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1840—1949) / 21世纪史学系列教材
¥68.00定价
作者: 王先明
出版时间:2011-10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9787300140858
- 44413
- 40188619-7
- 16开
- 2011-10
- 827
- 历史学
- 中国史
- K25
- 历史
- 本科 研究生(硕士、EMBA、MBA、MPA、博士)
内容简介
本书分为十三章,简述鸦片战争(1840)以来至新中国建立(1949)的历史进程。全书以重大历史事件的展开为轴线,以政治、经济、社会、思想与文化的历史变迁为基本内容,在试图呈现中国百年历史景像的同时,力求揭示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历史动因和时代特征,并从中寻求建构在历史事实基石上的理性认识。本书立足于“通史”视角,倒不是因为纵向之“通”(即1840至1949),而是努力于政治、经济、思想与文化“整体史”意义上的融通,尽管这种努力尚待检验和评判。
目录
第一章 千古变局——鸦片战争与中国历史进程
第一节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
第二节 从鸦片贸易到鸦片战争
第三节 悲惨圆明园—— 第二次鸦片战争
第四节 “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
第二章 历史悲歌——太平天国的兴与衰
第一节 兴起与发展:从金田到天京
第二节 理论与实践:太平天国的制度与政策
第三节 历史的悲局:天京变乱与天国消亡
第四节 太平天国运动的社会影响与历史地位
第三章 从“自强”到“求富”——洋务运动与近代中国发展道路的选择
第一节 辛酉政变与晚清政局
第二节 洋务新政:“自强求富”
第三节 洋务运动与中国社会文化的变动
第四章 忧患重重——同光时期的中外关系
第一节 近代外交的起步与边疆危机
第二节 中法战争
第三节 甲午中日战争
第五章 “行变法”、“定国是”——维新变法与近代思想启蒙
第一节 甲午战后的民族危机
第二节 维新运动的初步发展
第三节 维新运动的高涨与“百日维新”
第四节 戊戌政变:政治现代化进程的顿挫
第六章 庚子之变——从反洋教到义和团运动
第一节 炮口下的传教
第二节 传教与侵略:传教士的另一面
第三节 反洋教斗争与义和团的兴起
第四节 “八国联军”与清廷的“宣战”
第五节 京、津陷落与列强暴行
第六节 保皇会与自立军:维新派的分化
第七节 《辛丑条约》与义和团的失败
第八节 时代转型:义和团与近代民族主义运动
第七章 晚清“新政”——制度变迁与“民变”风潮
第一节 “新政”的提出与实施
第二节 清末立宪运动
第三节 官制改革
第四节 法制改革
第五节 地方自治
第六节 “新政”时期的社会文化变迁
第八章 走向共和——辛亥革命与民国创立
第一节 “全球革命潮”——辛亥前十年的中国
第二节 清王朝的覆亡
第三节 民国创建:辛亥革命的结局
第九章 逆境重生——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中国社会
第一节 动荡不已的民初政局
第二节 民族与社会危机的继续加深
第三节 军阀割据与护法运动
第四节 民国初期的复古潮流
第五节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第六节 激荡的思潮与主义
第七节 新文化运动的历史地位
第八节 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第九节 北洋政府时期的经济与社会
第十章 开天辟地——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与国民革命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第二节 北京政变与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
第三节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成
第四节 北伐战争与国共合作的破裂
第五节 思想文化领域的变化
第十一章 十年较量——南京国民政府与中国苏维埃革命
第一节 南京国民政府的内政外交
第二节 南京国民政府前十年:社会经济和思想文化
第三节 苏维埃革命的兴起与艰难发展
第十二章 同仇敌忾——抗日战争与中国历史的转折
第一节 华北事变与民族救亡大潮
第二节 “七七”事变: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第三节 战略相持:艰苦的对决
第四节 战略反攻:最终的胜利
第五节 萌生与成长:战时的社会与文化
第十三章 历史的抉择——国共对决与新中国的建立
第一节 抗战胜利后的中国时局
第二节 国民党的内战部署
第三节 全面内战的爆发与扩大
第四节 战局逆转
第五节 战略决战:军事上的最后较量
第六节 分化与重构:社会、政治的新变动
第七节 社会一经济的变动
第八节 历史新纪元:新中国的诞生
后记
第一节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
第二节 从鸦片贸易到鸦片战争
第三节 悲惨圆明园—— 第二次鸦片战争
第四节 “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
第二章 历史悲歌——太平天国的兴与衰
第一节 兴起与发展:从金田到天京
第二节 理论与实践:太平天国的制度与政策
第三节 历史的悲局:天京变乱与天国消亡
第四节 太平天国运动的社会影响与历史地位
第三章 从“自强”到“求富”——洋务运动与近代中国发展道路的选择
第一节 辛酉政变与晚清政局
第二节 洋务新政:“自强求富”
第三节 洋务运动与中国社会文化的变动
第四章 忧患重重——同光时期的中外关系
第一节 近代外交的起步与边疆危机
第二节 中法战争
第三节 甲午中日战争
第五章 “行变法”、“定国是”——维新变法与近代思想启蒙
第一节 甲午战后的民族危机
第二节 维新运动的初步发展
第三节 维新运动的高涨与“百日维新”
第四节 戊戌政变:政治现代化进程的顿挫
第六章 庚子之变——从反洋教到义和团运动
第一节 炮口下的传教
第二节 传教与侵略:传教士的另一面
第三节 反洋教斗争与义和团的兴起
第四节 “八国联军”与清廷的“宣战”
第五节 京、津陷落与列强暴行
第六节 保皇会与自立军:维新派的分化
第七节 《辛丑条约》与义和团的失败
第八节 时代转型:义和团与近代民族主义运动
第七章 晚清“新政”——制度变迁与“民变”风潮
第一节 “新政”的提出与实施
第二节 清末立宪运动
第三节 官制改革
第四节 法制改革
第五节 地方自治
第六节 “新政”时期的社会文化变迁
第八章 走向共和——辛亥革命与民国创立
第一节 “全球革命潮”——辛亥前十年的中国
第二节 清王朝的覆亡
第三节 民国创建:辛亥革命的结局
第九章 逆境重生——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中国社会
第一节 动荡不已的民初政局
第二节 民族与社会危机的继续加深
第三节 军阀割据与护法运动
第四节 民国初期的复古潮流
第五节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第六节 激荡的思潮与主义
第七节 新文化运动的历史地位
第八节 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第九节 北洋政府时期的经济与社会
第十章 开天辟地——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与国民革命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第二节 北京政变与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
第三节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成
第四节 北伐战争与国共合作的破裂
第五节 思想文化领域的变化
第十一章 十年较量——南京国民政府与中国苏维埃革命
第一节 南京国民政府的内政外交
第二节 南京国民政府前十年:社会经济和思想文化
第三节 苏维埃革命的兴起与艰难发展
第十二章 同仇敌忾——抗日战争与中国历史的转折
第一节 华北事变与民族救亡大潮
第二节 “七七”事变: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第三节 战略相持:艰苦的对决
第四节 战略反攻:最终的胜利
第五节 萌生与成长:战时的社会与文化
第十三章 历史的抉择——国共对决与新中国的建立
第一节 抗战胜利后的中国时局
第二节 国民党的内战部署
第三节 全面内战的爆发与扩大
第四节 战局逆转
第五节 战略决战:军事上的最后较量
第六节 分化与重构:社会、政治的新变动
第七节 社会一经济的变动
第八节 历史新纪元:新中国的诞生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