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系统动力学与集成控制
¥85.00定价
作者: 陈无畏
出版时间:2014-07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 科学出版社
- 9787030410825
- 1-1
- 42984
- 47150116-3
- 平装
- B5
- 2014-07
- 378
- 312
- 工学
- 机械工程
- U461.1;U463.6
- 车辆工程
- 本科 研究生(硕士、EMBA、MBA、MPA、博士)
内容简介
陈无畏、王其东、肖寒松、赵林峰、朱茂飞著的《汽车系统动力学与集成控制》主要提供了能体现汽车系统动力学特征,并能满足汽车控制系统所需要的汽车动力学模型,研究了这些模型的不同特性,给出了由这些模型所设计的汽车控制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应用方法,重点是底盘系统的集成控制方法。全书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单独的汽车系统动力学模型与控制方法;集成的汽车系统动力学模型与控制方法。第一部分内容的重点是按照汽车的纵向、侧向和垂向运动来研究系统动力学与相应的控制问题,如整车动力学模型、轮胎模型、防抱死制动系统、主动悬架系统、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等,均予以详细介绍。第二部分内容主要是关于面向集成控制的整车动力学模型,以及基于改善整车行驶平顺性、操纵稳定性和行驶安全性等性能的集中式集成控制方法和分层式协调控制方法。书中大量的仿真和试验实例使汽车系统动力学及控制技术方面的基础理论研究与汽车工程中的实际应用紧密结合,易于读者理解,也便于在此基础上形成新的研究成果。
本书可供汽车行业以及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中从事汽车系统动力学与控制研究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也可作为车辆工程专业研究生和高年级本科生的教材。
本书可供汽车行业以及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中从事汽车系统动力学与控制研究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也可作为车辆工程专业研究生和高年级本科生的教材。
目录
前言
第1章 汽车系统动力学基础
1.1 汽车系统动力学方程建立的传统方法
1.1.1 牛顿力学理论
1.1.2 分析力学理论
1.2 多刚体系统动力学建模方法简介
1.2.1 诞生与发展
1.2.2 多剐体系统动力学理论与方法
1.2.3 多刚体系统动力学方法在汽车系统建模中的应用实例
1.3 多柔体系统动力学建模方法简介
1.4 汽车系统动力学控制
参考文献
第2章 轮胎动力学
2.1 轮胎基本概念和模型
2.1.1 术语和概念
2.1.2 轮胎模型
2.2 轮胎纵向力学特性
2.2.1 轮胎滚动阻力
2.2.2 道路阻力
2.2.3 轮胎侧偏阻力
2.2.4 总的轮胎滚动阻力
2.2.5 滚动阻力系数
2.3 轮胎垂向力学特性
2.4 轮胎侧向力学特性
2.5 轮胎联合工况下的力学特性
参考文献
第3章 汽车纵向动力学及控制
3.1 汽车纵向动力学
3.1.1 汽车纵向受力分析
3.1.2 汽车纵向动力学方程
3.2 行驶阻力
3.2.1 空气阻力
3.2.2 坡道阻力
3.2 3 惯性阻力
3.3 防抱死制动系统
3.3.1 ABS简介
3.3.2 ABS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
3.3.3 ABS控制系统设计
3.4 驱动防滑控制
3.4.1 简介
3.4.2 驱动防滑控制方式
3.4.3 驱动防滑控制策略
3.4.4 驱动防滑控制系统动力学模型及仿真
3.5 汽车稳定性控制
3.5.1 VSC基本原理
3.5.2 VSC结构
3.5.3 改善汽车稳定性的几种控制方法
3.5.4 控制变量的选取
3.5.5 控制系统的结构
3.5.6 动力学模型
3.5.7 控制变量目标值设定
3.5.8 附加横摆力矩计算与决策
参考文献
附录
第4章 汽车垂向动力学及控制
4.1 汽车垂向动力学模型
4.1.1 概述
4.1.2 半车模型
4.2 路面输入模型
4.2.1 频域模型
4.2.2 时域模型
4.3 半主动悬架系统的设计
4.3.1 半主动悬架动力学模型
4.3.2半 主动悬架系统的集成优化设计
4.3.3 集成优化方法的实现
第5章 汽车侧向动力学及控制
第6章 系统耦合机理分析及整车动力学模型
第7章 集中式集成控制
第8章 分层式协调控制
第9章 展望
第1章 汽车系统动力学基础
1.1 汽车系统动力学方程建立的传统方法
1.1.1 牛顿力学理论
1.1.2 分析力学理论
1.2 多刚体系统动力学建模方法简介
1.2.1 诞生与发展
1.2.2 多剐体系统动力学理论与方法
1.2.3 多刚体系统动力学方法在汽车系统建模中的应用实例
1.3 多柔体系统动力学建模方法简介
1.4 汽车系统动力学控制
参考文献
第2章 轮胎动力学
2.1 轮胎基本概念和模型
2.1.1 术语和概念
2.1.2 轮胎模型
2.2 轮胎纵向力学特性
2.2.1 轮胎滚动阻力
2.2.2 道路阻力
2.2.3 轮胎侧偏阻力
2.2.4 总的轮胎滚动阻力
2.2.5 滚动阻力系数
2.3 轮胎垂向力学特性
2.4 轮胎侧向力学特性
2.5 轮胎联合工况下的力学特性
参考文献
第3章 汽车纵向动力学及控制
3.1 汽车纵向动力学
3.1.1 汽车纵向受力分析
3.1.2 汽车纵向动力学方程
3.2 行驶阻力
3.2.1 空气阻力
3.2.2 坡道阻力
3.2 3 惯性阻力
3.3 防抱死制动系统
3.3.1 ABS简介
3.3.2 ABS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
3.3.3 ABS控制系统设计
3.4 驱动防滑控制
3.4.1 简介
3.4.2 驱动防滑控制方式
3.4.3 驱动防滑控制策略
3.4.4 驱动防滑控制系统动力学模型及仿真
3.5 汽车稳定性控制
3.5.1 VSC基本原理
3.5.2 VSC结构
3.5.3 改善汽车稳定性的几种控制方法
3.5.4 控制变量的选取
3.5.5 控制系统的结构
3.5.6 动力学模型
3.5.7 控制变量目标值设定
3.5.8 附加横摆力矩计算与决策
参考文献
附录
第4章 汽车垂向动力学及控制
4.1 汽车垂向动力学模型
4.1.1 概述
4.1.2 半车模型
4.2 路面输入模型
4.2.1 频域模型
4.2.2 时域模型
4.3 半主动悬架系统的设计
4.3.1 半主动悬架动力学模型
4.3.2半 主动悬架系统的集成优化设计
4.3.3 集成优化方法的实现
第5章 汽车侧向动力学及控制
第6章 系统耦合机理分析及整车动力学模型
第7章 集中式集成控制
第8章 分层式协调控制
第9章 展望