330   1212 元素的分类331  122 s区元素332   1221 s区元素的通性332   1222 重要元素、化合物及其生物效应332  123 p区元素335   1231 p区元素的通性335   1232 重要元素、化合物及其生物效应336  124 d区元素342   1241 d区元素的通性342   1242 重要元素及其生物效应343  125 f区元素347   1251 f区元素概述347   1252 稀土元素及其生物效应349  相关阅读349  习题350 附录352  附录Ⅰ 本书采用的法定计量单位352  附录Ⅱ 基本物理常量和本书使用的一些常用量的符号与名称353  附录Ⅲ 一些常见单质、离子及化合物的热力学函数354  附录Ⅳ 一些弱电解质的解离常数(25℃)359  附录Ⅴ 配位化合物的累积稳定常数362  附录Ⅵ 溶度积常数(18~25℃)365  附录Ⅶ 标准电极电势(29815K)367  附录Ⅷ 条件电极电势370  附录Ⅸ 希腊字母表373  附录Ⅹ 一些常用的Internet信息资源374 习题参考答案376 参考文献379 元素周期表38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