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
作者: 《马克思主义哲学》编写组
出版时间:2009-09-15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9787040267747
- 1
- 44197
- 0040183504-6
- 平装
- 16开
- 2009-09-15
- 330
- 357
- 哲学
- 哲学
编写课题组由21 位专家组成,首席专家是教育部袁贵仁、中央党校杨春贵、中国社会科学院李景源、北京大学丰子义。
本书为“中央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首批重点教材之一,全书围绕实践论、辩证法、认识论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和核心问题展开,包括哲学及其发展规律、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与发展、世界的物质性、实践与世界、世界的联系与发展、联系与发展的基本规律、社会历史运动的规律性、认识活动及其规律等内容,在旁征博引的基础上,以生动流畅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进行了详细论述和恰当评价,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丰富实践,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研究的最新进展。
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哲学专业的教科书,也可供其他专业选用和社会读者阅读。
第一章 哲学及其发展规律
第一节 哲学是理论形态的世界观
一、哲学与世界观
二、世界观与人生观
三、世界观与方法论
第二节 哲学的基本问题和基本派别
一、哲学的基本问题
二、哲学的基本派别
三、现代西方哲学思潮与哲学基本问题
第三节 哲学的历史演进和发展规律
一、中国哲学的历史演进
二、西方哲学的历史演进
三、哲学的发展规律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与发展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的社会基础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的科学前提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的理论来源
四、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的历史过程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哲学史上的革命性变革
一、无产阶级和人类的解放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题
二、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
三、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内容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传播和发展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阐释与传播
二、列宁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
三、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哲学贡献
第三章 世界的物质性
第一节 物质及其存在形态
一、物质概念
二、运动、时间和空间
三、自然存在与社会存在
第二节 意识及其本质
一、意识的产生与本质
二、意识的构成与功能
三、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
第三节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一、物质与意识的物质统一性
二、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物质统一性
三、世界物质统一性的哲学意义
第四章 实践与世界
第一节 实践的本质与类型
一、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
二、实践的本质
三、实践的内在矛盾
四、实践的基本类型
第二节 实践的结构与过程
一、实践的主体
二、实践的客体
三、实践的中介
四、实践的过程
第三节 实践与世界的二重化
一、客观世界与主观世界
二、自在世界与属人世界
三、人化自然与人类社会
第五章 世界的联系与发展
第一节 普遍联系与发展
一、联系的普遍性
二、普遍联系与系统
三、发展的方向与过程
第二节 联系与发展的基本环节
一、整体与部分
二、内容与形式
三、本质与现象
四、原因与结果
五、必然与偶然
六、现实与可能
第三节 联系与发展的规律性
一、规律的含义
二、规律的类型
三、辩证法的实质
第六章 联系与发展的基本规律
第一节 对立统一规律
一、矛盾是对立面的统一
二、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
三、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
第二节 量变质变规律
一、质、量、度
二、量变与质变及其相互转化
三、量变的复杂性与质变的多样性
第三节 否定之否定规律
一、肯定与否定
二、否定之否定
三、否定性的辩证法
第七章 社会历史运动的规律性
第一节 历史与人的活动
一、现实的人是历史的前提
二、历史是追求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
三、人的活动的目的与利益
第二节 人的活动与历史规律
一、人的活动的历史条件
二、人的历史活动的规律性
三、历史规律的特点
第三节 历史规律的作用方式
一、历史活动的合力作用
二、历史过程的必然性与偶然性
三、历史发展的决定性与选择性
第八章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及其规律
第一节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
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三、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第二节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
一、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
二、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
三、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四、社会形态更替的统一性与多样性
第三节 社会基本矛盾与阶级斗争
一、阶级的产生与实质
二、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三、阶级斗争与社会革命
第四节 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与改革
一、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及其特征
二、改革的实质及其历史作用
三、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与构建和谐社会
第九章 生产力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第一节 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一、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二、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主要标准
三、生产力发展的内在动力
第二节 科学技术在生产力发展中的作用
一、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
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三、科学技术创新与生产力的跨越发展
第三节 发展先进生产力
一、社会发展与先进生产力
二、先进生产力的发展与生产关系的调整
三、先进生产力的发展与劳动者素质的提高
四、先进生产力的发展与可持续发展
第十章 人民群众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第一节 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
一、英雄史观与群众史观的对立
二、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三、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条件
第二节 个人的历史作用
一、历史活动中的个体和群体
二、历史人物及其作用
三、杰出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四、评价历史人物的科学方法
第三节 群众的组织与作用的发挥
一、历史活动与群众队伍
二、群众、阶级、政党、领袖
三、群众观点与群众路线
第十一章 文化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第一节 文化与社会意识
一、文化的内涵与特征
二、文化与社会心理
三、文化与社会意识形式
第二节 文化的社会功能
一、文化与文明
二、文化与人的塑造
三、文化与社会发展
第三节 文化与民族精神
一、文化的民族性与世界性
二、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三、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第十二章 认识活动及其规律
第一节 认识的基础与本质
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二、能动反映是认识的本质
三、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是认识的根本任务
第二节 认识的运动过程
一、从实践到认识
二、从认识到实践
三、实践与认识的循环和发展
第三节 认识的思维方法
一、归纳与演绎
二、分析与综合
三、抽象与具体
四、逻辑与历史
第十三章 真理及其检验标准
第一节 真理的本质和特性
一、真理的本质
二、真理的具体性与全面性
三、真理的相对性与绝对性
第二节 真理的检验标准
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二、逻辑证明与实践标准
三、科学预见与实践标准
第三节 真理的发展规律
一、在实践活动中发展真理
二、在同谬误斗争中发展真理
三、在解放思想中发展真理
第十四章 价值与价值观
第一节 价值的本质与形态
一、价值的本质
二、价值的基本特性
三、价值的形态
第二节 评价及其科学性
一、评价与认知
二、评价的标准
三、评价的科学性
第三节 价值观的形成与选择
一、价值观的形成
二、价值观的功能
三、价值观的冲突与选择
第十五章 人类解放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第一节 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
一、社会发展的内涵与实质
二、人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最终体现
三、人的全面发展及其过程
第二节 人的发展与人的自由
一、自由与必然是人类存在和发展的永恒矛盾
二、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与对世界的改造
三、自由时间与人的发展
第三节 人的发展与人类解放
一、无产阶级解放与人类解放
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与一切人的自由发展
三、共产主义理想与我们的使命
阅读文献
人名译名对照表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