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进入教材巡展
#
  • #

出版时间:2008-07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以下为《现代通信网》的配套数字资源,这些资源在您购买图书后将免费附送给您: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9787111239871
  • 1-3
  • 44348
  • 46210207-0
  • 2008-07
  • 306
  • 200
  • 工学
  • 信息与通信工程
内容简介
本书从现代通信网络的基本概念、原理人手,以网络处理信息的具体对象为主线,对各类通信网络的系统组成、结构原理、关键技术、工程应用及发展等进行了较全面的阐述。全书共8章,主要内容包括:现代通信网综述、电话通信网、移动通信网、数据通信网、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接入网、支撑网、下一代网络等。
本书结构合理、内容充实,既注重基础知识的阐述,又注重新技术和新概念等的介绍。对抽象复杂知识的介绍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每章配有小结、思考题,便于教学实施,又适合读者自学。
本书可作为普通高等院校通信、计算机、信息、电子等专业学生教材和参考书,可供从事通信、计算机网络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学习参考,也可作为电信工程技术人员、电信管理人员的培训教材。
目录
出版说明前言第1章 现代通信网概述 1.1 现代通信网基础 1.1.1 通信系统基本组成 1.1.2 通信网络构成要素 1.1.3 通信网组网结构 1.1.4 通信网的分类 1.1.5 通信网的业务 1.1.6 通信网的服务质量要求 1.1.7 通信网的体系结构及标准化组织 1.2 现代通信网基础技术 1.2.1 应用层技术 1.2.2 业务网技术 1.2.3 传送网技术 1.2.4 支撑网技术 1.3 现代通信网络的发展趋势 1.4 本书的组织结构 1.5 小结 1.6 思考题第2章 电话通信网 2.1 电话通信网概述 2.1.1 电话网的组成 2.1.2 电话网的结构 2.2 电话网的技术 2.2.1 电话网的路由选择 2.2.2 电话网的编号计划 2.3 小结 2.4 思考题第3章 移动通信网 3.1 移动通信网基础 3.1.1 移动通信概念与分类 3.1.2 移动通信发展史 3.1.3 移动通信特性 3.1.4 移动通信的主要技术 3.2 移动通信系统的组网方式 3.2.1 移动通信网网络结构 3.2.2 移动通信区域覆盖方式 3.2.3 移动通信系统的组成 3.3 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 3.3.1 GSM系统的多址技术 3.3.2 GSM系统网络结构及接口 3.3.3 GSMPLMN网络结构 3.3.4 信道类型及帧结构 3.3.5 呼叫接续与移动性管理 3.3.6 通用分组无线业务 3.4 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 3.4.1 CDMA系统 3.4.2 CDMA系统的基本原理 3.4.3 CDMA系统的特点 3.4.4 CDMA网络结构及信道类型 3.4.5 CDMA系统的呼叫处理及移动性管理 3.4.6 CDMA系统的关键技术 3.5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 3,5.1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概况 3.5.2 IMT-2000系统结构 3.5.3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关键技术 3.6 移动通信的发展趋势—4G 3.7 小结 3.8 思考题第4章 数据通信网 4.1 数据通信网概述 4.1.1 数据通信系统的基本构成 4.1.2 数据通信网络的拓扑结构 4.2 数据通信网体系结构 4.2.1 通信协议 4.2.2 高级数据链路控制规程 4.2.3 X25 4.2.4 TCP/IP 4.3 分组交换数据网 4.3.1 数据交换方式 4.3.2 分组交换数据网的构成 4.3.3 分组交换网中的数据流控制 4.3.4 网际互联的方法 4.4 数字数据网 4.4.1 数字数据网的组成及特点 4.4 2数字数据网的网络结构 4.4.3 数字数据网的应用 4.5 帧中继 4.5.1 帧中继概述 4.5.2 帧中继业务应用 4.6 计算机通信网 4.6.1 计算机通信网概述 4.6.2 计算机局域网 4.6.3 高速网络技术 4.6.4 因特网 4.6.5 网络安全与防火墙简介 4.7 小结 4.8 思考题第5章 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 5.1 ISDN的基本概念 5,1.1 ISDN的网络结构 5.1.2 ISDN的用户/网络接口 5.1.3 ISDN的信道与接口 5.1.4 ISDN业务 5.2 B-ISDN概述 5.2.1 从N-ISDN到B-ISDN 5.2.2 B-ISDN用户/网络接口的参考配置 5.3 B-ISDN/ATM参考模型及协议 5.3.1 B-ISDN参考模型 5.3.2 物理层 5.3.3 ATM层协议 5.3.4 ATM适配层挤议 5.4 宽带ATM交换技术 5.4 1ATM交换原理 5.4.2 ATM交换系统 5.4.3 ATM网络 5.4.4 ATM和IP的融合 5.5 拥塞控制与流量控制 5.6 小结 5.7 思考题第6章 接入网 6.1 接入网的基本概念 6.1.1 接入网的定义和定界 6.1.2 接入网的功能结构和分层模型 6.1.3 接入网的接口与业务 6.1.4 接入网的接入技术分类 6.2 V接口 6.2.1 V5接口 6.2.2 VB5接口 6.3 数字用户线接入 6.3.1 xDSL概述 6.3.2 ADSL接入技术 6.3.3 ADSL采用的调制技术 6.4 光纤接入网 6.4.1 光纤接入网的基本结构 6.4.2 光纤接入网的种类 6.4.3 ATM无源光网络 6.5 混合光纤同轴接入网 6.5.1 HFC的系统结构 6.5.2 HFC的频谱安排 6.5.3 HFC的特点与应用 6.6 无线接人技术 6.6.1 固定无线接入技术 6.6.2 移动无线接入技术 6.7 本地多点分配业务 6.7.1 LMDS概述 6.7.2 IMDS系统结构 6.7.3 LMDS提供的业务 6.8 小结 6.9 思考题第7章 支撑网 7.1 信令网 7.1.1 信令的概念与分类 7.1.2 No.7信令 7.1.3 No.7信令系统的基本功能结构 7.1.4 No.7信令电话用户部分 7.1.5 No.7信令网的组成与网络结构 7.1.6 No.7信令网的编号计划 7.2 ATM/B-ISDN网络信令 7.2.1 ATM/B-ISDN网络信令概述 7.2.2 B-ISDN用户网络接口信令 7.2.3 B-ISDN网络节点接口信令 7.3 同步网 7.3.1 同步的基本概念 7.3.2 同步方式 7.3.3 同步网的组网方式及等级结构 7.4 电信管理网 7.4.1 电信管理网的基本概念 7.4.2 电信管理网的体系结构 7.4.3 TMN的逻辑层次模型与管理功能 7.5 小结 7.6 思考题第8章 基于软交换的下一代网络 8.1 智能网 8.1.1 智能网的特点 8.1.2 智能网提供的新业务 8.1.3 智能网的结构及功能 8.1.4 下一代智能网 8.2 软交换技术 8.2.1 软交换技术的概念 8.2.2 软交换的网络体系结构 8.2.3 软交换的接口协议 8.2.4 软交换设备的功能特点 8.2.5 软交换的优缺点 8.3 下一代网络 8.3.1 下一代网络的概念 8.3.2 下一代网络的特点 8.3.3 下一代网络的分层结构 8.3.4 软交换在下一代网络中的功能 8.4 小结 8.5 思考题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